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產教融合機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數字媒體藝術行業隨著產業向縱深發展,人才問題日益突出,產教融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定位不清,管、辦、評關系不清,措施不實等系列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從頂層設計的視角入手,提出解決當前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產教融合問題的新思路:理清政、企、校三方關系,建立校企間人才職業生涯發展體系平臺,解決資源在學校與企業之間動態配置,從而實現產業與學校協調發展。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產教融合;機制研究
一、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現實障礙
(一)政府與市場定位不清
產教融合過程中,政府與市場作為市場經濟調控的兩端,無形之間會形成兩股相互抵觸的力量。一方面,政府在產教融合中可能過分依賴于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從而忽視在政策層面的宏觀調控與頂層設計。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在產教融合中在制度制定或者監管過程中,因對職業教育不了解或者校企現狀沒有足夠認識,從而導致“越界”現象。這樣可能會導致一種不良的結果出現,那就是學校與企業會失去積極性,從而影響到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功能,從而出現資源的極大浪費,甚至會降低公眾對政府的公信力的認可。
(二)管辦評關系不清
定位不清以及沒有相應的產權保護機制,必然會導致政府、企業、學校三方在相互的交往中無法明確各自的主體責任,從而形成放任一切自主發生,引導、監管以及相關政策的缺失,最終必然導致更大的浪費發生。當前的產教融合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主要依靠融合雙方自我協商舉辦、自主管理、自主評價。從市場化運作的角度來看當前出現的問題,關鍵在于這種做法忽視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學校并不具備市場主體地位。即使在某種程度上學校獲得了一定的“準市場主體地位”,但是學校作為一種特性的存在,那便是學校是培養產業需要的高技術技能人才、進行應用研究的特性是無法忽視的。因此,如果產教融合項目從舉辦、管理到評價全部由學校和企業來完成,政府僅僅只是下發通知文件的話,那•40•么,就可能會導致企業的國有資產流失、學校教師、學生的權益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2]。
(三)體系建設不暢通
從產教融合的過程來看,當前產教融合的項目設立的意圖就在于,企業與學校一起圍繞具體項目,通過體制機制建設,充分利用各自資源進行優勢互補,從而達到產教融合的目標。這種融合更多只是在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橫向方面的雙向流通,其缺陷顯而易見,實施過程中管理到位、評價恰當的雙方會從中獲得一定的短暫利益,但是從長遠來看,人才培養的過程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一種更加理想的人才培養方式應該是產教融合的雙方建立一種復合的立體交叉型體系。一方面,學校與企業之間構建人才輸送、應用研究、生產于一體的橫向流通,另一方面,兩者之間還需要利用雙方面優勢資源,從縱向上形成人才培養、應用研究的流通機制,從而不斷增強學校與企業雙方的實力。很顯然,當前的產教融合項目并沒有將這種縱向的發展體系建立起來。問題的出現與頂層設計缺失存在一定的關聯,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內部建設沒有從根本上得到進一步的完善也是導致不暢通的原因。
(四)落地措施不實
由于頂層設計的缺失,上層制定的政策無法得到很好的執行,校企雙方也就無法真正做到協同工作。因此,進行頂層設計時,必須根據當前發展環境來確定相應的核心任務,確保政策在制定過程中能夠具備靈活性、連續性以及可實施性。德國的“雙元制”曾經在我國得到眾多學校與企業的關注,《職業教育法》的制定,從根本上建立了產教融合校企雙方的工作機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同的教育機構與企業根據整個機制體系系統設計且依法推進,從而保障了校企間資源的流動通暢。但目前來看,我國在產教融合頂層設計上進行了一定的規劃,也出臺了一些促進產教融合的辦法,但是從立體層面來看,針對不同層面的融合還是缺乏系統性的政策供給。要真正將產教融合由系統設計推向系統實施,還需要國家政府部門在法律和政策層面的進行更加細化的研究。
二、數字媒體藝術產教融合體制機制的建立
(一)系統進行頂層設計
我國當前實施產教融合主要任務是:教育改革、人才培養、產業轉型與社會發展,并將這四大任務有機統一起來。具體到數字媒體藝術產業,就是將產業與職業教育中的相關專業進行融合,真正實現將不同類型資源在不同部門與不同利益主體間進行優化配置,讓校企間協同工作,從而產生更大的發展動力。利益相關的主體進行整體考慮,明確各方權益與義務,做到權責分明。否則,學校和企業作為最重要的兩大利益相關者,當面對某一問題時,其思考問題解決方式和利益評價的出發點必然不同,帶來的結果也不會朝著雙方希望的方向走下去。
(二)理清三方關系
從當前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發展狀況來看,政府從產業長遠發展的方向進行頂層設計,要解決的問題便是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發展中資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與維持,作為單一的某家企業只能從企業自身的發展去看待問題,利用現有資源去解決問題。學校僅僅從產業發展需要人才的角度認識到某類人才是急需的。因此,要理清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將“清單機制”引入進來,通過制定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與負面清單,將政府、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的權限進行規范化,在權力清單中明確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擁有的管理權力、企業與學校在融合過程中各自所擁有的權限;擁有權力的同時也必須擔負相應的責任,責任清單與權力清單保持相配套的原則。另外,通過負面清單機制能夠保證在產教融合過程中任何一方的失責,加強對融合過程的監督,從而通過理清三方關系,排除一些人為的干擾,保障產教融合的順利實施。
(三)建立資源優化配置與育人的長效機制
