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德育教學的賞識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結合筆者實踐教學經驗,在文中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小學德育教學中的賞識教育,以期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德育;賞識教育;差異性
賞識教育是指要充分的肯定學生,并通過暗示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進而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小學德育教學中的賞識教育,在使學生知道自身優點的同時,還要認識到自身的缺點,通過賞識教育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一、在德育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賞識氛圍
在小學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和尊重,欣賞和認可,使學生感受到來自于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從而能夠更自信地學習,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遇到挑戰迎難而上,激發出自身的學習潛能。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的賞識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在小學德育教學中進行賞識教育,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賞識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來自于教師的肯定和認可,在這樣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教師要樹立學生能做好的觀念,使學生們認識到自己的潛力,認為自己是優秀的,人們常說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這句話不無道理,而實際上這就是在進行賞識教育,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
在小學德育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學生,這樣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想放棄時,會想到教師對自己的賞識,進而重新樹立學習自信,努力攻克難關,超越自我。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在教學中如果夸獎了某位學生,那么這名學生在這一天中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積極地參加班級活動和學習活動,這就是學生感受到我能行的一種表現。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賞識學習氛圍很重要,樹立學生學習信心,使學生在失敗面前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最終走向成功。
二、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
何為賞,賞即是欣賞和贊美;何為識,識即是肯定和認可,小學德育教學中的賞識應當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的學生在學習上具有天賦,所以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賞識更多,而有的學生在其他方面具有天賦如畫畫、唱歌等,只是教師沒有發現而已,所以對這類學生的賞識較少。有的學生對美有很強的感悟能力,在顏色搭配上表現出自己的優勢,有的學生對音樂感悟很深,對于聽過的音樂可以在短時間內記住旋律并唱出來。因此,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出賞識教育的作用,對學生的優點要積極的表揚,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優勢轉化到其他方面。針對音樂感悟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學習的詩詞改編成詞曲去記憶,鼓勵學生既然可以快速記憶曲調,那么對相關知識也是可以快速記憶的,要敢于去嘗試,并找到適合的方法,這樣是一定能夠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在教師的積極鼓勵下,學生愿意去嘗試,將自己的優勢在學習中發揮作用。
三、加強溝通提高德育有效性
任何教學的開展都離不開溝通,小學德育教學也不例外,在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中,教師要更多地去傾聽,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看法,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可以盡情地與教師進行交流。教師對學生說的言語要進行深入的分析,分析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話語中的隱藏信息,同時教師要做出回應,使學生知道老師在認真地聽。此外,教師也可以適當地通過提問的方式,對學生所講的內容進行質疑和確認,通過這種小技巧能夠幫助教師更多地獲取學生的信息。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這對于師生的溝通也是有幫助的,只有師生雙方都能夠站在對方的視角去看到問題,才能足夠地去理解對方。賞識教育并不是不斷地去夸獎學生,而是要激發出學生的潛能,賞識教育要適度地批評學生,不要一味地去表揚鼓勵,要使得學生全面發展,批評是必不可少的,相信學生始終是好孩子,犯錯誤不要緊,只要積極改正就好。
四、強化班集體的凝聚力
小學德育教育中的賞識教育,除教師對學生的賞識之外,同學的賞識也是非常重要,強化班集體的凝聚力對于學生間的賞識具有積極作用。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所以對班集體沒有太深的概念,班級的凝聚力較為薄弱,這時班主任要發揮作用,培養學生為集體著想、熱愛集體的習慣。通過每周組織班會,在班會中學生們可以提出班級活動有哪些不足,學生也可以進行自我批評,并糾正自身的錯誤,學生們還要談一談近期看到他人表現優秀的地方,并給予肯定。通過班會強化班級的凝聚力,增進學生間的感情,使學生學會彼此間賞識,在賞識中建立濃厚的友誼。
五、結束語
總之,小學德育教學中的賞識教育,要求教師要發現學生的優點,并鼓勵學生積極保持,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賞識教育是教育的智慧,學生通過賞識教育可以看到自身的優點和價值,進而更自信地學習,養成積極樂觀的好心態。
參考文獻:
[1]楊素芳.欣賞每一個學生——淺談教學中的賞識教育[J].科學大眾,2008,(10):104.
[2]江華.淺談賞識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2,(12):119.
作者:聶虹 單位:重慶市渝北區農業園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