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會體育與學校體育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學校體育的目的是依據教育方針、體育的目的任務、學生年齡特征和學校體育的功能制定的。我國學校體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配合德育與智育,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學校體育不同于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它的突出特點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屬性。在學校整個教育體系中,體育并不單獨存在,而屬于德、智、體、美、勞五育有機聯系的整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社會新教育的發展,對學校體育賦予新的歷史使命。體育教育除了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以及增強他們的體質外,還要把道德品質教育、終身體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貫穿始終,把育人放在首位。
簡單來說學校體育是體育與教育相結合的產物,它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內容,是為社會培養出合格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學校體育教育學生懂得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必要性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觀。
社會體育也稱“群眾體育”、““大眾體育”。是與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對應的概念。由企、事業單位職工,以及城鎮居民與農民,為達到健身、健心、健美、娛樂、醫療等目的而進行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身體鍛煉活動。社會體育是指在閑暇時間里,居民自愿參加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增添情趣,增加交往,增長技能為主要目的的自主性體育活動。它既能夠體現人的全面發展,又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體育最明顯的特點是具有公益性和社會性。它是促進國民素質提高,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之間的關系
(一)學校體育“社會化”
體育是一種以人為實踐對象的實踐學科,它所涉及的任何理論與模式都必須付諸實踐才能夠得到檢驗。通過系統性、層次性和動態性的思維方式,從體育活動主體、體育活動條件和體育活動形式這三個方面來對學校體育認識是符合社會學、文化學、體育學和邏輯學的有關原則的。
學校存在于社會之中,因此學校體育對于社會體育具有輻射作用和服務功能。學校體育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必須注意尋求與社會體育的有效結合點,讓學校體育能夠在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逐漸成為社會體育發展的基礎。同時學校體育社會化也是市場經濟的規律所決定的,也因此學校體育必須打破圍墻,主動拓寬空間,以社會體育發展為動力,來激發出學校體育活力,同時還能夠使學校體育能夠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來開發出社會體育的潛在市場,從而為學校體育的發展開拓出新的空間。
長期以來學校被傳統的組織管理和制度從社會中隔離出來成為一個封閉的系統,這使得學校體育不能夠夠與社會體育進行良好的互動,發揮作用時不能夠很好的進行互動。因此,學校體育逐漸的開始習慣于穩定、規范和單一的封閉式管理體系,與社區體育不能夠很好地進行很好的銜接,這就導致了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在目標、內容、形式上存在著諸多不同,因此出現了體育人力資源等的閑置、浪費。原有的學校體育教學內容也多為競技體育項目,教學內容大都“難、繁、偏、舊”,這使得很多學生生對體育課失去興趣,最后當他們走出校門的時候就會中斷體育鍛煉。為了能夠適應體育事業的發展,學校體育必須要樹立起全民健身的觀念,改變學校體育在社會體育中的傳統角色,由客體變為主體,由被動變為主動,樹立為社會服務的觀念,建立起有效的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互動模式。這樣可以使得學校體育由封閉轉向開放,逐漸的將自身納入到活躍、合作和多元性的社區體育空間之中。這樣做雖然在會在一定的時間內對徐誒奧體育以及學生帶來各種沖擊與影響,但是卻能夠給學生提供多視覺多方位的觀察、接觸對象與事物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全面、準確地思考與判斷事物提供了事實依據,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和意識。
(二)社會體育的“學校化”
這里的社會體育“學校化,并不是指的將社會體育納入學校體育的范疇。它主要指的是以下的一些方面。
社會體育的發展必須與學習兼容。社會的快速進步使得社會體育的發展十分的快速,其中很多發展都與學校體育有關,對于學校已有的場地設施社區不應重建和重購,而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要發展那些學校沒有的、學校和社區都急需的體育設施上。在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將社區用來發展的資金融入到學校體育事業發展的規劃中;當學校在規劃新建體育場館的時候,社區可以提供計劃用地給學校,共建共用。
社區能夠主動的爭取到學校對體育活動的指導。學校的體育力量是現成的,同時學校體育也擁有著十分雄厚的實力,完全有能力對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進行指導。因此,社會體育“學校化”要求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應盡可能借用學校體育力量進行培訓、組織和指導,使得社區體育活動能夠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同學校的指導,可以使得社區體育活動取得有益于身體鍛煉的價值,并能夠活躍活動氣氛,激發群眾進行體體育鍛煉的興趣,達到吸引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目的。
社區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學校所組織的體育活動中去。學校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因此其組織的各種體育活動項目較多,社區可以多和學習進行聯系,并積極的組織織項目愛好者參與到學校的體育運動之中,例如學校組織的運動會,可組織專項運動隊與師生進行比賽等,這樣不僅可以起到活躍氣氛、增進居民與師生之間的友誼,而且會推動社會體育運動的發展速度。而學校所組織的各種活動,社區在參與時,應該給予經費上的一些支持,或者是提供一些必要的獎品。
(三)終生體育是兩者之間的接口
終身體育源于終身教育,是指一個人終生接受體育教育,始終進行體育參與的一種身體教育過程。即一個人從誕生到生命結束,都要適應環境與個體發展需要,進行體育鍛煉,獲得生活和學習的物質基礎和條件。終身體育在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聯系中,充當紐帶作用,相聯于二者,相融于二者。
