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健康教育門診對妊娠期糖尿病結局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個性化健康教育門診對妊娠期糖尿病結局的影響。方法選擇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門診就診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1例,根據隨機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51例)和對照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產科門診模式,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采用個性化健康門診教育。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結果干預前,兩組血糖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空腹血糖、飯后2h血糖水平均較干預前有所降低,且觀察組[(5.04±0.38)mmol/L、(5.89±0.81)mmol/L]低于對照組[(5.58±0.47)mmol/L、(6.91±0.99)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356,5.672;P=0.000,0.000)。結論個性化健康教育門診能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個性化健康教育;門診教育;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妊娠結局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特發的一種糖代謝異常,一般孕婦沒有自覺癥狀,只有行糖尿病篩查時才能被診斷,但也包括部分孕前存在糖代謝異常而未被發現直到妊娠后診斷者,妊娠期糖尿病會導致孕婦流產、早產、子癇前期、感染等,對胎兒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胎兒發育過度、胎兒生長受限等,嚴重影響母嬰健康[1-2]。有研究表明,規范患者飲食、運動習慣,消除不良生活行為能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個性化健康教育是通過對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指導生活飲食習慣,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進而達到改善血糖水平作用[3]。鑒于此,本研究將探討個性化健康教育門診對妊娠期糖尿病結局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門診就診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1例,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隨機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51例)和對照組(50例)。觀察組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2.65±3.82)歲;孕周11~37周,平均孕周(30.27±3.13)周;對照組年齡23~46歲,平均年齡(33.17±3.64)歲;孕周12~38周,平均孕周(30.74±3.21)周。統計學比較上述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對比。
1.2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均單胎妊娠,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4];患者與家屬均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有流產、早產癥狀者;合并嚴重器官損傷、惡性腫瘤者;患有精神疾病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包括監測患者的血糖水平,為患者普及疾病基本知識,指導其飲食、運動等注意事項。
1.3.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個性化健康教育門診,具體內容:(1)健康宣教:醫生人員對患者孕期體質量、胎兒發育情況、生活飲食習慣等基本信息進行了解,通過發放健康教育資料、播放視頻、PPT講解等有效手段,一對一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為其講解妊娠期糖尿病發病原因、臨床癥狀、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等情況,提高其疾病認知程度。調整患者當前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并告知調整的重要性,并針對每位患者情況制定個性化干預方案。(2)心理指導:患者在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時,情緒波動較大,且易產生焦慮、不安等情緒,主要是擔心疾病是否會對胎兒產生影響,不利于母嬰健康。因此,要多與患者溝通交流,利用健康宣教,提高其疾病認知度,及時紓解其不良情緒,并告知其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利于胎兒成長。鼓勵患者早期接受治療,并嚴格遵守醫師的建議,提高自我管理能力。(3)飲食指導:既要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也要考慮到胎兒成長所需營養物質的攝入。飲食方面由專業營養師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根據患者身高、體質量等計算出每天需攝入的總熱量,飲食一般實行少食多餐制,指導其學會食物交換法,并結合食物模型向患者講解,便于理解、記憶,進而可自發性的實施治療。(4)運動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其個性化的運動指導,如運動方式、時間、次數。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為主,例如散步、打太極、游泳、瑜伽等;孕婦三餐前先休息,監測胎動正常,進餐30分鐘后開始運動,20~30min,運動后休息30分鐘,同時計數胎動,注意有無宮縮。,運動時需注意避免空腹運動,運動力度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鼓勵患者每天堅持運動。(5)自我檢測:血糖監測是治療過程中關鍵的一部分,告知患者監測血糖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通過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使用血糖儀,告知注意事項,有利于提高患者監測血糖依從性。指導患者于餐前、飯后2h進行血糖監測并記錄,空腹血糖值在3.3~5.3mmol/L,飯后2h血糖值在4.4~6.7mmol/L。對于經過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后,血糖仍不達標的患者,給予胰島素等藥物進行血糖控制。告知患者定期進行產前檢查,根據醫囑對胎心進行監護,指導其正確檢測胎動的方法,判斷胎兒的安危,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1.4觀察指標
于干預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餐后2h的指端末梢血,測量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干預前,兩組血糖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較干預前有所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女性在妊娠期出現的糖代謝異常,是妊娠期常見合并癥之一[5]。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發生變化,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發展,其病因是患者在妊娠期出現生理變化,導致胰島素抵抗增加或分泌不足,進而發病。患者若不接受規范治療,長期高血糖易造成患者出現感染、高血壓、羊水過多等現象,還可引起胎兒巨大、新生兒低血糖等母嬰并發癥,嚴重危及母嬰生命健康[6]。目前,80%以上的患者通過飲食、運動治療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因此,飲食與運動治療是最基本的控制血糖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個性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分析原因在于,傳統健康教育只是單方面的傳授知識,患者被動接受,且積極性不高;患者在進行產檢時,醫師沒有更多的時間對其普及疾病,患者對疾病認知度不高,不了解其存在的風險,導致患者遵醫行為較差,不利于病情的恢復,進而造成不良妊娠結局[7-8]。因此,患者需要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提高疾病掌握程度,進而改善治療依從性,幫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結局。個性化健康教育是通過對患者的生活習慣、病情等進行評估,進而為其制定個性化干預方案,滿足患者需求[9]。通過健康宣教普及疾病基礎知識及治療方法,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度,并與患者多交流溝通,予以相應的心理疏導,進而緩解其負面情緒,并幫助其建立治療信心,利于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10-12]。由專業的營養師為患者提供健康的飲食及運動計劃,既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又能為胎兒提供營養物質,利于改善妊娠結局。同時門診個性化健康教育能促進患者長期有效的采取健康生活方式,使患者充分認識自身疾病,并能自覺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進而提高其治療依從性[13-16]。綜上所述,個性化健康教育門診能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作者:周盼珠 單位:揚州市江都婦幼保健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