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市場經濟發展對文化思想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為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也在日益沖擊著人們的文化思想體系。市場經濟發展的內涵可以抽象分解為市場本身的發展與商品本身的發展。市場的發展激發了人們基于理性與客觀現實而衍生出利己性的文化思想;商品的發展催化出人們外向型的、發散性的文化思想價值取向。由此啟示,政府應該重視國民文化思想的建設,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內涵深入人心,早日實現“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
關鍵詞:市場經濟發展中國文化思想價值觀文化強國
一、市場經濟發展的內涵
將市場經濟的內涵進行分解,可明確市場經濟真正的意義所在。市場是買賣雙方基于各自的訴求,并按照一定的交易規則自愿進行交換出讓物的平臺或場所;經濟的本質是一種體現資源利用規律與運動方式的文化,其目標指向是資源轉用的最佳化。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可以解構為兩個方面:第一,市場作為買賣雙方交易的場所而不斷地在形式上泛化和擴展,即市場本身的發展;第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升級,商品的形式和種類不斷豐富,資源逐漸地被充分化、高效性地利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同時又是商品種類的廣化與深化過程,即商品本身的發展。由于市場是一個客觀的、集體主義的,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經濟范疇,因此市場經濟發展的內涵在意識層面上還體現為“客觀”意識觀念的傳播和發展,從而決定了市場經濟發展作為一個客觀事物的發展,進而規定了市場經濟中的文化思想發展的客觀性和規律性。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發展還表現為信息流通的廣化和深化。其中,信息流通的廣化對應著市場經濟中競爭意識的強化;信息流通的深化對應著市場經濟中效率意識的提升。競爭與效率是市場經濟體系中的兩個主要話題,競爭與效率是辯證統一的,競爭手段的落腳點在于提高經濟效率,效率的提高反作用于競爭水平的提升,競爭意識與效率意識統一于人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目標。其中,競爭是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動力,效率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歸宿。在某種意義上,信息流通水平的發展推動了競爭形式的升級、促進了效率觀念的深化。
二、當代文化思想對古代文化思想的繼承與延伸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快速發展,中國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較之以往有了質的飛躍。而物質文明的高級化推動了當代人們所面對的客體演化,人們的文化思想也在跟隨著所面對的客體的更新而不斷變化。當代人們的文化思想對古代文化思想的繼承與重合僅僅局限在“道德、倫理”和一些傳統的風俗習慣等文化元素,原本的傳統文化思想體系整體已經隨著文化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而逐漸被解構。中國當代人們的文化思想轉變大致始于“改革開放”時期,一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啟迪了人們“注重實踐”“實事求是”和“講究現實”的基本文化思想的萌芽。生產力水平的提升催化了客觀世界事物多樣化的發展,同時也推動著經濟社會的生產、消費、分配和交換等方面的革新與演化。如今的中國社會已經是一個開放、互動、包容和前進的社會。改革開放這一歷史性重要決策為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生產力和經濟上的發展,還包含著一次思想的解放?!鞍l展才是硬道理”所蘊含的文化思想逐漸深入人心,人們的文化思想開始向“自由”“隨性”“開放”“現實”的方向形成與發展,此外,隨著中國貿易對外開放程度的日益加深,世界上不同區域的文化元素不斷地滲透到中國社會,人們接受著更多的文化元素,同時,人們的文化思想也在不斷地呈現出多元化的表征??偨Y來說,當代社會人們的文化思想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向導,并在經濟社會文化思想潮流的影響下,以傳統的倫理道德、行為準則、生活規律為基本內涵———對傳統文化思想的繼承;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順應文化思想潮流而呈現出的文化思想表現形式多元化為外延———對傳統文化思想的延伸。
三、市場經濟的發展對當代中國文化思想的沖擊
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中國文化思想變化的影響主要源于市場經濟本身所蘊含的文化思想對人們價值觀判斷的沖擊與影響。一般意義上來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主要是通過市場的發展和商品的發展這兩個方面影響人們文化思想的變化。其中,市場的發展主要是通過引導人們形成競爭意識和效率意識來影響人們的文化思想;商品的發展主要是通過商品的發展來改變人們的消費觀念。
(一)市場本身的發展對文化思想的影響
