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建設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進一步提高事業單位的服務能力和水平,事業單位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將不可避免。由于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建設的起步比較晚,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基于此,本文在闡明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建設重要性的同時,重點剖析了當下事業單位在財務信息化過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完善路徑和建議,供行政事業單位參考。
根據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工作開展的實際需要,進一步優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推動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無論是對于事業單位自身還是對于數字政府體系建設都具有莫大的助益。基于此,本文希望能夠進一步厘清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并力圖解決這些困境,從而為行政事業單位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支撐。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必要性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需要。黨的四中全會對“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作出重要部署。政府推進“放管服”工作的基本要求:對內突破不合理的行政管理體制的束縛,實現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對外要簡化行政審批手續,提高行政服務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事實上對“放管服”改革的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到當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某種意義上講,推動這項工作的進行,實際上正是為了數字政府“放管服”改革的深化。通過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化建設,一方面,對于事業單位內部而言,可以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對外也可以更好的整合信息數據資源,為行政服務便利化奠定基礎。
(二)重申財務本位,打破“信息孤島”的內在需要。從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工作實際來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資產管理、財務管理以及日常業務之間的信息數據并未有效整合起來,各個線條之間的信息數據常常是以“信息孤島”的形式呈現出來。鑒于此,事業單位長期以來存在一個主要問題是:各種信息數據之間無法實現共享,對于信息的查詢和更新也存在不及時的現象。這些問題只有通過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才能夠解決,因為某種意義上講,財務的本位就是在于管理,通過財務信息化建設可以有效的將事業單位的各個線條的數據整合起來,實現全事業單位信息共享以及信息動態更新。
(三)內控制度建設完善的必然要求。財政部于2015年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政部特別強調:要不斷深化行政事業內部控制制度改革,加強內控制度對于事業單位經濟活動以及各項業務的規范程度,最大限度的形成對權力的有效制約,對責任的充分落實,最終通過內部制度的完善,健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監督體系。從財政部關于內控制度的具體性要求來看,完善事業單位內部制度的關鍵在于對流程的梳理把控以及因單位業務開展所產生的實時數據,從而根據數據采集找到“風險點”。建設財務信息最大的好處就在于,通過財務信息系統可以全面的梳理“風險點”的具體情況。在風險防范方面,不再需要傳統的人員書面審核,現在通過信息化系統即可以將各項業務的審批流程設置下來,這樣任何一項業務從開始到結束,都會在系統中留下痕跡,無論是對于問題發現還是事后總結經驗,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降低事業單位的風險。
(四)適應財務改革的需要。隨著國內經濟形勢的發展,國務院在2018年的時候,就對事業單位的績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緊接著,2019年國務院將事業單位的工作重點放在了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方面。2019年,新的政府會計準備正式實施,新政府會計準則事實上對所有的財務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在新會計準則下,其要求財務人員要同時承擔起財務會計與預算科會計的雙重職能,這意味著財務人員在年末時候需要同時編制決算報告以及財務報告兩份報告。另外,財務業務外延的延拓以及管理內核的深挖對財務改革后的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可以通過公式設置承擔日常報銷、平行記賬轉換的審核工作,切實減輕機械性工作負擔,讓財務人員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參與財務管理、績效管理以及制度建設。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弊端
(一)對于項目的調查研究不夠深徹。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本質在于將所有涉及到“資金流”的業務部門信息數據整合起來。單就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業務,就存在預算、執行和決算等環節以及資金管理、賬務理、資產管理、單位資料管理等細分內容;財務關系單位管理職能,與單位的運行機制、業務流程緊密相關,涉及單位所有的崗位。在前期調研時,調研寬度不夠廣,往計中國鄉鎮企業往存在“就財務論財務”“重普遍化輕特質化”的情況,忽略業務部門需求,忽略特殊人群的想法。從這個意義上,現在事業單位對于項目的調查研究顯然不夠充分,這可能就為信息系統建設埋下風險。