“資源優化配置”是產教融合自始至終的核心要義與發展主線。但產教融合的起點是“產”,落點是“教”。供需之間的環路最終將指向教育的主體-學校,產教融合不能簡單將資源在某一地區,某一行業進行調整。具體到數字媒體藝術行業涉及的產業有很多,哪兒多一些資源,哪兒少一些資源,在此過程中,任何一方不能簡單將產教融合當成一個資源優化配置的平臺,如果是這樣的話,人力資源將會被視為一種純粹的市場交易的要素,這種純粹市場化的認識必然導致融合的最終失敗[3]。建立一種長效機制,在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產業內,建立一個產教融合成為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的終身平臺,讓學校與企業成為人才培養的場所,所不同的僅僅是學習的地點發生了變化。應該認識到這個平臺的功能一方面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也將實現系統的育人過程。“系統育人”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整個社會的職責,更是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需求。隨著當前產業升級提速,就數字媒體產業員工培養來看,要將一名普通員工或學徒培養為在某一領域內的熟練工程師甚至到技術專家,無論是學校或者企業都無法單獨承擔這一重任。原因主要在于:其一,從學生到一名合格的員工,在人才的培養與適應相關崗位的過程中,對知識、技能的需求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其二,不同階段,企業和學校都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各自發揮不同的作用。隨著產教融合這個終身學習平臺的建立,就可以在縱向上為數字媒體藝術這一產業人才需求提供一個終身學習與發展的平臺,通過校企間的真正融合,最終達到讓產教融合不僅是一種校企合作的機制,更成為一種主流的人才培養的教育形態[4]。
三、推進數字媒體藝術產教融合體制機制改革的策略
(一)建立區域性大數據產教信息溝通平臺
產教融合的主要功能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用現在的大數據技術建立一個信息溝通平臺,可以讓產教信息及時、全面、系統的在政府、企業、學校之間進行流通,讓三者能夠做到互通有無[5]。這種平臺的建立,不僅可以解決市場機制配置資源中出現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市場的供求機制、競爭機制、風險機制來影響資源的配置,從而形成一個“供給-需求-供給”這一閉環結構。“需求-供給”主要體現在產業與教育系統之間的信息流通,企業將生產問題、人才需求、員工培養需求等反饋給教育系統,而教育機構通過獲取的信息對專業設置、招生規模、課程體系、教學手段、研究方向進行調整,使之符合產業發展的需要;而反過來,“供給-需求”則由教育系統向產業傳遞人才與研究成果的供給情況,并實時將人才的供給信息、科研成果、創新創意成果反饋給產業,讓產業可以實時發現技術動態,動態調整產業結構。
(二)系統設計基于產教融合的人才職業生涯發展體系
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實現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兩種類型間的流通,但是從職業教育體系內部來看,尤其對數字媒體藝術產業來說,學校的教育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從學生時代進入企業員工時代,企業會根據需求進行員工培訓,這種工作場所又成為另外一個新的學習場所,而這種場所正是當前產教融合所需要實現的縱向學習發展的環節,但是,這一環節卻并未被納入學生生涯發展體系之中。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學生的學習生涯和職業發展生涯應該是融通發展的,學校作為學習的主體,企業也應該成為其中重要一元,產教融合的目標便是實現人才職業生涯的縱向、橫向的交叉立體發展[6]。從學校方面來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都離不開企業的參與,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專業設置、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實施都是校企共同完成。當前實施的“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等試點工作正是逐步完善這種體系的過程。從企業方面來看,員工進入到工作崗位后,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直至熟練的員工,必須將所學的知識技能進行調整,并要學習如何有效配置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更加高效適應企業崗位對知識技能的需求,主動適應產業升級變革帶來的技術革新。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員工會體會到學習無處不在,聰明的企業會看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員工通過脫崗進修、在線學習、聯合研發等方式進一步拓展自己知識技能,才能保證產業調整的需要。可見,系統設計基于產教融合的人才生涯發展體系是學校和企業共同的任務,這一任務的實現不僅對于人才的發展有利,對企業來說,有更加有利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保持行業更加健康的發展。總的來看,產教融合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也給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發展提供了機遇,只有在政府的頂層設計框架下,產業與教育借助國家發展的契機,積極開展產教融合體制與機制的創新探索,通過人才培養,推動產業發展,在探索發展中及時溝通調整,讓產業、學校協同發展,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構筑堅實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博宇智業市場研究中心.2017-2023年中國數字媒體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R].博宇智業集團,2017:1-30.
[2]李政.職業教育的產教融合:障礙及其消解[J].中國高教研究,2018(9):87-92.
[3]陳勝花,龍玉忠.產教融合機制建設實踐與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28):104-105.
[4]徐金益.應用型本科高校產教融合體制機制構建研究[J].黑河學刊,2018(6):21-22.
[5]胡木林,邵一江.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機制研究[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26(6):24-28.
[6]龔長蘭,柯繁.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機制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20):69-71.
作者:秦燕妮 夏文秀 顧敏 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