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學教學觀照下的語文教學改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學習數學教學,一課一得
每節數學新課一般都只有一個知識點。不論是復習引入、例題講解,還是鞏固練習,都緊緊地圍繞這個知識點展開。學生心里也非常清楚,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什么,我學懂了沒有。而語文的任何一篇課文,所包含的教學內容都會在多個點上,從知識的角度來說,有字、詞、句、段、篇、語、修、邏、文、書;從能力的角度說,有朗讀、默讀、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閱讀不同文體的不同方法等;還可以從方法的角度、習慣的角度、情感的角度、內容的角度去區分……正因為每一篇課文都具有這樣的綜合性特征,我們常常會面面俱到地教,沒有中心,沒有重點,教學內容多而雜,教學效果難免“少慢差”。其實我們也可以學學數學課,每節語文課凸顯一個重點,一個點一個點地掌握扎實,爭取一課有一得。六年下來,該是多大的收獲啊。正所謂,挖坑三千,不如掘井一口。怎樣選擇好教學的點呢?這就一定要準確把握年段目標,比如低段就是要凸顯字詞和朗讀,中、高段就要凸顯表達方法的領悟,讀寫結合,其他內容可以少教或不教。比如四年級學習《頤和園》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我確定一個重點,就是學習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正確通順。在學習生字新詞時,重點抓一兩個字、詞,把它學透、用透,做到會讀、會認、會寫、會正確地熟練地運用。如“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里“滑”字用得十分巧妙,我引導學生進行了好好的品析。根據中段學生思維水平,我提出理解詞語五步驟:1.知道“滑”字面的意思。2.知道“滑”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析它的寫法。(動作描寫)4.明白這樣寫想表達的思想感情。5.能在生活中熟練運用。第二課時主要學習怎樣按空間順序介紹景物,學習、領悟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第三課時就運用按空間順序觀察景物的方法來觀察校園,用移步換景的寫法來介紹我們的學校。這樣,一節課只有一個重點,學生學得輕松且扎實,領悟了方法又馬上實踐運用,比起碎片化的教學模式更高效。
二、學習數學教學,用開放性問題引領學生積極探究
數學老師善于提問,善于提出具有挑戰性、啟發性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其積極地學習、深入地思考。反觀我們的語文課,有時問題太簡單,一問一答,簡單無效。有時對文本解讀太深,又超越學生認知水平。怎樣讓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我們語文學習中來?并且能更好地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其思考能力?我們要學學數學老師,多用開放性的問題,點燃學生主動探究的激情,積極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求異思維、創新思維能力。學《烏塔》一課,學生對烏塔一個人游歐洲有不同的看法,我沒忙著下結論,而是讓他們在品讀課文之后進行辯論,要在課文里或者生活中找出證據、理由來說服對方。結果,效果出奇的好。學生在辯論中不僅弄懂了課文內容,明白了課文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還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下課了,學生們意猶未盡,好幾個孩子來到講臺上對我說,還有話要說,沒說完,心里不舒服。我笑著對他們說,那你可以把它寫下來呀。結果,當晚的擂臺賽就有好幾個同學寫了《由<烏塔>想到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學生不是對語文沒興趣,而是我們沒有找準他們的興趣點,沒找準課文的訓練點。提出恰當的問題很重要,它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怎樣設置有價值的問題?首先,每篇課文后面的思考題就是很好的問題,它有統領全文或突破重點難點的作用。這類問題有難度,但認真鉆研之后又可以解決,很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其次,在理解課文時,老師要巧妙引發,善于創設問題。可問在內容的關鍵處、內容的變化處、內容的空白處,在這些地方質疑問難,能很好引導思維,啟發創新。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由于是自己關心的問題,這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最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最能引發深入思考,增進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我們要充分信任學生,師生、生生進行充分的互動式交流,一起合作探究。
三、學習數學教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數學課,教師整個教學活動一般是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而設計的。教師先讓學生自己探究學習,然后根據學習情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咱們語文課的學習,不更應該這樣嗎?信息時代,學生和老師一樣,可以平等地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學生在這種開放的學習空間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探究的天地,我們語文教師就能更好地實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先學,不是學生漫無目的地學,而是教師提出自學要求,學生帶著要求,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利用視頻、音頻、網絡、書報、工具書等,自學指定內容。后教,也不是教師漫無目的地教,而是在學生充分自學后,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制定更適合學生本課學習的教學方式。一般情況下,學習一篇課文,我班語文教學有這樣幾個環節:首先,學生通過自主預學,明白已經懂了什么,同學們在交流自學所獲的時候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接著交流自己還有哪些不懂的。此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提出個性化的問題。當然,有些值得研究的問題,學生不一定提得出,這時候就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了。比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體現了伽利略的哪些優秀品質?是通過哪些方面的描寫做到的?除了正面描寫,寫圍觀群眾的作用是什么?大家就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深入學習、交流、討論。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先學習,課堂上,老師再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知識的情況,制定教學目標來學習,極大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明顯優于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
四、學習數學教學,精講多練,多實踐
數學課,老師講的比較少,主要是引領、點撥、總結、激勵、評價。數學課更多的時間是學生在實踐在運用。語文課,雖然現在一講到底的情況沒有了,但是時間分配仍然有問題,擠壓了學生自主實踐的時間。有的語文課羞談練習,只說感悟,造成了很多學生上大學了,還寫不清楚一篇文章。課文只是一個例子,我們只是憑借它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理解課文內容重要,但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更重要。所以老師必須精講,節省下時間多讓學生實踐。比如學習《鳥的天堂》,我們學習了作者通過“點面結合”來描寫場面的方法,就可以遷移到描寫課間十分鐘的場面、上體育課的場面、開運動會的場面等,讓同學們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仿寫一個場面。學生通過當堂課的片段練習,基本掌握了點面結合描寫的方法。但是要達到熟練地正確地運用,還得在今后的習作中多次地運用和實踐才行。就如數學課學了一道例題,懂得了一個方法,必須要多次地練習才能形成技能。以上是我聽了數學課之后,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的一些思考和嘗試。只要我們抱著學習的態度,不僅向語文同行學習,也虛心地向非本學科的老師學習,博采眾長,不斷地學習、思考、總結、提高,我們在語文教學這條路上就一定會越走越順暢。
作者:韓建英 單位:眉山市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