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理念的注入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主要對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理念的注入模式進行了分析和闡述,指出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務必遵循植物景觀多樣性的原則、注重生態功能發揮的原則以及人性化的原則。通過科學搭配的注入模式、因地制宜的注入模式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注入模式等不同模式的引入,為園林景觀設計帶來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更加環保的效果。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生態理念;發展模式
1研究背景
園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筑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游憩境域(古智多,2018)。而園林設計,顧名思義,就是對這些景觀模型、花花草草等進行的一個布景和設計,通過不同景觀錯落有致的搭配,來實現更好的視覺效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園林景觀設計的概念已經得到了延伸,不只局限在古典園林建筑的范疇,園林社區、園林城市的建設也得到了快速地發展,這就更好地滿足了當代人對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建設的需求。因此,重視對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當中,要兼顧布景等外在形象的表現,更要重視生態理念的引入。為此,本研究主要對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理念的注入模式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闡述,通過科學搭配的注入模式、因地制宜的注入模式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注入模式等不同模式的引入,為園林景觀設計帶來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更加環保的效果。
2我國園林景觀設計的現狀分析
從整體上來分析,相比較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園林景觀設計的起步較晚,發展較慢,為此從現狀上來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從3個層面展開討論。
2.1園林景觀設計的規范性有待統一
當前,我國的各個不同的地域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缺乏一個統一的規范性標準,園林景觀設計師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景觀的設計,在設計的過程當中對于裝飾性的物件和美感的關注度過高,如此一來,就忽視了生態的協調和統一。實際上,規范性設計標準的缺失恰恰使得園林景觀設計工作的開展失去了基礎支撐和后背依托。
2.2園林景觀當中植物的群落布局單調
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設計者關注的核心在方案的立意上,對于生態理念的考量不夠,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協調性不足,人工群落的塑造性過于明顯,失去了自然的意義。加之在整個布局中植物的種類較少,生物多樣性的功能沒有得到體現,為此整個景觀的穩定性就很差。在整個園林景觀的布局中,對于當地的文化要素和精神要素的引入不多,這也是當前我國很多園林景觀不能夠吸引廣大公眾眼球的一個重要原因。
2.3園林景觀設計理念的創新度不高
為了增強園林景觀的亮點和色彩,為了達到“嘩眾取寵”的基本效果,很多設計者在園林景觀規劃當中會大量引入一些具有異域特色的物種,實際上這些物種由于與當地的土壤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融合度較差,生存率也比較低。這并不能夠稱之為是一種創新,相反還會適得其反。這種人工特色的過于彰顯,會失去園林景觀特有的自然價值和自然意義。除此之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對于傳統資源的利用較多、對于新型的可再生資源的利用較少也是設計理念缺乏創新的一個重要體現。
3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理念注入的基本原則
通過對我國園林景觀設計的現狀及其問題進行分析可知,園林景觀在設計和塑造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只有在基礎性原則的支撐之下,才能夠使得園林景觀的設計賦予欣賞者更多的美感,才能夠更好地體現生態和諧、生態發展等理念。
3.1植物景觀多樣性的原則
一般來說,園林景觀設計考量的第一個要素就是美學的理念和人們的觀賞要求,在這兩個要素的綜合作用之下,進行合理、科學、有序的規劃設計和建筑建造(劉偉丹,2016)。為了盡可能地還原園林植物的真實情態,為了盡可能地實現美感的展現,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生態與藝術之間的和諧共生,使得園林的觀賞性得到增強,在園林景觀設計當中應該遵循的一個首要原則就是植物景觀多樣性的原則。在對不同的景觀進行搭配設計時,多樣性、豐富化的植物能夠使得整個園林景觀的設計更加豐滿,能夠保證園林景觀的和諧統一。這也充分體現出了不同植物的不同特性(甘知芳,2018)。
3.2注重生態功能發揮的原則
在園林景觀設計與規劃的實際過程當中,要將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實現完美融合,讓植物景觀更加豐滿,讓人們的生活空間更加整體,為此就要通過綠地鑲嵌以及廊道貫通等來促使生態功能作用得到發揮。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時,也要堅持生態功能發揮的基本原則。可以說,在某一個園林景觀的設計當中,在綠地生態功能的凸顯當中,綠地資源的保有量是一個關鍵,在植物的群落構成狀態相對比較復雜的情形下,如果設計師能夠實現葉面積指數的提升,那么將會大大促進光合作用的開展,就能夠有效地實現防風和防沙的功能,生態效果就會十分凸顯(楊莉,2016)。
3.3人性化的原則
園林景觀的設計會讓城市和建筑物更加具有美感。如果在園林景觀設計的時候缺失了文化內涵,那么就很難得到欣賞者的認可,這樣的園林景觀設計無疑就成為了一個“敗筆”。為此,在園林景觀設計時,還應該堅持人性化的基本原則,將人的心理、文化理念、民族風俗、生態內涵等實現有機地融合,讓園林景觀在給人們帶來更多美的享受的同時,也使得園林景觀能夠成為某一個地區或者是某一個城市的標志。這當然也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
4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理念注入的基本模式
4.1科學搭配的注入模式
