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的培養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聲樂藝術表演是一門具有很高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綜合性藝術學科,主要包括聲音技巧和藝術表演兩個要素。本文將從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的原則、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的培養以及不同聲樂藝術作品表演技巧的培養三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以期對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的培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聲樂藝術;藝術表演;表演技巧
聲樂是指以聲帶為主要發音器官,同時以口腔、鼻腔作為輔助發出的有節奏的、悅耳的聲音。作為表現音樂藝術的主要表演方式之一,聲樂藝術實踐不僅需要表演者具備音樂學、表演學的基本素養,更需要表演者投入熱情將自我和作品進行有效的融合,通過聲音塑造鮮明的音樂形象與欣賞者進行情感交流。
一、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的原則
優秀的聲樂藝術實踐的關鍵在于通過人聲直接抒發演唱者的情感,通過表演技巧調動欣賞者的情感體驗,進而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魅力。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必須要掌握的原則包括真實性原則、時代性原則和豐富性原則。
1.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原則是指表演者對于音樂作品的把握和理解,即藝術表演不能改變原作品所要表達的含義和思想,這就要求作品表演者對于音樂作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具體而言即對于音樂作品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表演者需要理解聲樂作品的詞、曲,并能準確把握創作者通過詞曲所要表達的意圖,然后利用成熟的表演技巧以原作思想為基礎進行創作和表達。真實地表達原作思想需要表演者善于利用作品旋律的高低起伏、語氣的輕重緩急、結構高潮的構思布局以及歌曲語調的抑揚頓挫,并能夠通過肢體語言、眼神、面部表情等將作品的情感表達給受眾。
2.時代性原則
著名的鋼琴家安多爾•弗爾多斯曾經說“偉大的藝術作品都是超時代的”,即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往往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在漫長的歲月中流傳下來。但是安多爾•弗爾多斯同時也認為“作品的演出要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要帶著時代精神的印記”,即真正優秀的音樂作品是永恒的,在任何時代都能夠真正觸動人心,然而音樂作品的演出卻需要具備時代性。藝術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聲樂作品作為藝術作品的一類,在作曲和創作風格方面無不帶有深深的時代印記。首先,作品的創作背景會根據時代的變化發生變化,這就直接影響著創作者的情感,進而在聲樂作品中呈現出鮮明的歷史性。其次,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每一個時代的聲樂作品表演者都會以作品為基礎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一來,聲樂作品勢必也會帶有表演者所處時代的印記;再者,隨著歷史的推移,聲樂作品表演的形式、技巧以及受眾的喜好都會或多或少地發生變化。因此,在表演聲樂作品的時候務必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充分結合時代的特征,深入探析作品中超越時間的精華,同時將其以具有時代特征的方式進行表演和再創作,從而最大程度地表達作品的內涵。
3.豐富性原則
藝術源于生活,但是藝術不是對于現實生活的照搬照抄,而是通過想象對現實生活進行加工、提煉和創作,因此優秀的藝術作品離不開豐富的想象,深刻地表達聲樂作品內涵也需要表演者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想象力,以想象力推動現場的藝術表演,使得作品的表演具有豐富性。提高作品表演的豐富性,首先表演者應該通過合理想象將聲樂作品中的各種意象表達出來;其次,表演者需要沉入作品本身,將自己與聲樂作品充分融合,通過對于聲樂作品的表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此外,表演者也可以將藝術作品與現實生活進行充分的結合,既能夠提高作品的時代性,又能夠使聲樂作品的表演具有豐富性。
二、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的培養
1.投情
所謂投情,顧名思義即表演者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投入到對于聲樂作品的表演之中。但是需要明確的是,這里所指的真情實感并不是隨意產生的,而是關系到各種舞臺藝術要素的情感體驗。表演者在表演時通常會有較強的心理壓力,因此在壓力作用之下,很多表演者在進行聲樂藝術表演的時候往往只關注音樂技巧的表現,從而不能產生對于作品的真情實感,這就會導致藝術作品的表現雖然十分精湛,但是始終干巴巴的,缺少情感的互動。聲樂作品表演中投情的技巧包括以下幾種:(1)熟練掌握演唱技巧如上所述,很多表演者在現場表演的時候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從而只關注音樂技巧的表達,而忽視情感表現。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顯然,表演者可以通過增加平時的練習,熟練掌握演唱技巧。聲樂表演中絕大部分是以歌唱為主,而且聲樂作品的表達也需要多樣化的音樂技巧,因此聲樂作品的表演對于表演者而言是一個不小的考驗,表演者需要靈活、熟練地把握演唱技巧,使得歌唱的時候可以如魚得水,從而留出更多的精力考慮對于情感的表現。(2)深刻理解聲樂作品想要產生真情實感,首先要對音樂作品有深刻的了解,只有把握了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并結合自己的現實體驗才能夠水到渠成地迸發出強烈的情感,才能在藝術表演中與作品創造者、與現場受眾產生情感交流。(3)表演者與作品的融合投情的最高境界就是表演者以原聲樂作品為基礎產生的真情實感與聲樂作品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的深刻融合和統一。聲樂作品的表達中有一項時代性原則,不同的聲樂作品表演者囿于不同的時代背景通常并不能夠深刻理解創作者在特定歷史背景下所想要表達的思想,這就意味在大多數聲樂作品的表演者實際上并不能夠達到表演者與作品的融合的境界。
