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深度對賬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深度對賬的重點與內涵
養老保險制度設計的初心是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參保個人繳費也是為了領取基本養老金,因此,基本養老金數據及影響基本養老金水平的數據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這些保存在信息系統的核心數據就是資金,是核心資產。在這些參數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退休年齡和繳費年限的數據來源相對單一或關聯度、可塑性不高,而繳費基數、個人賬戶則相反,與之關聯的數據貫穿于養老保險管理的各個環節。因此,對賬的重點應放在對繳費基數、個人賬戶的關聯數據進行核對,對核對結果進行處理和跟蹤,確保這些數據準確完整。具體內容應至少包含九個方面:(一)基金征繳總數與各單位繳費明細核對。核對基金征繳總額和單位繳費總額、個人繳費總額、滯納金、利息及其他細項,是否與所屬單位繳費明細匯總數據相等。重點核對與繳費基數關聯的單位繳費總額、個人繳費總額。(二)單位繳費總數與所屬用工繳費明細核對。核對各單位繳費總額和單位繳費部分、個人繳費部分,是否與所屬用工繳費明細匯總數據相符,是否與所屬用工繳費基數之和×費率相符。(三)繳費基數、個人賬戶與異地轉移收入核對。核對轉入基金總額,是否與所屬的轉入人員轉入增加的1998年后的繳費基數之和×12%+個人賬戶明細匯總數據相符。(四)繳費基數、個人賬戶與異地轉移支出核對。核對轉出基金總額,是否與所屬的轉出人員轉出減少的1998年后的繳費基數之和×12%+個人賬戶明細匯總數據相符。(五)繳費基數與誤征退費基金核對。核對誤征退費基金總額,是否與所屬的退費人員退費減少的繳費基數之和乘以費率的積數相符。(六)繳費基數、個人賬戶與養老待遇核對。核對新增退休人員基礎養老金總額與所屬人員減少的繳費基數是否符合勾稽關系,個人賬戶養老金總額與所屬人員個人賬戶是否符合勾稽關系;領取一次性養老待遇人員的個人賬戶支付總額,是否與其減少的個人賬戶總額相等。(七)個人賬戶余額核對。非結息期時,核對期末個人賬戶余額,是否與期初個人賬戶余額+本期征繳記入個人賬戶的個人繳費總額+本期轉入個人賬戶總額-本期轉出個人賬戶總額-本期退費個人賬戶總額-本期支付養老待遇中個人賬戶總額相等;結息期時,核對期末個人賬戶余額,是否與期初個人賬戶余額×(1+記賬利率)相符。(八)繳費基數余額核對。核對期末繳費基數余額,是否與期初繳費基數余額+本期征繳繳費基數總額+本期轉入繳費基數總額-本期轉出繳費基數總額-本期退費繳費基數總額-本期新增退休人員減少的繳費基數總額相等。(九)基本養老金余額核對。核對期末基本養老金余額,是否與期初基本養老金余額+本期新增退休人員(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本期死亡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總額相等。
(一)有助于更正經辦失誤。經辦人員每天要錄入成百上千個數據,出現個別錯誤在所難免,特別是小數點錯位這種失誤,復核人員面對滿屏的數據也難以發現,這些錯誤數據自然也成了核心數據的一分子。比如養老保險關系轉入人員各年度繳費基數、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的錄入等。(二)有助于修正數據交換與傳送錯誤。數據跨網交換與傳送產生錯誤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偶然的,有些是對接口徑不一致造成的。如果長期不進行對賬,一旦發生這類錯誤,將導致核心數據或消失或成倍于浩瀚的數據海洋之中,后果可想而知。(三)有助于防范數據非法篡改風險。2013年,人社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司編輯了一本《社會保險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案件警示錄》,通過對這些典型案例梳理分析,明顯看出,涉案人員年齡趨降,受教育程度趨高,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增多,已從傳統的作案手段,如利用接觸現金、票據保管不規范等日常管理漏洞,衍變為利用熟知政策、熟習業務經辦流程和熟諳信息系統的便利或漏洞,采取虛設假人假數據、真人假數據以及在數據遷移時埋數據等作案手段來騙取基金。這些手法越來越隱蔽,通過對經辦過程實施監督已難以防范,而對賬是通過基本養老金與其繳費數據的內在聯系,對經辦結果進行驗證,因此能有效地防止核心數據遭受非法篡改。(四)有助于發現信息系統漏洞。信息系統中源代碼數以萬計,有時一個錯誤的標點就可能產生一個漏洞。有些漏洞并不經常發揮作用,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會發生效力。通過對賬,將能及時發現影響核心數據的漏洞。(五)有助于化解外部風險。外部人員侵占社保基金的案件時有發生,通常手段是偽造社保經辦機構印鑒和權益記錄,工作人員無法識別出這些問題單據,致使這些不法人員處于有利地位。
