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問題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初中物理具有較強的探究性,傳統物理課堂中以知識傳授為目的教學方法,難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在新課程改革后,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更加注重教材知識、理論知識和實踐探究相結合,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基于此,探討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應用問題情境進行教學。
【關鍵詞】物理教學問題情境應用
(一)有助于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初中物理學科中存在很多的抽象性原理和理論性概念,這些原理和概念對思維能力有限的初中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也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甚至會產生煩躁的感覺。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就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創建相應的問題教學情境,將具有抽象性的知識內容,轉化為生動性和具體化的教學情境,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而且還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積極主動性。
(二)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程度
物理學科屬于一門包含大量實驗的學科,很多的知識內容需要使用實驗的方式才能有效地展現出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使用問題情境的方式和實驗教學方式相結合,構建問題教學情境,有助于提高物理學科實驗的趣味性和實踐性,讓學生積極主動深入到教學環境中,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程度。
(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教學方式主要是知識傳授,缺乏相應的實踐操作,并且教師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占據主動地位,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心。而在新課程改革后,各種學習方式被應用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而問題情境教學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將其引入到課堂教學之后,學生擁有了更多發揮的空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對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具有極大幫助。
(四)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初中物理教師應用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單一的知識灌輸,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并不了解學生的知識接受情況,也未能使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師生間存在很大的距離,這就導致學生出現問題時,不會主動的向教師尋求幫助,甚至嚴重缺乏對教學內容的興趣。這種情況下,教師通過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為學會提供更多的課堂參與權和發言權,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討論來,并和教師共同探討,及時向教師表達自己的建議,通過師生間良好的溝通,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氛圍的活躍性,而且還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對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課堂教學水平,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問題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問題情境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已經被應用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極大的提高的教學的效果。但需要考慮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并在教材和學生接受能力基礎上,實現教材內容與教學情景的有效結合,為學生提供相應難度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到教學情節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在教學環節中逐漸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而在具體的情景創設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一)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初中物理是一門來源于自然和生活的學科,要想保證學生學好物理知識,就用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從生活實際中學會知識,并將課堂中學到的重視應用在生活和自然中,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和自然的物理問題情境,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關注度,教師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了解和認知程度,通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增強其成就感,以及對物理知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斷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此,可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理現象,讓學生進行思考、探討和分析,進而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識。比如,日常生活中看到在玻璃杯水中放入筷子,筷子會發生折彎現象;在高速行駛的汽車中向外看,會感覺事物都在快速倒退。針對這些現象,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視頻和圖片,然后提出“為什么會出現這些顯現”“其原理是什么”等問題,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問題解決,讓學生進一步增加對物理的了解,激發其探究各種物理現象的興趣,使其可以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
(二)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創設問題情境
物理學科本身具有可一定的探究性、和復雜性,并且很多知識內容存在前后連貫性,只有切實掌握基礎性的內容才能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提高對物理前后知識內容連貫性的重視,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其學習狀況的了解,及時彌補學生學習的不足之處,并不斷的引入新知識,提高學生物理學習水平。同時,還應使用新型的學習方法,降低物理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難度,提升學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由于初中階段是學生接觸物理知識的基礎階段,學會缺乏對物理的認知和了解,并且存在很多的疑問,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各種問題,解決學生的疑惑,使其真正認識物理學科,并學會利用各種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比如,在學習關于力學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創設有關于衛星科技知識方面的問題情境,提出相應的問題“我國已經發射了很多人造無人航天衛星,這種衛星可以沿著一定的軌道繞行地球,既為人們的日常生活通訊提供了便利,又為科學探測、天氣預報、土地資源調查和導航等活動提供了助力,但衛星是如何發射上天的?又為何可以繞著地球旋轉”,通過這些類似問題的提出,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探索學習內容的積極性,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
(三)運用實驗操作實現問題情境創設
物理是一門包含大量實驗的學科,在教學環節中,只有保證開展有效的物理教學實驗,才能確保就行活動開展的合理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課程中,物理實踐操縱必不可少,這樣既可以吸引學生對實驗教學內容的關注度,又可以,提高其度教材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比如,在學習“空氣的力量”這一內容時,教師為加強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可以通過創建相應實驗教學情境,在科學的實踐操作中認識物理原理和本質。首先,應準備好相應的實驗材料,飲料瓶和氣球各一個;其次,進行具體實驗操作,先將飲料瓶中灌滿熱水,確保瓶身的四周受熱均勻,然后將飲料瓶中的水傾倒而出,并將氣球口倒扣在飲料瓶口上;再次,進行實驗觀察,此時可以看到隨著瓶身的冷卻,氣球會被吞入瓶中,同時擠壓瓶身,氣球大小會發生變化;最后,教師提出相關的問題,如“氣球為何會被吞入瓶中”“還有那些現象可以證明空氣中力量的存在”等,引起學生的探究心理,并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問題解答,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三、結論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水平,應重視問題情境模式的應用,將傳統的直接知識傳授方式,轉變為以問題提出形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可以進行自主發揮的機會,創建問題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建軍.“問題—情境”模式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微探[J].中學物理,2016,(1):32.
[2]陳之際.淺談新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魅力中國,2016,(25):79.
[3]胡道剛.淺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6,(22):1.
作者: 王淑娟 單位:山東省泰安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