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營企業薪酬問題完善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薪酬制度與企業經營戰略脫鉤或錯位。在討論薪酬設計的問題時,企業較多考慮的是公平原則,補償性或利害相等原則,而對整個薪酬的界定缺乏理性的戰略思考。薪酬設計上的戰略導向原則,是將企業薪酬體系構建與企業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使企業薪酬體系或薪酬計劃成為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杠桿。企業經營戰略不同,薪酬策略也應不同,但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實行的薪酬策略,很大程度上與企業經營戰略脫鉤。如對于處在成熟階段的企業,其經營戰略與成長階段不同,因而薪酬制定也應有相應變動,但管理者并沒有將員工薪資予以適當調整。
2.對薪酬界定的程序公平關注不多。一般地說,民企經營者會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諸層次———各生產要素所得的公平、同等級員工薪酬的橫向公平、不同等級員工的縱向公平等,但他們往往只注重薪酬設計結果的公平,而忽視了對薪酬界定程序公平的關注。在一些民企經營者看來,只要使員工得到的薪酬與他們的相對工作價值相當,或與他們對企業的貢獻相當,薪酬框架的操作是黑箱操作還是白箱操作并不重要。因此,在成長初始階段,相當一部分民企選擇黑箱操作的薪酬框架。同樣,薪酬支付缺乏公開性、透明性。一些民企常采取秘密付酬方式,進而衍生成目前已有一定普遍性的“模糊薪酬制”。秘密薪酬支付只會引起員工的好奇心而四處打探,導致員工之間的互相猜測和懷疑。因為他們常常高估他人的薪酬而認為自己的薪酬過低,從而產生不滿情緒,甚至消極怠工。
3.忽視薪酬體系中的“內在薪酬”。廣義的薪酬可分為內在薪酬與外在薪酬兩部分。前者是人們從工作本身得到的滿足,它一般無須企業耗費什么經濟資源。后者則是企業支付給員工的工資、獎金、津貼、福利等實質性的東西,它需要企業在經濟資源方面付出相應的代價。而民企經營者一般理解的薪酬就是我們所說的“外在薪酬”,而忽視“內在薪酬”。他們仍然抱著保守、短視的觀念給員工支付薪酬,以為只要支付給相當于勞動力價值的薪酬就足夠吸引、留住人才了。他們往往對員工人格尊重不夠,甚至根本沒有注意到“內在薪酬”的存在,導致員工內在薪酬為負數,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極低,勞資關系緊張。很多民企經營者在員工不滿、業績下落時,第一個想起的激勵方法就是鼓吹以金錢作推動力的計劃。但其實員工想要的往往是被他們認為重要的人所重視和認同。不少員工離職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薪資待遇,而是因工作專長無法發揮,或工作環境不適合等內在報酬得不到滿足所致。
4.薪酬設計有不科學。首先,薪酬調查范圍狹窄,調查數據缺乏真實可靠性,目前很多民營企業在薪酬調查上只能粗線條地觀察市場總體行情,收集的資料缺乏真實可靠性,使得薪資水平的確定缺乏科學性。其次,沒有科學的職位評價體系,企業通過職位評價確定職位和工資等級,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民企經營者,憑借其是資產所有者或使用權的擁有者而建立的行政權威和自身管理經驗,主觀設定職級職位,一個人制定本企業的薪酬制度。
二、民營企業薪酬管理的優化策略
1.企業薪酬制度要與企業發展戰略緊密聯系。民企發展要有自己的經營戰略,薪酬策略要與企業發展戰略相一致。一個良好的并具有導向性的薪酬制度應當是與企業發展戰略相適應,并且支持企業戰略的實現,因為薪酬制度能有力地傳達這樣的信息,在組織中什么東西是最重要的,薪酬制度越是支持公司戰略的關鍵成功因素,員工們就越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評價公司的戰略。薪酬制度與戰略之間的統一程度通常決定了戰略是否能夠有效實施。與組織戰略相一致的薪酬制度將和企業戰略、核心技術、重組資源一樣,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為企業創造一種持續的競爭優勢。
2.將程序公平視為公平原則的“上層建筑”。良好的薪酬制度必須具有公平性,即外部公平性,內部公平性。外部公平是指同一行業或同一地區或同等規模的不同企業中類似職務的獎酬應當基本相同,因為對他們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的要求相似,他們的各自貢獻便應相似。內部公平性則指同一企業中不同職務所獲獎酬應正比于各自的貢獻。為了保證企業獎酬制度的公平性,企業經理人應注意:獎酬制度要有明確一致的原則作指導,并有統一的、可以說明的規范和依據。但是很多民企經營者只注重結果的公平,而忽視對薪酬界定程序公平的關注。同時也要有民主性和透明性。只有員工能夠了解和監督獎酬政策與制度的制定和管理,猜疑和誤解便會消除,不公平感顯著下降。企業也要為員工創造機會均等、公平競爭的條件,并引導員工把注意力從結果均等轉到機會均等上來。
3.將內在薪酬作為薪酬管理創新的重要領域。將內在薪酬作為薪酬管理創新的重要領域,是民營企業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具體操作有:民營企業管理者應及時認識到培訓對于員工的重要性。積極防止人力資本貶值,努力構建學習型組織;營造良好的民營企業文化。使民營企業真正變大變強,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情感關注,老板與員工之間有一個共同道德觀、價值觀。
4.薪酬設計科學化。首先明確薪調查對象,用科學方法收集并統計數據資料,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解決對外競爭力問題。其次,建立科學的職位評價系統,解決對內公平性問題。科學的職位評價需要考慮職位所需的知識技能、工作強度、工作責任和工作環境等方面的因素,通過綜合評價這些因素確定工資級別,而不是簡單地與職務掛鉤。同時,民營企業不僅要為員工提供一份與其貢獻相稱的報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創造的財富,而且要充分了解員工的個人需要和職業發展意愿,為其提供適合其要求的職業攀升道路。除傳統管理通道外,另設幾條技術通道。
5.建立以人為本的薪酬制度。人本管理理論的要求下,薪酬體系設計要注意以下三點: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要設法滿足員工的要求;積極主動的提高改善員工利益;在創造中激發員工的高層次需求。因此,要建立以人為本的薪酬制度,必須牢牢把握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總原則,以物質激勵為核心,注意精神激勵,實行有效激勵。
6.逐步弱化家族式管理。家族式管理是資本原始積累和創業階段的主導,由于企業所有權高度集中于私人業主,業主可以憑自己的企業家人力資本權威,抓住一切可能的新機遇,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一致對外的內部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而取得創業成功。在創業成功之后,只要家族式企業能夠及時弱化家族式的封閉經營模式,實現投資多元化、社會化和管理專業化,在技術開發、市場開拓和管理創新方面及時根據企業發展合理調整,那么家族企業就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結語
本文結合我國民營企業薪酬管理的實際情況,提出一條適合我國民營企業薪酬改革的道路。綜上所述,民營企業要建立科學的薪酬管理制度,要以現代企業薪酬管理理論為指導,建立以人為本的薪酬管理制度。使薪酬戰略與企業經營戰略相一致,提升企業競爭優勢,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長青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