(二)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流程欠缺管理。從當前事業單位各項業務的開展情況來看,事業單位各項業務開展情況不統一、缺乏有效梳理的現象普遍存在。正是基于這個原因,事業單位才要進行信息化系統建設。通過信息化系統建設,各項業務的開展情況都可以被系統所“識別”,無論是對業務流程的管理還是業務職能的監督,信息化系統都能夠發揮很好的作用。當然,事業單位在信息化系統建設上并不是一帆風順,很多事業單位在進行系統化建設的時候,沒有對事業單位現有的業務流程進行全面梳理就開始了信息系統的開發建設,這樣就可能導致兩種結果:首先,如果事業單位本來的業務流程存在不合理的因素需要完善,如業務部門之間存在職責不清、職能交叉等相對能夠通過線下協調解決的“堵點”,進行系統化建設后,不但不能實現優化業務流程的目的,而且還會將業務本身的不合理放大。其次,部分事業單位為了系統的完善,在系統上對業務流程進行了調整,但是實際工作的業務流程還是保持原狀,這樣一來,會出現線上線下兩個業務流程規范,會極大的增加工作之間的協調成本。
(三)對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建設欠缺考慮。有調查研究發現,一些事業單位在進行信息系統建設的時候,盲區的追求項目建設速度,對于信息系統建設中的安全性因素考慮不足。一些事業單位出于某些特殊原因,在系統還沒有進行充分的安全測試,還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就將系統投入使用,由此就導致了很嚴重的系統化建設危機,也嚴重影響了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開展。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很多事業單位的安全性意識還是不強,有些單位信息系統建設中的硬件安全、權限設置以及數據安全方面欠缺考慮,胡亂的進行系統建設,導致信息化系統建設十分混亂。
(四)運維成本的不斷提升。由于很多單位財務信息化建設缺乏全面系統的整體規劃,財務業務的拓展以及安全可靠性需求的增長,讓信息化系統運維“打補丁”成為常態化工作,不但推升運維成本,更是擠占開發新功能的預算經費。
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完善路徑
(一)做好調研工作,堅持整體框架論證。整體框架設計科學合理是財務信息系統建設成功的關鍵。這就要求在信息化系統建設前期調研階段,要立足單位業務實際,對設計方案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論證,征求本單位業務部門及上級部門的意見,充分征集需求,通過座談會等形式,組織討論,將建設目標應用范圍以及實現的功能等清晰化,并達成一致意見。二是嚴格根據招標方案執行招投標工作,充分考慮開發公司的資質、開發及運維能力。三是財務信息化建設需要考慮后續需求,留好數據接口以便擴展使用;同時,做好數據備份的預案。
(二)明確部門職能分工,實現業務流程再造。為了確保財務信息系統建設的科學性,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財務信息系統建設之前,要對本單位所有的業務流程進行全面的、準確的梳理,在梳理業務的過程的目的有二:其一是通過業務流程梳理,發現業務流程存在的問題,其次是針對業務流程存在問題,在進行信息系統開發前,就對業務流程進行調整。待上述問題全部解決后,事業單位方能開始進行財務信息系統化建設。此外,事業單位還需要協調相關部門做好職責的厘清和流程的重塑,從而不留業務死角,杜絕隱患,實現業務流程的再造。
(三)做好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的準備工作。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建設是一個系統且復雜的過程,為了確保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工作順利進行,事業單位應該充分的做好準備工作,具體說來,事業單位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第一,成立領導小組,明確主要負責部門,統籌推進信息化系統各個板塊的建設工作,其他部門具體負責屬于他們業務板塊的模塊建設,從而實現有效分工。其次,組織專家團隊,為財務信息系統建設做好充分的人才儲備,及時解決在系統開發出可能會出現的難題。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溝通平臺與反饋機制,財務信息系統建設涉及到事業單位方方面面的工作,在建設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諸多需要協調反饋的問題,為防患于未然,事業單位應提前建立好溝通反饋平臺,確保各方意見能夠在第一時間匯總。
(四)提高建設項目績效水平。如前文所述,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系統建設的過程十分艱難,其涉及面也比較廣,這種情況下就要求參與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系統研發的人除了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意識,還有具備較好的全局觀念。說到底,事業單位進行財務信息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重視項目績效工作不僅能夠保證事業單位穩定發展,而且也能夠預防、規避性價比低以及項目績效差的情況出現,從根本上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建設對于事業單位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經濟形勢下,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只有進行信息化建設才能滿足時展的要求。但是事業單位也應該意識到,財務信息系統的完善需要一個過程,因此不能急于求成,事業單位應在充分考慮自身工作實際的基礎上,有條不紊的推進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
參考文獻:
[1]李曉輝.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時代經貿,2019(8).
[2]劉利.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初探[J].中國農業會計,2019(2).
作者:湯亮 單位:浙江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