2.角色變換
戲劇、電影、話劇以及電視劇的表演者在表演中的角色一般情況下是固定不變的,即每一個表演者都有著特定的、屬于表演者個人的身份角色,而聲樂作品的表演者則不然,同一表演者在聲樂作品的表演中可能要擔任多個角色,具有著一定的靈活性和變化性,而且各個角色要有兼容性。比如,在表演者登臺演出和聲樂作品前奏部分中表演者的身份角色并不完全一致,前者只是一個演唱者,而后者就已然轉換成為聲樂作品中的主人公角色,但是無論角色如何變化,都必須保證表演者角色抒發的情感與表演者的動作、聲樂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高度統一。
3.手勢動作
除語言之外,手勢動作等肢體語言也是表達情感的有效途徑,因此手勢動作等肢體語言又被稱為“外部語言”,在聲樂作品的表演中專指四肢、身軀所做出的、受眾可以看到的動作。由于表演者是站在舞臺燈光之下的,手勢動作是可以被在場的觀眾看得見的,因此從登上舞臺起,表演者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構成表演的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表達作品情感、給觀眾更好的視覺體驗,表演者在對于作品的表演過程中必須注意保持肢體的協調、動作的連貫性以及手勢動作與音樂技巧的巧妙結合,使得手勢動作對于情感表達起到加強作用而不是削弱表演的效果。手勢動作可以分為多種類型,根據手勢動作所發揮的作用可以將其分為指示性手勢,即表達方向、指令以及指明位置的手勢;情緒性手勢,即輔助表達表演者開心、憤怒、悲傷等情感的手勢動作;象征性手勢,即主要用來表達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等比較強烈情感的手勢;模仿性手勢,即表演者用來描述聲樂作品中所提到的一些特定物品的手勢動作。
4.面部表情
手勢動作等肢體語言是表演中比較明顯的部分,對于提高整體表演效果具有主導性的作用,然而除了手勢動作這種比較大的動作之外,面部表情也是表演者表情達意的主要手段之一。合理利用面部表情可以給觀眾一種活靈活現的感覺,充分強化表演者歌唱的生動性,增強整個現場表演的立體感、真實感,并能夠通過微妙的面部表情表達一些手勢動作不能表達的情感,從而增強整個聲樂作品表演的表現力。表演者可以通過對于面部表情的掌握表達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及各種情緒,比如,在手勢動作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表演者可以通過皺眉表現人物內心的苦惱、可以通過挑眉表達人物的桀驁不馴等。
5.眼神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睛這扇窗戶可以充分展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情緒變化,因此“眼睛”可以被認為是聲樂藝術作品表演技巧的靈魂和核心,觀眾可以通過表演者的眼睛看到其內心活動,也可以根據表演者的眼神變化感受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情緒變化,并通過眼神與表演者實現情感的交流。綜上所述,表演者想要達到良好的表演效果應該鍛煉自己用眼睛說話的能力,通過運用眼神的變化調動受眾的情緒變化。
三、不同聲樂藝術作品表演技巧的培養
不同的聲樂作品有著不同的特征,因此對于不同聲樂藝術作品表演技巧的培養也應該根據作品的特征有的放矢地進行。首先,表演者需要對于不同類型聲樂藝術作品特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聲樂藝術作品可以分為三大類:民歌小調類、歌劇類和現代新型創作作品。民歌小調類作品,顧名思義即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的鄉村以及民族、民間歌曲,這類聲樂藝術作品的典型特征即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明顯的區域差異,很多民歌小調類聲樂藝術作品具有濃厚的異域風情。這一類聲樂作品的內容通常是與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反映著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以及特殊的民風習俗。因此在民歌小調類聲樂藝術作品的表演之中,表演者應該充分了解當地的風俗文化,并適當結合起獨具特色的舞蹈、儀式等進行表演,但是為了保證作品的普適性,表演者切忌照搬民族特色過于鮮明的舞蹈動作,也不能為了迎合少部分人的喜好導致表演動作幅度過大而使受眾感到不舒服,更不能由于這些原因影響到作為聲樂類藝術作品表演的歌唱部分。歌劇類作品主要是指外國的歌劇類作品,歌劇類作品的特征即故事性,因此在表演歌劇類聲樂藝術作品的時候要充分考慮歌劇的劇情,表演者要提前對于全局的故事情節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在形體表演當中也要結合整個歌劇的劇情進行人物的塑造。現代新型創作作品的典型特征即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現代氣息,對于這一類聲樂藝術作品的表演要深刻分析和了解作者創作的環境和背景,分析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然后結合恰當的生活場景進行再創作,最終通過肢體動作等進行表達。
結語
綜上所述,在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者要把握好真實性原則、時代性原則和豐富性原則,在具體的實踐操作過程中要善于通過投情、面部表情、手勢動作以及眼神等培養表演者對于作品的表現能力,并且要充分認識到各種不同類型的聲樂作品的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全面提高聲樂作品的表現能力。
[參考文獻]
[1]肖玲.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的培養[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03):179-180.
[2]王世魁.論聲樂表演人才的技能及素質培養[J].中國音樂,2005(03):194-200.
[3]劉國峰.音樂表演專業的聲樂教學要重視情感表現[J].中國科技博覽,2010(35):449.
作者:秦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