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管理應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管理
1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安全生產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近年來,不時發生建筑安全事故和勞資糾紛。如何安全,高效,有序地生產,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建設項目管理方式的創新,解決施工管理中的“監管薄弱、監督方式落后”問題,已成為建設管理的必然選擇。
隨著時代的發展,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對現場施工人員,設備和材料的實時定位,以及人員,機械設備,材料等的位置信息,時間信息和軌跡信息。可以有效地獲得并及時發現缺失的異常行為,從而實現該項目。監督設備的聯合運行提高了應急響應和事件處理的速度,并形成了人為管理+技術管理的三維控制模式,同時與“物業管理+聯合管理和安全管理”組成五合一的管理模式。從“被動”變為“主動”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施工現場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時,通過與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統的集成,將項目資源信息和基本空間數據結合起來,以構建一個信息共享平臺,集成和全面地工程建設管理和決策支持平臺,實現最大化經濟和社會效益。
3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3.1如何管理施工人員
施工現場人員主要由民工組成,具有流動性大、管控難等特點。而在我國傳統勞務登記工作的方式是采用人力工作。從施工工作人員相關信息的登記、記錄,以及相關信息的復印、打印,再到相關信息的檔案存放,大量繁雜的工作,使得勞務信息管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差錯。然而,一旦出現工人上工動態跟蹤滯后、工資核算混亂等問題,勢必會導致施工工作人員的利益受到損害,由此引起的勞務糾紛事件不在少數。
3.2如何提高安全生產
由于在建設項目的現場管理中,施工管理人員常常沒有將現場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造成施工過程中的人身安全、設備和產品安全、交通運輸安全等事故不時發生。如何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減少事故發生頻率,防止各種違法作業和不文明施工,提高建筑工程質量,仍然是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專家和學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3.3如何保證施工質量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建設項目對項目管理的要求越來越規范和系統化。與過去相比,項目成本、項目進度,項目質量和安全性等得到了質的提高。當前,如何保證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將是每位項目經理面臨的最大考驗。
3.4如何消除施工生產操作隱患
施工和生產作業的隱患是指工作場所,設備和設施的不安全狀況,不安全的人類行為和管理缺陷,這是安全事故地直接原因。如何消除生產操作隱患,對于預防安全事故起到重要的作用。
3.5如何進行全方位檢查和監督
隨著施工現場管理標準化、精細化要求不斷提高,尤其是近年來,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對施工現場管理的質量、安全、環保檢查越來越嚴格。其核心是對施工現場的“人、機、料、法、環”的有序安排與監管。如何進行全方位檢查和監督,是提高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有效手段。
4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應用
4.1施工人員實名制管理
針對施工現場人員的管理,以信息化實名制勞務管理平臺為基礎通過人臉識別智能門禁系統實時獲取現場人員進出信息自動統計分析現場工人數量、工種將數據實時上傳至公司施工項目現場管理系統進行人員產值對比、功效分析輔助企業管理決策并與云筑網實名制系統相結合清晰掌握工人出勤狀況。根據施工工種不同,計算薪資方式不同,每月自動生成考勤報表,方便政府機構對工程中工資拖欠、漏發等諸多問題全監控,從而減少勞資糾紛。
4.2對施工安全實施精細化管理
通過建設工地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實現了對建設工地施工的在線監控,自動監督和遠程監督,并實現了違規、監督、調度、指揮等功能。全面掌握建設項目數量、場地分布、人員組成、項目進度及存在的問題。為質量監督部門及其他相關管理部門和企業管理人員提供現場視頻監視和關鍵人員監督服務。建立多部門協同管理的管理平臺,實現協調監督,提高施工現場的監督水平。視頻監控:對工地車輛進出口、建筑工地施工區及物料存放區進行24小時監測管理。設施監控:對塔吊或活動吊、升降機、外用吊籃、物料提升機、推土機、裝載機等設備及工地物料講課管理。人員監控:對工地項目經理、安全員、大型設備操作員、監理等關鍵人員的監督管理。工地環境監測:對粉塵、噪聲等影響施工人員安全及周邊環境因素的監測管理。遠程監管:企業管理人員可遠程查看工地施工情況,工地安全隱患可提前預警。
