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設計管理雙平臺教學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闡述了本科階段開設專業理論課程“設計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以“雙平臺”教學法為創新點,優化課程質量,整合優勢資源,擴展課后內容,從而期待課上課下,互動雙贏。
關鍵詞:設計管理;雙平臺;移動互聯平臺
1現狀與問題
藝術學院2013年初次在本科三年級教學大綱中開設設計管理課程,課時為32/學期,作為一門全年級專業理論課,至今已教授了11級、12級兩屆學生,授課人數平均每屆200人左右。基于教學大綱的修訂,13年以后入校的本科生設計管理課程將調整至大四上學期開設。
1.1設計專業學生的不足
(1)多數學生設計管理意識淡薄。本科單元式授課模式使得部分學生專業基礎與設計實踐學習產生脫節,要么過分關注設計理論,要么執著在意軟件技術,授課時發現,不少藝術設計本科高年級同學雖在分析某些設計現狀中,能提出自己觀點和想法,但是還無法整合系統地消化設計項目,實現創新落地,對團隊分工、設計創業即使興趣濃厚,但基于對設計管理相關信息知識的陌生,無法合理實踐。
(2)以創意推動創業的知識儲備和綜合能力不足。無可否認,國內多數高等院校設計教育長期以包豪斯的基礎理論馬首是瞻,但設計專業課程中商業運營、資源管理等方面交叉學科內容的缺失,使得大學生難以應對當代多變形勢、把握設計創業機遇,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創新觀念被動、基礎薄弱,導致創新力無法與創業率形成正比。
1.2課程開展存在的問題
(1)全年級統一授課,師生實際交流不夠。國內外許多高校設計管理課程設置為小班授課,以項目為實體,雙向式交流,實踐課程內容。但是根據本校學生情況和教學大綱,目前設計管理課程仍是以講授學科理論為主,單向式開展教學,以一對百,每次授課時間分散且短,師生實際交流效果較差,使得相關知識和信息都只能表面傳達,即使部分學生表現出濃厚興趣,但課程中普遍學習狀態呈現出被動。
(2)課時較短,課程無法延展、消化。根據已完成的課程安排來看,32課時被分配為每周兩天下午的兩節課,跨8周完成。但是設計管理課程理論內容較多,交叉性強,且無法像其他高校那樣與實際項目結合授課,因此學生課后普遍反映“似乎剛進入狀態就結束了”,斷斷續續,知識點多,節奏太快,不少部分難以消化理解,理論應用性轉換較難等等問題。
1.3交叉教學現狀
設計管理課程中包括管理學等部分知識內容,但目前本校藝術學院設計管理課程少有跨學院交流機會,或是跨學科授課安排。學院之間師生交流較少,課程內外資源共享不多。不僅課堂上設計專業的學生對相關交叉學科感受陌生,課后也無法利用學校已有資源補充學習、擴充知識,常常半途而廢。對比國內開設相關學科課程的高校,本校“設計管理”課程創新及發展較緩。與現狀需求存在矛盾、課程大綱有待成熟、教學形式較為簡單、以及可鑒授課范本稀少等問題,突顯教學改革課題刻不容緩。
2本科階段開設“設計管理”專業理論課的必要性
調研發現基于設計管理知識交叉性強、實踐變化多等特點,國內外不同院校課程的開設也各具特色、層次分明。作為專業理論課程,設計管理在本科階段開設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立足于社會需求,設計管理理論基于實踐經驗,這對大學生項目創新、管理創業具有促進意義。當下國家鼓勵“萬眾創新、大眾創業”,以“中國創造”為動力引導新經濟模式的變革。作為一門交叉課程,“設計管理”不僅教授設計項目流程程序,還對如何持續整合資源、進行長遠更新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進行補充普及,可為大學生有效創新、合理創業提供一定現實指導,有助于激發學生投入設計創新、文化創業的建設中去。
(3)立足于學生實際,設計管理課內容全面,可為大學生提供層次多樣的設計知識儲備,為實現從“作業”轉換為“成果”打下堅實基礎。課程知識點不僅能培養大學生切實可行地解決設計項目,更關注對其團隊建設、項目開發、任務管理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從宏觀角度,整合化解日常本科單個課程乃至人才培養上出現的部分問題矛盾,具有重要意義。
