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技術與現代智能制造工業淺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以工業4.0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及智能制造成為工業發展的熱點領域,相關的研究與應用實踐以如火如荼的態勢進行著,帶動了制造業的迅猛發展,無論是生產效率還是產業規模都大幅提升。強大的制造業為社會生活、經濟發展創造了海量的優質產品,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沒有強大的工業制造業作為基礎與支柱,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的發展甚至國家的安全穩定就無從談起。因此,探索新時代新的生態環境下制造企業的科學發展之路,推動中國制造業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探索互聯網時代中國化、本土化發展的智能制造工業發展體系是擺在學術界與企業界面前的重要任務。
《從計算機集成制造到智能制造:循序漸進與突變》(電子工業出版社,2020年第1版)由一直在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領域一線工作、研究的朱文海、施國強等編著。編者從工業革命的發展歷程及智能制造的具體應用入手進行深入研究闡述,全書共分成2個部分11個章節,既介紹了人類歷史發展中的眾多先進制造模式,也歸納了新時代的智能制造,具體包括了先進制造模式的應用對象、先進制造模式的比較、工業互聯網淺析及智慧云制造平臺等內容。全書凝聚了先進的制造思想,總結了先進的制造模式,提高了先進制造模式的理論實踐,旨在更深刻地認識、理解、應用工業互聯網的技術,領會思考未來智能制造的發展內涵及方向,從而探索、發展、優化新時代智能制造模式,提升我國制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0世紀50年代中葉誕生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自此制造業便與信息技術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兩者相互促進共同變革。以計算機技術等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提升了制造業的自動化水平,人類從此進入到機械等制造業的全新時代。而從計算機集成制造到智能制造的漸進與轉變代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表明世界經濟進入了智能化發展階段,制造網格等新興智能化制造模式應運而生,制造業產業智能升級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飛速發展,主要工業制成品產量穩居世界前列的位置,開啟了我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發展進步的新征程,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現代智能制造工業發展框架、發展目標及步驟等已經確定,明確了智能產品、智能裝備、生產過程智能化等將是未來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走上正軌,“智能制造系統架構”已經發布;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的基礎性產業快速發展,夯實了現代智能制造工業的發展基礎;大量的企業參與到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及實踐之中,涉及到電力裝備、數控機床及海洋工程裝備等眾多領域;地方政府積極參與支持智能制造發展,各省市均出臺了針對性強、涉及面廣、種類豐富的促進智能制造的政策舉措,初步形成了省市聯動、全員助力的智能制造發展形勢。
在我國現代智能制造工業迅猛發展的今天,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其一,各類型人才緊缺。目前我國智能制造面臨著巨大的高素質優秀人才缺口。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到2025年我國高檔數控機床及數控機器人等領域的人才缺口將超過400萬;其二,發展基礎薄弱。產學研一體化的智能制造協同創新機制未能建立起來;其三,企業未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主體引領作用與價值。實現自動化的流程型制造企業多,但實現智能化的企業數量極少;其四,未能科學構建企業、政府、行業協會及研究機構共同參與的智能制造推進平臺,智能制造發展的的推動力不足。
新時代的中國現代智能制造工業已經具備了與發展國家競爭的機會與實力,我們要以建設制造強國為出發點,以市場需求為源動力,以實現智能制造為重點加快制造業的發展轉型升級:其一,建立多層次的智能制造業人才培養體系,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建設智能制造業人才培訓基地,多舉措加強對相關人才的教育與培養;其二,加強對智能制造相關技術以及智能制造模式的理論基礎等方面的研究力度,跟蹤掌握國外發達國家智能制造的趨勢與方向,取長補短、借鑒利用;其三,推動企業智能制造核心技術、關鍵裝備及軟件等的研發、創新與攻堅,以自我創新的思維打破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技術封鎖;其四,發揮政府的主導力量,將企業、科研機構及行業協會等力量集中起來,建設具有創造合力的“智能制造創新網絡平臺”,協作配合推動智能制造發展。
《計算機集成制造到智能制造:循序漸進與突變》一書全面梳理了工業制造模式的演化歷程,構建了基于信息化技術的未來智能制造模式,展望了未來智能制造模式的發展可能與愿景,是一本值得智能制造的從業人員以及對智能制造感興趣的社會公眾深讀的好書。
作者:胡鐘月 單位: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