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便正式進入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軌道當中。在我國政府宏觀調控之下,我國市場競爭呈現出穩步發展、持續上升的態勢。在當前環境之下,管理會計應該結合供給側改革所提供的目標與條件,從科學建設的層次上,高效開展企業管理會計工作、重新構建會計體系,在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迎合供給側改革需求,為社會主義特色經濟發展提供良好保障。本文將針對供給側改革內涵以及供給側改革對管理會計的影響進行詳細分析,其目的是研究供給側改革環境下的管理會計創新策略。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企業;管理會計
進入到21世紀之后,國際經濟情況并不樂觀,金融危機也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帶來了不良影響。我國政府在巨大的壓力之下,為了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發展,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此種經濟政策雖然能實現短期內的經濟發展,但是并不適用于長期經濟發展,并且此種經濟政策還存在負面影響,容易造成經濟膨脹。在我國全面小康即將來臨之際,為了解決經濟發展遺留下的問題、促進我國經濟保持平穩態勢,中央提出“通過供給端的產業調整、實現供求平衡”這一經濟政策,這也便是“供給側”。管理會計作為微觀經濟管理形式,需要結合我國經濟整體大環境的變化,不斷調微觀管理會計發展戰略。高效的微觀管理會計工作,能夠有效促進、適應宏觀層供給側改革,重新整合我國市場經濟,保障我國社會經濟各個組成部門穩定、扎實發展。本文將針對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進行詳細研究。
一、供給側改革內涵概述
供給側改革是我國當前的經濟政策,其目的是“提高社會供給、促進國家經濟增長、推動國家經濟發展”。長期以來我國為了克服世界經濟環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不良影響,我國一直以來都實施“需求側”經濟政策,在當前時展下,“需求側”存在一定的弊端,無法適應當前社會時展需求。“供給側”經濟戰略強調“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潛在產出水平”[1]。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主要手段包含了簡政放權、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國企改革、、提升創新能力等形式。為了全面落實供給側改革工作,我國已經出臺了多項政策,能夠通過多方介入的形式,全面促進供給側改革。自從2015年11月開始,供給側改革便已經深入到了我國社會的各個層次當中,有效解決了我國供需失衡的問題。在供給側改革大背景環境下,為我國市場當中的企業發展提供進步方向。
二、供給側改革對管理會計的影響
(一)對“管理觀念”的影響供給側管理對管理會計的影響力度相對較大,供給側改革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管理會計是企業微觀經濟政策,管理會計服從并順應供給側改革,管理會計促進著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發展。我國傳統的經濟政策為需求側,長久以來管理會計也都是按照需求側要求來開展的管理會計工作,在需求側管理改革下,對傳統管理會計的觀念帶來了嚴重沖擊[2]。在需求側時代之下,管理會計一般都是開展單一鏈條式管理,但是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之下,互聯網、計算機等諸多信息化技術都融入到了管理會計體系當中,導致的外部信息與內部信息之間關聯更加緊密。當前管理會計工作必須要及時準確的進行信息處理工作,保障會計核算工作的準確性,通過管理會計數據處理總結的形式,為企業領導者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數據資源保障。
(二)對“信息支持系統”的影響在需求側社會經濟背景之下,傳統管理會計收集財務會計信息時,往往缺乏靈活性。傳統管理會計更加注重對財務活動開展事后分析,忽視了財務活動事前、事中的管控分析,導致企業經營決策反饋過程產生遲滯問題,嚴重者直接造成企業經營虧損[3]。此外,傳統管理會計更加注重企業的短期銷售指標,忽視了對企業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很難促進企業日后的可持續發展。在供給側背景之下,管理會計工作模式與觀念也有所轉變。供給側改革背景之下的管理會計更加注重“創造價值”供給端管理,結合現代營銷管理思想,不斷優化管理信息支撐系統。緊緊把握信息化技術與互聯網技術,轉變傳統單一鏈條式管理轉向網式管理模式。當前管理會計工作更加注重改革創新,能夠結合現代技術手段進行數據信息決策,信息收集也更加趨于智能化,通過強化數據整理與挖掘質量,替身管理會計決策效率。
(三)對“價值增值”的影響在供給側改革之下,企業生產已經不再是以“價格”取勝的時代,更加注重以“質量”取勝。在企業生產與經營的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生產質量、管理質量。合理配置企業生產的基本要素,有效的擴大供給,全面提升勞動力、土地、資本等諸多要素的使用效率。通過管理會計的手段,強化對要素利用率,不僅可以有效的杜絕資源浪費現象,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市場結構更加優化、具備彈性[4]。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之下,轉變了管理會計價值增值的發展方式,能強化管理會計供給端的建設,切實有效優化了企業的信息系統與管理系統,豐盈了管理會計機制的價值與內涵。
三、供給側改革環境下的管理會計創新策略
