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立柱無支架施工技術在橋梁工程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某橋梁工程實際情況,在簡述立柱施工無支架工藝優勢特點的基礎上,對其實際應用進行深入分析,提出施工控制的要點和重點,最后通過實踐驗證了這一工藝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為它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橋梁立柱;無支架工藝
1工程概況
某公路工程東延伸段新建3標工程,包含主線高架與地面道路兩部分,范圍分別為4km+418.545m~6km+200.545m和4km+400m~6km+190m,立柱共122根,立柱施工設計采用無支架工藝,即在加工場中進行胎架的搭設,使鋼筋加工全部在胎架上實施,用數控機械進行鋼筋下料,焊接為氣體保護焊,保護層布置混凝土墊塊,經加工成型的骨架,運輸至現場后用吊架進行安裝;鋼模采用整體吊裝的方法;施工平臺的搭設采用型鋼組合而成,設置在鋼模的頂端;人員的上下架利用登高車完成。澆筑施工采用泵送的方法。將傳統的立柱加工方式轉變為在工廠進行集中加工,并使鋼筋的焊接從需要在高空進行轉變為在平地上進行。這樣一來,能帶來以下幾點優勢:成品質量有保證,且可觀,能保證鋼筋焊接及其保護層厚度等的合格率,還能對骨架的尺寸,以及鋼筋垂直度進行有效控制;施工的機械化程度很高,能減少勞動力的實際投入,成型速度很快。在施工中不需要使用支架,能節省這一部分的時間,縮短周期;所有鋼筋都能在工廠進行集中加工,受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很小。無需搭設臨時支架,能減少用于拆架等方面的費用;引入了大量的先進設備,減少人員的勞動力強度,既保證了工效,又節省了人力成本。過去的支架搭設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如地基處理不合格、剪刀撐漏設等都會使支架發生變形。基于此,現圍繞本工程實際情況,對其立柱施工過程中的無支架具體應用作如下深入分析。
2立柱無支架施工
2.1鋼筋加工
首先,搭建鋼筋加工和制作場,所有立柱鋼筋都應在這一場地中進行加工和制作。為了使鋼筋的尺寸精度滿足要求,保證鋼筋質量,鋼筋的下料和彎曲都利用數控機床進行。(1)鋼筋加工棚的建立加工棚的長度和寬度分別為150m、60m。整個加工棚分成以下幾個區間:堆放區間、下料區間、半成品的堆放區間、加工成型區間、成品的堆放區間和吊裝區間。配置兩臺符合施工要求的龍門吊。(2)下料設備將設計圖紙上的相關數據都輸入至數控機床的數據庫當中,由機床按照輸入的數據進行自動下料和彎曲。(3)胎架的搭設首先,以立柱鋼筋設計斷面尺寸為依據,對胎架進行分類搭設。胎架按照設計方案的要求使用角鋼和抽拉桿件制成,其底面直接進行等間距開槽處理,間距根據鋼筋的最大直徑確定,以此保證對小型號鋼筋進行加工時,該胎架具有良好通用性。胎架的側面則應根據主筋之間的距離用抽拉桿進行等間距布置。(4)鋼筋加工將下料完成的半成品采用龍門吊吊裝至胎架,然后進行鋼筋的加工與制作。以立柱標高為依據,將立柱安裝好。為保證焊接的質量,焊接建議采用氣體保護焊的方法。主筋直接平放在制作好的胎架上,焊接和點焊均由電焊變為平焊,以保證焊接的質量。鋼筋骨架的線性必須保持順直,使垂直度滿足設計和規范的要求。
2.2鋼筋運輸與安裝
鋼筋骨架加工好后,通過驗收確認合格后,于加工場中使用龍門吊將其吊裝至長度為12m的平板車表面,再運輸至現場準備施工。在施工現場,使用汽車吊進行卸料。(1)鋼筋骨架的吊裝和加固為避免骨架在吊裝過程中發生變形,使用專門的鋼筋按照3m的間距設置加強箍。這一步需要和骨架的施工一同進行。(2)骨架運輸骨架在加工場中完成制作,并經檢驗確認合格后,利用龍門吊吊裝至運輸車表面。在車廂上應鋪設高度為50cm的枕木,使骨架的放置保持平穩。將骨架運輸至現場后,使用吊機將其卸下。(3)保護層的設置和厚度控制按設計圖紙進行保護層的設置,其設置的密度一般為每平米至少四塊,要求其所用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立柱完全相同。(4)骨架吊裝施工骨架應使用專門的吊機進行吊裝。先通過吊點將骨架整體吊起,然后將其插入到承臺鋼筋當中,實際的插深應按標志控制。將骨架吊裝至指定位置后,對立柱和承臺上的鋼筋進行連接,同時在骨架上布設纜風繩,用于保證骨架整體的穩定性。