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和山石水景是其重要的考量因素,也是景觀設計效果的核心。而生態理念在這方面的體現就在于要依據生物的多樣性來配置植物,設計山石水景時要兼具其觀賞性和實用性(黃勝,2018)。在園林景觀設計的生態理念引入當中,首先應該關注的一個核心就是科學搭配的注入模式,只有實現了科學的搭配,才能夠使得園林設計過程當中的植物、山石等發揮自身的價值和作用,才能夠更好地彰顯園林景觀設計的優勢和亮點。一方面,要注重不同植物的錯落有致的科學搭配。生態理念的核心內涵可以被定義成為“植物多樣性的理念”,在植物保有量不斷增加的基礎之上來實現園林景觀觀賞性與生態性的高度融合。在植物的種類選擇過程當中,要特別關注不同植物對于光照條件、水分需求等的要求,在科學搭配、合理搭配的基礎上使得各類自然資源都能夠得到最為高效的利用,同時也能夠進一步地提升整個布局和布景的美感。另一方面,從布局角度來分析,植物的多元化也是帶動整個園林景觀美感提升的關鍵技術手段。為此,要在充分遵循樹木原有生態習性的前提下,讓樹形、色彩、線條、質地、比例等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這樣不僅能夠在整體上體現一致性,而且還能夠使得整個布局更加美觀。
4.2因地制宜的注入模式
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理念的注入也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模式,這也是園林景觀設計當中“人性化的原則”的充分體現。所謂因地制宜,就是要在生態平衡的引導之下,在遵循場地自然特征、生態特征的基礎之上,使得原本具有利用價值的各種自然元素被保留下來,并得到有效的利用。與此同時,還要滿足廣大公眾的心理預期和需求,這樣的園林景觀設計才能夠被稱之為是成功的設計(許錫鋒等,2018)。一方面,要實現對于當地現有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的充分利用。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之上盡可能地減少對于外在資源的引入,這樣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還原當地自然景觀的優勢和色彩,同時還能夠減少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的成本開支,凸顯景觀的客觀性和自然性,使得景觀設計更加自然和流暢,減少人為的操作。除此之外,還要注重對于本地建筑物和植物材料的高效利用,避免高能耗物質的應用。另一方面,注重本地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上的體現。在園林景觀設計生態理念的注入中,對于自然環境的考量和利用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對于社會環境和文化要素的考量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因為在整個園林景觀設計中,人也是一個重要的角色,既可以是設計者、也可以是參與者、更可以是觀賞者。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當中,人們的審美眼光和思維理念也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考慮當地民眾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從而在建筑風格和植物的選擇等方面做出適當的調整,這也是體現生態觀念的一個重要體現。
4.3可持續發展的注入模式
可持續發展的注入模式從資源能源的節約和循環再生資源的利用2個維度上進行分析。一方面,要注重資源能源的節約。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在生態理念的引導之下,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能源資源等的利用,減少浪費,保持生態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通過合理的采光手段的利用來創造一種優美和舒適的園林景觀保護布局;通過科學的河流布局來提升整個園林的排水能力等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循環再生資源的利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以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等為代表的新型可再生資源已經被給予了廣泛的關注和大規模的開發利用,為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也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可再生的能源和資源。比如可以充分利用風能發電和太陽能采暖來減少對于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特別需要提出的是,園林景觀雨水系統的設計中,可以在園林各處設計與整體環境和諧的滲水壕溝,避免雨水的直接流失,在壕溝處植樹涵水、以植物覆蓋代替草地,在宜林地造林、建造雨水花園和溪流,屋頂綠化等。如此一來,可以促使整個雨水循環系統更加協調統一。
5結論
通過對當前我國園林景觀設計的現狀進行分析以后可以發現,其中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和不足。為此,本研究將文獻資料查閱法和實際調研法相結合,為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理念的注入模式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一方面,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當中,務必要遵循植物景觀多樣性的原則、注重生態功能發揮的原則以及人性化的原則;另一方面,要通過科學搭配的注入模式、因地制宜的注入模式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注入模式等不同模式的引入,來為園林景觀設計帶來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更加環保的效果。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對于生態保護要求的不斷提高,未來的園林景觀設計過程當中生態理念的注入還會出現很多全新的模式,這也正是我們未來需要跟進和研究的一個重點方向。但是當前,如果能夠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實現這三種生態模式的合理注入和科學搭配,那么將會使得園林景觀在提升美感的同時,還能夠達到生態保護的目的。
參考文獻
甘知芳.低碳生態技術理念下的園林景觀設計[J].現代園藝,2018(23):103~104
古智多.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生態學理念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8(22):121
黃勝.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現狀及發展趨勢思考[J].現代園藝,2018(16):103
劉偉丹.城市園林綠化樹木養護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技術措施[J]中國林業產業,2016(5):12~14
許錫鋒,于笑寒,李玲蔚.以生態規劃理念為背景探討園林景觀設計[J].現代園藝,2018(16):108
楊莉.淺談園林工程施工管理對后期養護的影響[J].中國林業產業,2016(5):117~119
作者:王巖 單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