三、深度對賬面臨的難點與堵點
(一)涉及部門多,增加了對賬范圍的廣度。主要涉及稅務、財政、金融及人社等,各部門對核心數據認識不一、關注點不一、口徑不一、網絡不一和數據集中度不一,大大增加了對賬范圍。比如參保單位可在跨地區的稅務部門繳費,可能導致社保經辦機構接收的征收數據與所屬地地稅部門的征收數據不一致的現象。(二)環節多,增加了對賬鏈條的長度。繳費數據從參保單位繳費開始到社保經辦機構入賬,要歷經四個部門、多個環節,一旦對賬結果出現不符數據項的情況,跟蹤處理的鏈條勢必拉長。(三)涉及時間長,增加了對賬時空的跨度。計算基本養老金重要參數的繳費基數,貫穿于參保到退休的整個過程之中,對賬需要觸及四十多年前的核心數據,時間跨度很長。(四)數據動態變化,增加了對賬標的的深度。基本養老金計算中,繳費基數大小、繳費年度很重要,在數據變更時,不只是修改當前年度的數據,往往是多個年度數據的動態變化。因此在對賬時就不能只僅僅核對繳費基數總額,還要深入到每個年度進行核對。(五)關聯關系復雜,增加了對賬表單的難度。繳費總額與繳費基數對應關系中,由于參保單位費率不盡相同,它們并沒有直接對應關系,對賬時就應增加費率變量,按照各類費率的對應關系進行核對;核對新增退休人員個人賬戶養老金總額與所屬人員個人賬戶是否符合對應關系時,應增加計發月數變量等。
四、開展深度對賬的著力點
針對對賬重點、難點及堵點,必須在職責分工、夯實基礎、厘清勾稽關系、簡化流程、提升績效、責任追究等方面下功夫,著力構筑起全核心數據驗證體系這一“鐵閘”。(一)明確主體,在職責分工上下功夫。核心數據需要在部門間交換的,由發送方向接收方發送對賬單,并明確發送時間、對賬單內容、反饋時間、不符數據項處理等事項。核心數據不需要在部門間交換,應明確風險防控部門為對賬責任主體,定期實施對賬。(二)盤點庫存,在夯實基礎上下功夫。對賬責任主體應牽頭將實施對賬前的核心數據,按照勾稽關系進行全面清點,為實施深度對賬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數據集成,在厘清勾稽關系上下功夫。將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進行分解就可以發現,基礎養老金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與社平工資、繳費年限成正比,另一部分與社平工資、累計繳費指數成正比。對于當年的退休人員來說,社平工資都是相同的,他們的基本養老金僅與其繳費月數、繳費指數、個人賬戶的累計數有關。因此,核心數據可以將各年度的繳費基數集成為累計繳費指數,這樣既可以減少對賬的時間跨度和標的深度,還能規避數據運算舍入風險。厘清累計繳費指數與基礎養老金的對應關系,要實施對賬還必須厘清其與當期繳費、退費、轉入轉出資金數據的對應關系,以及累計繳費指數余額的變化關系。在相關政策制定和完善過程中,需要將有利于理順它們之間的勾稽關系作為重要因素進行考慮。比如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可以研究按照累計繳費指數來計算轉移的統籌資金。(四)數據集中,在簡化流程上下功夫。數據集中最大的好處是減少了數據交換環節,減輕數據二次落地帶來的對賬工作量。數據縱向集中,可以大大優化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流程,簡化對賬的勾稽關系;數據橫向集中,特別是征收機構與經辦機構的數據集中,可以縮小對賬范圍的廣度,縮短對賬鏈條長度。(五)日清月結,在提升績效上下功夫。因核心數據變動頻繁,勾稽關系交錯復雜,對賬責任主體應當按日清理當日的對賬內容,按月進行結賬,將平時對賬、事件末對賬與報告期末對賬相結合,減少不符數據項的數量,減輕查找原因及跟蹤處理工作量,提高對賬整體效率。同時降低潛在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六)寬嚴相濟,在責任追究上下功夫。對賬時發現不符數據項,要及時分析原因和跟蹤處理。對于工作人員操作造成偶發性的錯誤,未造成損失的,要以教育為主,促其端正心態,細心工作;造成損失的,應在彌補損失的基礎上,對其績效考核作出一定負面評價。若發現有惡意篡改核心數據的行為,應堅決移送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懲前毖后,震懾社保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以上認識是基于準確的庫存數據、躉繳未涉及建賬前的年度、轉移接續未涉及1997年底前繳費及上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如期公布的前提下作出的,實踐中肯定更為繁雜,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作者:鄭瓊 單位:南平市社會勞動保險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