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技術課程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過于依賴教材。
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是近幾年的事,所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授課教師也多是年輕教師。他們剛剛脫離學校,缺乏實際的授課經驗,在授課中只能過分依賴教材,講解理論知識。而教材中多注重講解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產品、硬件介紹,但對于實際操作介紹一般都較少。過分依賴教材勢必使學生們的學習只停留在技術層面,而無法深入到操作中去。
1.2教學觀念傳統,無法真正以學生為主體。
計算機網絡技術要的遠遠不是熟讀課本、牢記概念的書呆子,而是有能力有創新精神能在實踐操作中有自己獨有的見解,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科技型人才。但是,在傳統的授課模式下,教師們并不關注每個學生的實際能力,無法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授課,一味說教理論,勢必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更無法培養出真正的創新型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
1.3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實踐實用價值較低
查閱相關文獻,在目前,國內眾多高校中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的教學手段目前還停留在還“老師板書學生記錄”的階段,這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了學生被動的接受理論,無法從源頭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在開設的實踐課程上,也只是模塊化的要求學生掌握實驗要求,填寫實驗報告,從而導致大多數學生認為實踐課是理論課枯燥后的一種放松方式,違背了課程設置的初衷。
2對改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幾點建議當今社會人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化,只有提高教學質量,理論培養和實踐應用相結合,培養出真正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計算機網絡人才,才能真正服務于信息化,也為學生們自身的就業和發展提供一個強有力的保障。要想提高計算機網絡授課質量,保證授課效果,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進行變革和創新:
2.1從教材層面上講,要注重教材的實用性。
教材是教師授課的依據,也是學生們學習的樣本。我國學生從小接觸的教育模式都是知識來自課本,在這一模式下,我們對課本有著極大的依賴。如果真正脫離了課本,不僅教師的授課,連學生的學習都會變得被動。因此,在教材的編寫和選擇上,既要注重理論性的描寫、技術性的探討,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實際操作性。計算機網絡技術學習的目標從來不說對理論和技術的把握,而是在事件操作中的應用和創新。為此要建設優質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可以呈現出多種形式,如文本、視頻、動畫等媒體素材;題庫(包含行業資格認證題庫);案例(具有指導意義和教學意義的工程實踐項目案例);課件;電子教材;實驗實訓指導書;通著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使教學主體進一步由老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轉變;使教學形式由單一型向多樣型轉變;使教學內容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創造、創新意識培養轉變。建設優質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支持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性學習,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材層面的改革中,將實際的操作真實可感的展現,是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本的要求和呼喚。
2.2從教師層面上講,要注重教育教學方法和自身素質的培養。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授是學生學習最快的渠道和方式。因此教師的素質和授課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教師首先要加強對自身的要求,對于所要教授的知識必須自身有著十分嫻熟的把握,并且做好總結和創新,在授課中為學生盡可能生動形象的展示,并且注意對學生操作創新的引導。另外,要改變傳統授課模式,要積極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打破傳統的拘于形式的教學方法,大膽嘗試采用新的教學方式,拓展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以學生們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效果作為最終的授課目標,而不單單是考試的通過,要著力注重個性化的教學,開放性的課堂,將師生的交流從傳統的課堂逐步拓展到網絡課堂、網絡討論、電子郵件、實驗室和機房之中,同時,引導學生去公司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參加網絡相關產品會、技術講座等,增進學生對市場的了解,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除此之外,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創新,多樣化教學,化解無聊的課堂氛圍。注重多媒體的使用、注重實際操作的討論,重視探索和創新。
2.3從學生層面上講,應當注重理論實踐的結合。
計算機網絡技術學科不是一個靠死記硬背就能取得好成績的學科。實際操作要求強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學科的鮮明特點。因此,學生除了在授課時加強對理論的學習外,還要注意總結和反思。在課下的時候要多加強實踐的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理論,用理論更好的指導實踐。形成一個有效的良性循環。功夫在課外,教師和教材的引導只是拋出的磚,所謂拋磚引玉,玉的磨礪和成長還是需要自身在實踐中不斷的操作。
3結語
隨著我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網絡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網絡的普及和應用給我們的生活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便捷。網絡技術的不斷提高依賴于計算機網絡人才的不斷努力。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信息化的不斷普及,對計算機網絡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從源頭上加強對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的革新才能為計算機網絡人才的涌現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陶宇 單位:大連計算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