4.3對質量的管控
要確保建設項目的質量,關鍵是要確保建設項目在施工操作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由于項目施工現場的環境不時發生變化,因此有必要為設備的安裝做準備,并且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前提下,通過信息化管理實現對施工完成情況、檢驗批驗收、分部分項工程驗收等質量關鍵環節施工資料、現場影像的實時采集,與視頻平臺進行集成,實時掌握關鍵施工環節動態影像資料,利用法律法規對過程數據進行驗證和分析,實現動態預警。企業及項目部可通過信息化平臺動態掌握施工崗位人員的工作情況和關鍵環節的質量隱患。政府主管部門通過信息化平臺實時掌握工程施工形象進度和崗位人員質量施工過程行為,利用規則對過程行為進行驗證,幫助監督部門實現自動監管和事后追責。
4.4消除施工生產操作隱患的措施
針對施工生產操作過程中的高危區域,通過信息化管理,實時保護和監督現場人員的安全。當發生異常情況和緊急情況時,可及時向現場人員發出警告,并提醒管理人員及時處理。如:在臨邊洞口設置智能語音標識,利用傳統安全提示與紅外線感應語音提示相結合,當現場人員靠近提示牌時紅外線及時感應并會發出安全語音提示。在項目現場安裝智能語音廣播語音系統與AI智能安全帽識別系統,聯動實時播報并通過每日播報事故安全案例及防疫相關知識,從而強化現場工作人員安全意識。
4.5對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實行全方位檢查和監督
通過使用信息化管理將移動執法終端,施工升降機,塔式起重機運行動態情況,施工現場周圍的視頻數據,混凝土和渣土車位置,速度信息均及時上傳到綜合信息管理平臺。集成的信息管理平臺集成了各種子系統,并執行警報鏈接和其他處理。各主管部門可以實現對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實行全方位檢查和監督,有效提高項目管理和現場管理的效率。
4.6工地可視化遠程檢查和監督
工地可視化遠程檢查和監督能夠及時了解施工現場的實時施工情況,保證工程施工質量和人員安全,及時消除隱患;它可以實時檢查建筑工地的安全預防措施,例如:建筑物的安全網和施工人員的邊界保護;建筑工人的安全帽佩戴情況;外部腳手架和地面竹腳手架的安裝;電纜風繩的固定和使用;吊籃的安裝和使用;吊盤入口和樓面卸料平臺的保護;塔吊和絞車的安裝和操作等。可以遠程管理該地區或全國范圍內的下屬建筑工地,避免使用人力頻繁去現場進行監督檢查,節省管理費用。發生異常情況和緊急情況時,可以及時報警,并提醒管理人員及時處理。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安全防范措施不足的地方,可以第一時間通知建設單位現場整頓,并及時檢查整改效果;加強施工現場的文明施工管理,主要是施工現場圍欄、建筑材料的堆放、現場的臨時使用房屋、防火、防盜、建筑標牌等。
4.7塔吊管理的檢查和監督
通過收集塔式起重機的機械數據信息,當發生危險情況時,管理平臺能馬上發出安全警報并采取措施避免危險,同時將相關信息發送到服務器存儲。塔式起重機的監督管理部門也可以通過信息化網絡在APP或微信小程序可以查看每臺塔式起重機的操作,實現塔式起重機的檢查和監督。當工地有多臺塔式起重機同時施工時,能保證塔式起重機與塔式起重機之間的實時通信,通過定位各臺塔式起重機的位置信息,避免了多臺塔吊起重機工作時發生的碰撞問題。
4.8工程車輛管理的檢查和監督
該系統基于北斗衛星定位系統,集成了“通信控制+計算機網絡+智能管理功能”的工程車輛系統,大大地改善了當前工程車輛管理問題,有效防止工程車輛陷入混亂,通過限制行駛速度等手段確保行車安全,加強對工程車輛的檢查和監督,使工程車輛的運輸管理更加規范、高效、安全。
4.9升降機安全的檢查和監督
升降機安全的檢查和監督應在施工升降機運行期間進行,通過實時遠程監測升降機的運行參數、載重、人員等情況。當發生非法操作等不安全因素時,系統會馬上發出警報,同時將警報數據上傳到管理平臺,避免升降機的某些不安全運行的發生,從而提高升降機的安全性。
5結束語
隨著國家城鎮化的發展,我國工地數量持續增加、規模不斷擴大,由此導致工地安全事故、污染事件、盜竊事件等呈逐年遞增狀態。據統計,2016年有據可查的安全事故超過了600起,傷亡人數超過了800人。充分證明原有依靠人力或者單一系統進行管理的方式效率低、效果差,已經無法滿足工地施工各類監督、管理業務的需求。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應用將是未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郭樹元,王珍菊.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模式及實施策略[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4(1).
[2]馮麗偉,建筑工地安全智能綜合管理系統設計方案[J].中國公共安全,2015(4).
[3]欒洋.建筑工程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84~85.
[4]徐晟字.做好工地“信息化”監管工程建設管理有效策略[J].我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34):61.
作者:李斌 單位:廈門市禾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