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提升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代物流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全國300多家高職院校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并重視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
高職物流管理培養的物流人才應該是復合型人才。但是以往的畢業生在人才的質量方面存在嚴重問題,職業能力無法勝任物流企業的需求。雖然企業有適合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大量物流管理崗位需求,但是大多數應屆高職畢業生無法滿足企業人力資源的技能素質要求,這說明目前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式不能滿足企業實際需求。基于我們對典型就業企業的工作崗位分析,分解了工作任務,明確物流管理專業應培養的職業能力。在確立了具體的專業培養目標以后,必須構建一套保證培養目標實現的教學體系。明確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應具備的職業能力,按照職業能力的要求構建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體系。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要培養符合職業能力需求的應用技能型人才,必須從課程教學、實訓體系建設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改革現在的理論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
2提升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途徑
2.1項目式課程教學的推進
圍繞企業職業能力的需求,樹立以工作情景支撐,工作任務驅動的高職課程核心理念,并以此來指導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模式改革的全過程,構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高職課程模式。以“工作任務”為主線設計專業課程,結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采用項目課程、一體化課程等多種形式,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物流管理人才的職業競爭力是企業運營管理能力,熟練運用物流設備、信息技術和物流管理理論方法。在開發項目化課程時應將崗位工作任務進行項目分解,以行業特質(機械、電子、紡織等)或功能型模塊(采購、計劃、倉儲、進出口等)為主線進行項目化課程開發。
2.2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
在與企業、院校、畢業生的調研與訪談過程中,都提到實訓室建設與企業的實際工作情境對接,以營造職業化學習、實踐的工作環境,這對人才培養很重要。如供應鏈管理的“計劃員”崗位、“倉管員”崗位、國際物流的“貨代”“操作”等崗位能在實訓室中得到仿真。通過學校經費投入,引入企業真實項目等方式建立綜合物流實訓室,圍繞訂單培養式人才,實踐教學多樣化,建立長效保障機制保證工學結合實訓教學的效果。學生通過校內外實訓的平臺,熟悉和掌握倉儲配送、運輸、采購與生產物流操作流程和技術,在真實的生產商貿企業和物流企業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物流軟硬件操作和物流方案制訂等實踐能力,學生畢業后能較快適應工作崗位,適應基層管理崗位的需要。因此,校內實外訓基地作為課程教學和實習實訓的載體,其建設必須滿足項目是教學改革的需要,滿足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滿足企業專業人才的需求。物流管理類專業建設理論與生產性實踐的一體化的課程,課程教學從傳統的課堂走進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為企業輸送合格的物流專業人才。
2.3深化校企合作
只有通過與企業共同培養模式,高職院校才能實現培養高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教學目的。高職院校圍繞企業的用人崗位需要,設置調整學科專業、探索人才培養模式、開展企業急需的技術研發和成果應用,發揮職業教育推進社會發展的作用。高職院校和企業利用各自的資源,培養的應用技術人才需要貼近企業一線。開展校企合作,能夠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促進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
3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幾點對策
完善職業教育法規政策。各地政府出臺新的職業教育法規,該法規需要具體明確學校、企業和政府機構等各方的義務與責任。教育管理部門督促各高職學院改進職業教育模式。教師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聯系。教師通過頂崗鍛煉熟悉企業的業務流程,提升理論運用實際的能力,明確專業教學和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制訂課程和專業達到的職業能力培養目標。推進課程改革建設工作。高職院校需改革課程體系,加大課程實訓和綜合實訓所占課時比重。理論教學實現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式,不追求理論完整體系和深度,在所在城市里尋找合適的合作企業,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和頂崗實訓方案。從而實現校企合作價值的最大化。政府部門要加強對企業提取教育經費的監管工作,對企業采取定期的監督和檢查工作。推行校企深度合作,技術服務企業工作。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不能僅停留在實習生、畢業生的輸送,物流專業教師要經常走訪合作企業,開發企業的實際項目,幫助企業解決工作改進,管理優化等實際問題。鼓勵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具備服務企業的技術能力。在教學管理方面支持校企合作。高職院校合理安排教師的學校教學工作和企業頂崗,技術服務工作。建立企業兼職教師資源,通過企業認知和專題講座等方式教學服務。教學管理部門認可校內專職教師參與服務企業的工作教學量,建立合理的服務企業的績效考核體系。
作者:寇飛 單位:長江職業學院電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