(3)立足于學科建設,獨具特色的設計管理課,既可為本科設計課程開啟一扇窗,也可在學科之間架起多座橋。鑒于“設計”與“管理”專業之間復雜多變的理論結構體系,設計管理對于側重設計的同學而言是深化管理意識的嘗試,而對于側重管理的同學則是探討設計創新的平臺。學科間優化合作,才可實現更具發展力的特色教育。
3設計管理課的“雙平臺”教學改革
如今,國內設計管理短期進修教育與專業碩士以上學位(碩士到博士)教育體系較為成熟,基于研究生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較豐富,教學效果好,但在基礎較薄弱的本科階段,設計管理教育仍存在諸多問題:授課模式較滯后;授課內容偏向品牌設計且較少觸及多學科;照搬國外教育經驗,較少從實際出發設計課程;授課形式結合移動互聯的案例較少等等。本文重在研究本校藝術設計本科階段專業理論課程“設計管理”的內容設計及授課方法,通過對比國內外高校相關學科或課程教學方案,尋求更適合我校實際的教學方式。歸納整合,改革初探,作者設想到結合移動互聯平臺,打造“雙平臺”教學法——“公共理論交流平臺”與“線上團隊項目平臺”,實現設計管理課程“課前課后×線上線下”交叉性授課管理。
3.1“課前課后”——橫向擴展課程內容、拓展授課形式、打破時空局限
(1)課前擴展課程內容,課后鞏固學習熱情。在授課時發現多數學生理解“設計管理”流于字面,認為是枯燥的理論講解,提前產生抗拒。而“雙平臺”可在方便學生課前預習了解課程、課后復習鞏固基礎的同時,通過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組團設計的平臺,打破學生對課程的誤會,緊密課程與學生生活的關系。
(2)課前拓展授課形式,課后豐富輔導方式。目前年級授課方式單向、單一,是設計管理課程開展的最大問題。作者認為,利用學生生活中最常觸及的移動網絡媒體來改良教學形式、創新輔導方法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公共理論交流平臺”與“線上團隊項目平臺”從兩個不同角度切入,聯系課上,貫穿課下,定能帶來授課方法的革新。
(3)課前打破時空局限,課后可跨專業、跨年級互動。目前設計管理課程以年級統一授課的形式開設,這對于平時小班上單元課的學生而言,也是一個跨專業交流的機會,但是在授課時發現,學生并不關注這個機會。專業理論課程雖有時空限定,但是作者仍希望“設計管理”的作用能突破時空,結合“雙平臺”教學,使得學科課程能跳脫書本,真正實現跨專業、跨年級的傳播互動。
3.2“線上線下”——縱向更新信息資訊、深化交流輔導、延長教學時效
(1)線上更新信息資訊,線下引導主動學習設計管理課程中,以案例代入理論授課,是最主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可目前課時緊張,許多案例講解被壓縮。建立“公共理論交流平臺”可以將許多無法課上講解剖析的案例補充上線,并且實時更新設計信息,這樣有利于帶動線下學生自主獨立地強化課程知識。
(2)線上增加交流機會,線下保持狀態連貫為解決專業理論大課單向授課的弊端,“雙平臺”——“公共理論交流平臺”與“線上團隊項目平臺”皆可為師生提供多形式的交流,“公共理論交流平臺”可實現資訊互聯、留言互動,“線上團隊項目平臺”以團隊、課題項目、比賽等作為紐帶串起師生,使得設計管理相關知識持續影響學生創作實踐,有助于學生保持良性設計狀態。
(3)線上延展教學實踐,線下延續教學效果例如,國外設計管理本科教育重視應用性課程與實習,鼓勵學生參與導師的設計項目,但本校設計管理課偏重學科普及,現有課程定位與安排不利于開展課上實踐。通過“線上團隊項目平臺”的搭建,從設計具體問題探討學習,化解線下理論與實踐無法兼得的矛盾。葉圣陶曾言“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作者初談本校藝術學院本科“設計管理”專業理論課“雙平臺”教學法改革設想,相信貫穿課前課后,跨越線上線下,便可實現互通啟發、持續互勉。
參考文獻
[1]陸玥屹.英國高等院校設計管理專業設計現狀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11.5
[2]張立巍.日本設計管理教育方法探索及啟示[J].裝飾,2012.3
[3]葉召友鐘夏杜宏忠.對國內高校設計管理教育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1.2
[4]劉國余.從設計問題談設計管理教育[R].國際設計管理高峰會,2006
作者:王玥 單位:湖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