首先,在學校體育課程改革中,終身體育已經作為一個基本改革理開始念貫穿于體育教學課程改革全過程中。《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體育鍛煉的前提。學校體育有著嚴格的規范,它是一個規范的體育教育過程,可以起到培養身心全面健康的人這一目的。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力爭使每個學生在中學教育結束后,掌握一到二種體育技能,增強體育鍛煉能力,養好良好體育習慣,形成終身體育信念。
第二.終身體育在社會體育學的學科結構中,充當體育參與角色。利用參與這一角色作用,整合諸如參與主體、時空,以及財物等必要因素,形成相對完整的社會體育運行體系。體現以健身、娛樂為主的社會體育功能,實現其社會價值。
第三.終生體育是學校體育的直接目標,是學校體育的始終追求。除此之外,終身體育在社會體育體系中,保持著參與主體的恒久性,包容著參與形式的多樣性,整合著參與客體的資源性,維系著社會體育發展的動力性。
三、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之間的相互作用
(一)學校體育肩負著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重大使命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指在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部隊體育以及群眾性體育中從事技能傳授、鍛煉指導和組織管理的工作人員,他們是發展我國體育事業與增進公民身心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加強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們對推進社會體育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社會體育指導員可以分為健身健美類、醫療保健類、競技運動類、休閑娛樂類這幾類。這四類指導員都需要經過專門的培訓才能夠對社會體育事業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而高校則可以系統的培養出這些專業人才,促進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
(二)學校體育是社會體育的能源補充
學校體育的普及性和基礎性這兩大特點,使其教學活動不僅僅是培養競技體育人才,同時還可以促進社會體育人才的培養。我國傳統的教育方針中體育一直都排在德育和智育的后面,這并不標明體育比這兩項所占的分量要小。相反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按照一定課時數接受體育教育。如果沒有一個號的體魄又如何能夠發展其德與智。眾所周知學校教育教學的對象主要是兒童和青少年,這一部分在全國總人口中所占得比例十分巨大,這也就使得體育能夠盡最大可能的被普及,這些都是任何群體都無法企及的。同時由于學校體育的系統性與規范化,可以對人的身心素質發展形成一個良好的促進作用,對學生養成鍛煉習慣有著無法估量的作用。通過學校教育使其掌握一定的終身受用的體育技能與健身方法,也有利于提高我國居民整體運動技術水平。因此我們說學校體育是社會體育的能源補充。
(三)社會體育對學校體育進行了延伸
社會體育活動穿插在居民的工作學習、生產勞動、甚至家務勞作之余,它是在居民自由支配的時間里可以從事的一種或幾種健身活動,不具有任何強制性,且活動內容自選,形式也多樣靈活,不僅僅非常符合廣大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同時也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通過社會體育活動有利于培養廣大青少年的對體育活動的終身意識。促進社區體育的發展,逐步形成學校、家庭、社區融合狀態下強健學生身心健康的新局面。另外,那些走出學校步入社會的人,社區體育為他們提供了健身、娛樂的場所,使得他們繼續了學校體育的延伸,實現了終身體育。
(四)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互相影響
學校體育資源豐富,能夠為社區體育提供支援,改進管理方法并進行適當的投資,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活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體育設施支持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這樣做不僅能夠解決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緊缺的問題,也能為學校帶來一些經濟效益。作為學校體育延伸的社會體育,它的發展使學校體育能朝著教育社會一體化方向發展,以優勢彌補不足,有針對性地改革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通過社區體育,促進學校體育更加貼近生活,反過來也利于社區體育的開展。
(五)兩者結合能夠為兩者帶來不可想象的作用
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進行契合對學校體育的轉型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學校體育可以引入社會體育的思想,使得學校體育能開發出新的教訓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將會更加的注重對學生的個性的發展,能夠學生更多的自由活動的空間,給他們提供一個健康、活躍的氛圍。同時還能夠促進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能夠使得學校的師資力量得到充分的合理的利用。還能夠促進學校體育的管理水平不斷的提高。
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顯得比較滯后,主要存在的困難是缺少設施、專門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同時居民參與率也比較低。要想使得這樣的局面有所改觀,就必須依靠現有的各級種類學校,并充分的發揮這些學校的體育資源優勢,以學校為中心開展社區體育。通過學校體育能夠促進社區體育的文化建設,而學校的學生也能夠為社區體育活動注入新鮮的活力,使得社區體育能夠朝著輕松、愉快、活潑的方向發展。
四、結語
體育是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促進身心發展的文化活動。它根本的目的在于增強人的體質,增進人的健康,進而使人身心得到全面協調發展,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的勞動者。無論是社會體育、學校體育還是競技體育,都不能忘記與忽略體育的本質和目的,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也同時在推動中國前進!21世紀的新一輪中國教育改革已經拉開序幕,改革的浪潮也勢必席卷學校體育工作。為現代化社會培養更多的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社會體育和學校體育擔負著同樣的使命。只有將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推動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深入實施,從而有效地改善中華民族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