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產科門診婦嬰管理信息系統運行成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產科門診婦嬰管理信息系統運行的實踐與成效。方法:醫院產科于2018年11月起構建婦嬰管理信息系統,將2018年2~9月設為實施前,2018年12月~2019年8月設為實施后,以產科實施前后各43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比較實施前后產婦及嬰兒管理質量。結果:實施婦嬰管理信息系統后,住院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P<0.05),護理管理的滿意度明顯提高(P<0.05)。結論:婦嬰管理信息系統用于產科門診管理,能有效降低產婦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產婦自我管理能力,保證母嬰安全。
關鍵詞:產科門診;婦嬰管理信息系統;不良事件;滿意度
產科是醫院管理重點科室之一,也是護理風險事件和醫療糾紛高發部門[1]。作為特殊人群,產婦與其他臨床患者護理管理工作差異較大,需要接受更加細致、優質的護理服務[2]。但調查發現,目前國內醫院產科仍沿用傳統護理管理模式,即常規的生命體征監測,并發癥預防和健康教育等,存在諸多問題和缺陷,管理效果達不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因護理管理工作欠佳引起的護理糾紛時有發生[3]。如何提高產科護理管理水平,是眾多臨床學者研究的重點[4]。為此,醫院產科于2018年起構建實施婦嬰管理信息系統,取得了滿意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醫院產科于2018年11月起實施婦嬰管理信息系統,將2018年2~9月設為實施前,2018年12月~2019年8月設為實施后。隨機各選取實施前后的43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實施前產婦年齡22~35歲;孕周35~41周。實施后產婦年齡22~36歲;孕周35~42周。產科護理人員配置: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10名,護師26名,學歷水平:中專1人、大專4人、本科33人。研究期間無明顯醫護人員變動,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實施前產科沿用常規管理模式,包括常規產科知識宣教、產婦及胎兒各項檢測、生活飲食管理和風險管理等。實施后采用婦嬰管理信息系統,具體實施內容:①構建婦嬰信息化管理平臺,通過不斷調試、運行和修正,逐漸完善信息化平臺管理項目功能。醫院建立的婦嬰信息化管理平臺主要分為我的醫院、醫院掛號、充值繳費、檢查報告、健康知識宣教、飲食管理等多個板塊,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網上預約掛號、分診、繳費和查看孕檢結果等內容,產婦出院后也可通過平臺與醫院工作人員溝通交流,實時掌握自己和胎兒的健康情況。醫院可通過信息化平臺對產婦進行病情跟蹤隨訪,并實施健康管理提醒等便捷和服務,提升產婦孕期自我管理水平。②系統功能分析及使用方法介紹。婦嬰信息化管理平臺有多個板塊,每個版塊內容和功能不同。產婦首次入院后,護理人員引導接受各項檢查,出院前使用二代身份證實名注冊賬號,填寫自己的基本信息和本次就診醫師。下次需要就診時,可直接通過系統預約科室和醫生,直接網上繳納掛號費用,系統將根據醫院當日預約情況分時段通知產婦前往就診,減少了患者候診時間,提高了臨床醫師的工作效率。檢查和診治結束后,產婦可自行通過系統繳費,無需在醫院排隊等候結賬,改善了就診體驗。產科日常生活中可通過瀏覽健康知識宣教和飲食管理板塊,了解妊娠期自我管理方法,預防各類風險事件,加強妊娠期安全管理。③加強高危妊娠孕婦管理。首先劃分監管范圍,明確高危妊娠孕婦診斷標準,妊娠并發癥、產時并發癥高風險產婦,智力異常、精神異常及≥40歲的初產婦等,都屬于高危妊娠孕婦,應納入高危管理范疇。科室組織召開座談會,制定完善的高危妊娠產婦管理制度,為所有高危孕婦建立保健卡,邀請內科醫生參與會診,及時發現各類高危因素和內科并發癥,制定規范、科學的護理管理計劃,包括日常生活、飲食護理,加強健康宣教,讓患者和家屬了解高危妊娠的風險,強化日常各項管理工作,定期監測產婦及胎兒各項生理指征,做到早發現、早預防。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實施前后產婦住院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給藥差錯、輸液差錯、院內感染、處置醫囑差錯等,不良事件發生率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差。②問卷調查實施前后產婦的滿意度,總分100分,不滿意<40分,基本滿意40~85分,滿意>85分,總滿意度=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處理,(χ±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率(%)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前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實施后,產婦住院期間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P<0.05)。見表1。
2.2實施前后產婦滿意度比較
實施后,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高(P<0.05)。見表2。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婦嬰管理信息系統后,產婦住院期間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產婦對護理管理工作滿意度明顯提高。婦嬰管理信息系統經過多次調試、運行和不斷完善,系統框架、內容完整,操作簡單,適用于所有孕產婦[5]。婦嬰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分為我的醫院、醫院掛號、充值繳費、檢查報告、健康知識宣教、飲食管理等幾個板塊,孕產婦在家即可通過登錄信息系統掛號,系統根據預約當日門診醫師掛號情況進行分診管理,減少了產婦來院集中掛號、排隊候診情況,縮短了掛號和候診時間[6-7]。系統平臺還提供網上支付,產婦或家屬無需長時間排隊劃價繳費,緩解了收費窗口的工作壓力,對改善產科門診就診秩序有重要意義[8]。此外,產婦在家登錄管理系統即可進入健康宣教和飲食管理板塊學習自我生活管理,不斷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做好不良事件和并發癥預防,保障妊娠和分娩安全。綜上所述,婦嬰管理信息系統用于產科門診管理,能有效降低產婦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產婦自我管理能力,保證母嬰安全。
參考文獻
[1]鄧姍,朱蘭.MRKH綜合征的診斷、管理與治療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第728號委員會意見解讀[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9,54(10):714-717.
[2]劉迎,薄海欣,陳潔,等.婦產科患者全程隨訪管理系統的建立與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9,34(14):66-68.
[3]李娟,盧金玲,周惠梅.在線評估管理系統提高婦產科護理質量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14):60-62.
[4]蔣娟娟.伙伴管理服務對產科VIP病房產婦產后抑郁和照顧技能的改善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7):90-91.
[5]田丹,李蕊,孟開,等.基于德爾菲法的北京市產科護理安全管理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9,16(25):179-184.
[6]余將英.“潛在危重病”信息化管理模式在產科質量管理中的實施[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23):5335-5338.
[7]趙秀艷,柴寶艷,李苗.層級護理在產科新生兒護理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河北醫藥,2019,41(14):2223-2226.
[8]陳貴君,李翰玲.全面兩孩政策背景下產科管理風險及監管新路徑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23):5325-5327.
作者:方燁 單位:浙江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