(一)建立健全管理會計制度相比傳統的管理會計來說,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之下對管理會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會計工作應該在會計制度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與創新,從管理制度的層次上保障管理會計創新質量。企業管理會計工作人員必須要深入挖掘供給側背景之下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動向,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會計管理機制。針對管理會計制度設計層次來說,應該考慮到企業現有的發展成果與社會為來發展的趨勢,將企業戰略與管理會計機制進行統一,利用管理會計機制設計來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管理會計具備綜合性,應該在不同工作層當中設計出區別化的工作手段,從多個層次進行管理整合,讓管理會計管理機制具備規劃性、指導性、靈活性。此外,還需要從高成本導向的層次上,保障收益與支出的穩定性。轉變傳統成本控制的管理會計思想,發揮出管理會計工作的價值,將具備價值的創新技術、創新思想融入到管理會計工作當中。加大企業生產質量提升成本、加大高新技術引用于研發成本,保障企業發展順應供給側背景需求。
(二)大力開展信息化管理會計建設當前管理會計的工作職能與傳統管理會計職能差異較大,管理會計不僅需要肩負起核算工作職能,而且要肩負起管理職能。通過對企業經濟情況的信息整體與分析,全面預測出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及時發展企業發展運行當中潛在的安全風險,為企業決策者提供真實、高效的經濟數據信息保障。在信息技術和科技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我國已經進入到了互聯網信息時代。正所謂“得信息者得天下”,想要利用管理會計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將信息化技術手段融入到管理會計當中,構建出完善的信息處系統、管理會計信息系統,配合大數據信息挖掘分析技術,確保管理會計工作質量[5]。將企業人員信息、產品信息、生產信息、資金信息等內容進行整合,構建出完善管理會計信息分析體系,及時掌控各個層次的信息內容,總結出企業資金流動規律,預測出企業未來資金情況,結合企業所在經濟領域的發展現狀,為企業決策者提供精準、高效的財務數據信息保障。
(三)大力支持“業財融合”工作管理會計工作開展最大的目的便是實現企業長效發展、促進我國經濟市場的穩定和諧。在企業發展的過程當中,應該實事求是的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展現出管理會計工作效力,通過優化管理會計各項工作內容,統籌、幫助企業管理者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之下,企業必須要大力促進“業財融合”工作。在開展“業財融合”時,應該注重以下兩點。首先,必須要將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管理模式融入到管理會計工作當中,結合企業管理會計工作的實際情況,統籌注冊會計師協會管理模式內容,明確會計工作者的各項職能,保障每個管理會計工作者都能夠對自身有一個重新認知。嚴格明確各個管理會計工作人員的權責,在管理會計工作當中融入權責發生機制,健全管理會計機制內容。其次,還需要對成本管理、財務管理的內容進行系統分析。全面分析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走向,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確定企業各項生產活動的發展方向,實現“業財融合”目標,構建出明確、健全、標準化的管理會計工作模式。
(四)強化企業財務內控質量管理會計需要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之下,挖掘管理會計工作價值、拓展管理會計工作外延,為企業管理、企業發展起到完善作用。管理會計關系著企業經營發展模式的轉變,也是企業產業結構升級、企業生產鏈增值的起點。在我國當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當下,社會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的結構都出現了嚴重變化,金融投資方式也日漸增多,國際進出口也實現了技術性的轉變,這也有利于供給擴張。但是相比需求側市場來說,供給側市場對產品質量、產品利用率的要求更大,所以在開展管理會計工作時,應該更加的注重自身的管理價值,認識到管理會計的管理職能,嚴格開展企業內控工作。明確企業當前的實際經營現狀、經濟情況,結合生產項目的需求,制定出完善的內控標準、內控定額,再杜絕企業資源浪費的基礎上,提升企業資源的實際使用效率。全面提升企業內控水平,不僅可以展現出管理會計工作價值,而且還能夠實現資源利用率最大化,更好的優化了企業資本運行,促進了企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之下,管理會計工作也應該及時創新改革。深刻認識供給側改革背景之下對管理會計的影響,明確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之間的關系,結合當前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和企業發展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企業管理會計制度,大力開展信息化管理會計建設。在強化企業財務內控質量的基礎上,強化企業財務內控質量,在強化企業管理質量的同時,促進供給側改革進步。
參考文獻:
[1]李思錦,戚麗影,李婷婷.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管理會計理論創新與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7(04).
[2]李金銥,李萬潤.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發揮管理會計職能的戰略創新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7(06).
[3]田時昌.淺談供給側改革對企業管理會計的影響及變革路徑[J].財會學習,2018(22).
[4]朱清香,王小葉,張莉.供給側因素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裝備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C]//會計轉型與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第24屆學術年會(2017).
[5]高燕燕.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管理會計導論”通識教育課程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17).
作者:王勇超 單位: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