市場的發展對文化思想的直接影響是指市場所包含的一系列規則促使人們的思想向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理性回歸,推動人們的文化思想逐漸指向“客觀”與“現實”。市場本身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市場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其具體表現為市場在配置社會經濟資源方面上的功能逐漸強大。市場的發展促進了人們的競爭意識和效率意識的強化。當競爭意識與效率意識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從原本的人際交往的人文性關系逐漸演變為商品與商品的交換與競爭的經濟性關系,而人在其中成了這種經濟關系的一種載體,人的主體性扭曲成為一種被控制的、從屬于商品的“客體性”,此時,人們變為商品拜物教的“教徒”(馬克思講到的“商品拜物教”是指人在社會中與其他人的關系成為一種商品與商品的關系,人的社會關系體現為一種商品內涵的關系);進一步地,隨著市場形式的不斷高級化,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逐漸演變為人與貨幣的關系,即人們的社會活動更多地受到貨幣的支配,此時人們便成了貨幣拜物教的“教徒”。市場的發展深化和固化了人們的文化思想,人們的文化創造以及與此文化相對應的思想體系的形成便成了一個在市場競爭力驅動下的價值觀念的形成。具體來講,在市場發展的影響下,人們的文化思想在內核上表現為由傳統的“絕對自我實現”向“相對自我實現”變化,即人們對自我的精神價值判斷依賴于相對他人的經濟關系;在表現形式上由傳統的“價值理性”逐漸向“工具理性”演變,即人們的經濟行為是受市場驅動的被動行為,而人們的勞動逐漸被“異化”和“工具化”,人的活動逐漸失去了主體性,人們的文化思想也逐漸被市場的發展規則所支配。
(二)商品的發展對文化思想的影響
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是市場本身的發展,另一方面是商品屬性的深化與發展。商品屬性的深化意味著市場中用來交換的物質從概念上和內容上較之以往都有了新的發展與泛化,也就是說只要交易雙方相互需要和自愿,則交易就可以進行,其中以服務類商品的發展最為明顯。此外,商品屬性的深化還意味著貨幣的功能有了新的內涵,即貨幣的功能更加豐富與強大,具有“神通”之效。自然而然地,人們的文化思想形成的動力機制逐漸變得單一和純粹,即趨向以貨幣崇拜為主的、并受貨幣功能所支配。而此時,人們容易將“追求貨幣擁有”作為自己的文化思想出發點,將“獲得商品消費體驗”作為文化思想的落腳點。人們的文化思想在形式上統一于實現自身效用最大化,在內容上發散為自身個性化的物質與精神需要,從而促使當代中國社會的文化思想走向呈現出一種離散的狀態。另一方面,商品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商品等級的細化,商品等級的細化促進了消費層級的細化,進而推動了文化思想的分化。由于商品發展引起的消費升級,人們的文化思想在商品文化的沖擊下不斷進行著發展和分化,其中比較明顯的是人們今日的消費思想的變化。一個商品的消費可以分解為兩個部分,即精神的和物質的。其中物質的消費是指商品的使用價值得到實現;精神消費作用于人們的心理感受與滿足;兩者統一于人們的效用最大化。在商品發展的今天,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對人們總效用的貢獻度隨著消費觀念的變化而逐漸失衡,人們更趨向精神消費,而精神消費的流行說明了人們的文化思想中的一種“名利觀”。此外,商品的發展推動了人們的文化思想走向具體化,不同的人因其自身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思想,對于商品有不同的理解,從而使得處于不同階層的人們具有不同的文化思想。
四、政策建議
如今,中國社會已經進入“新時代”,在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庇纱丝梢姡幕枷氲慕ㄔO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尤為重要。我們看到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文化思想的沖擊具有雙重效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促進了人們文化思想的“靈活性”與“現實性”,人們的文化思維變得活躍,從而有利于文化創造,例如“工匠精神”的宏揚就需要生產者擁有足夠的“自由創新思想精神”,只有人民的文化思想活躍了,新的文化才能產生,文化才能繁榮。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在不斷沖擊著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思想,人們在競爭與追逐“名利”心理的牽制下,不斷地關注個體的發展,從而忽略了集體與整體的發展,文化思想的多元化發展容易使人們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日益健忘與忽視,從而使得中國社會整體文化思想缺乏一個核心的統一價值觀體系。我們可以看到,人們的文化思想在近來年的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大致是沿著由“保守”漸進地到“開放”,由“單一”逐漸到“多元”,由“直線型”發展為“平面型”,由“主觀順應”到“客觀選擇”的歷史線條指向具有“客觀”“自由”“現實”等特點的文化思想發展。綜上所述,應該立足于現實重視國民文化思想的建設,借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內涵深入人心。進一步加強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與發揚,肅清市場經濟發展對中國文化思想影響中的不利元素,樹立中國當代社會的正統文化思想。從立法、文化宣傳、市場機制建設以及學校教育等方面綜合入手,消除中國文化思想體系中的不良成分,給文化思想的發展營造一個純凈的空間,以早日實現“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翦伯贊.中國史綱要.上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01).
[3]高德步,姚武華.新時代文化產業工匠精神的內核與形成機制[J].寧夏社會科學,2018(4):46~49.
[4]姚武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問題的研究綜述———兼論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與屬性[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35(7):65~68.
[5]姚武華.關于“文化強省”的若干問題研究綜述[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6(1):41~46.
作者:姚武華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