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物理實驗教學課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學物理是一門基礎學科,與生活聯系緊密。中學生尚未成年,形象思維發達,而抽象思維剛剛形成。物理這門學科對人的抽象思維要求較高,我們要使中學生學好物理這門學科,可以通過物理實驗來展現抽象的物理理論,來培養抽象的思維。做實驗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好物理知識還能運用到生活中,還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中學物理教學實驗創新
一、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驗中來
在物理實驗課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只有自己動手得出來的結論,記憶才深刻,理解更透徹,在實驗中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對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例如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上《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課中,教師準備好兩個一次性的紙杯,一根3米左右長度的細繩子,讓學生們都來感受一下“土電話”。準備幾個玻璃罩,讓學生們把他們的手機放到玻璃罩里面,然后讓他們用力盡量抽干玻璃罩里面的空氣,然后給玻璃罩內的手機撥打電話,這個時候只能看到手機屏幕有來電顯示,而聽不到手機播放的聲音,逐漸放入一些空氣之后,學生又能慢慢地聽到手機的聲音。從而使他們明白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可以通過固體,液體,空氣傳播,但是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學生們剛學物理,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實驗,在實驗中來感受物理的魅力,提高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發揮小組的力量
中學的很多物理實驗光靠學生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這時候我們就要以小組的形式來完成,小組成員之間能取長補短。分組的時候要注意把男女生,動手能力強的和動手能力差的交叉分組,有的女生可能比較膽小,不敢動,所以要男女生分開。實驗成功之后主要操作的人員和輔助的人員進行交換位置,讓每個人都盡可能的參與到實驗中來,都能感受到物理力量的神奇,自己親手做的實驗記憶牢固,更容易理解知識點。分組還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能力。阿基米德定理是中學物理非常重要的一個定理,要求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例如在北師大版物理八年級下八單元第五課《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這個實驗用到的實驗器材比較多,彈簧秤,刻度杯,量筒,乒乓球,鐵塊,木塊,水,鹽水等,需要幾個同學一起配合完成,通過一系列的實驗,使學生明白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其大小只跟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有關,還跟當時的液體密度有關,但是和浸入的深度和物體本身的密度沒有關系。通過實驗驗證了表達式F排=G排=m排g=ρ液v排g。最后小組探論,曹沖秤象運用了哪些原理?如果是你,你會做嗎?小組成員各有分工,有不會的,同學之間互相幫忙,既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又能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
三、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實驗
課外實驗是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識和實驗技巧來進行一些課后探究。實驗的題目老師可以指定,或者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探究,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通過作者本人多年的教學經歷發現,課外實驗有不少優點。首先,學生自己做的一些小實驗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素材,他們的實驗能力得到了提高,還能做出一些小發明小創造,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提高,興趣愛好得到發揮,一些小的課外實驗簡單方便,實驗器材都是生活中的用品,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實驗中得到快樂,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學生學習了相關知識去進行課外實驗,可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了解,學生在短暫的課堂上可能只是對教材的知識有一個感性的了解,通過自己的一些實驗,在無形之中把課本知識為自己所用,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最后還能幫助學生排疑解難,比如浮力的大小和物體浸入的深度無關,有學生不明白的可以自行進行實驗,通過多次實驗后學生就會真正明白與深度無關,只與排開液體有關。
結語
總之,中學物理教學一定要重視實驗的教學,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學生“從做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使學生初步建立對自然規律認識的體系,還可以使學生把所學的物理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操作應用,中學物理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物理實驗內容特別多,只有通過大量的實驗,學生才能對課本知識點掌握的牢固,解決了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開闊了視野,為他們了解和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國勇.課外探究實驗的意義及實施方略[J].物理教學,2013(07):23-27.
[2]楊蘭美.中學物理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J].中學物理,2015(21):13-14.
作者:曹冠群 單位:甘肅省蘭州天慶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