2.3模板安裝
(1)模板制作立柱的模板采用定型鋼模以立柱進度和尺寸等要求制作而成,施工單位應委托專業廠家制作,完成制作后,由技術人員做全面審查,審查通過后方可用于施工。在制作的過程中應注意安排專人進行質量監督,以此使模板之間的拼接達到嚴密,尺寸滿足設計要求,拼縫的高差不超過1mm。另外,為保證模板的整體剛度,避免發生變形,模板的厚度不能小于8mm,另外,還要在模板的周圍設置精軋螺紋鋼進行連接。(2)模板吊裝待承臺的混凝土實際強度達到要求后,對模板進行安裝。模板應先在地面上完成拼裝,然后將型鋼平臺也拼裝好。在拼縫中使用寬度為20mm的海綿條進行嵌縫,以保證拼縫的嚴密性。模板上部用纜風繩固定,設置好后用手拉葫蘆將其拉緊,并采用全站儀和線錘將垂直度調整好,一般地面和纜風繩之間的夾角按45°~60°嚴格控制,在纜風繩的其中一端設置地錨,將槽鋼打入到土內,其入土的深度應達到2.5m,在槽鋼上應開出孔徑為50mm的圓孔,和鋼絲繩相連。
2.4混凝土施工
這是決定立柱整體質量的關鍵工序,應引起全體施工人員的高度重視,嚴格按照現行規范和設計要求進行施工。立柱澆筑所用混凝土在拌和廠集中拌和以后,利用攪拌車及時運輸到施工現場,然后利用汽車泵進行混凝土的輸送。在混凝土的泵送過程中,不僅要確保混凝土的流動性,而且還要保證質量,因此必須對其坍落度進行嚴格控制。這是因為如果混凝土的坍落度過大,則混凝土很容易發生離析,使混凝土的質量變得很差;而如果混凝土的坍落度較小,則會使流動性變差,對泵送造成影響,產生卡管等現象。一般情況下,需要將混凝土的坍落度嚴格控制在18~20cm范圍內。除此之外,為了避免混凝土從過高的高處落下發生離析的現象,需要在汽車泵的出口部位設置串筒,同時串筒的底部和混凝土表面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2m。在混凝土泵送的過程中應做好振搗,用插入式振搗棒進行,現場的施工人員僅需在平臺上操作。為保證澆筑和振搗的均勻性與密實性,一般采用分層和連續的方法,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一次性完成澆筑,到達指定的澆筑位置。在鋼模板頂端設置的型鋼,可以為施工人員提供穩定的操作平臺。現場作業人員從操作平臺上進行上下時可借助登高車完成。這種登高車既能自動行走,又能實現更高,是一種安全可靠而且方便的設備,在取代支架的立柱施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3結束語
目前本工程立柱施工已順利完成,經檢查,立柱的施工質量滿足設計與規范的要求,所用施工方法合理可行,可以為類似工程項目提供參考借鑒。無支架的立柱工藝在本工程項目中的成功使用,能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施工模式,在簡化施工的基礎上,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
參考文獻:
[1]張永軍.立柱無支架施工技術在公路橋梁工程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6,42(26):183-185+155.
[2]李灝,王宏偉.立柱無支架施工技術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6,12(07):125-127.
[3]張小泗.立柱無支架施工技術在公路橋梁工程中的應用[J].中華建設,2015,(12):154-155+179.
作者:李傳興 單位:海口市建工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