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的體系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利用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力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手段和必然趨勢。明確現階段農業機械化推廣模式和其中存在的問題十分重要,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體系的發展現狀,提出一些強化策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推廣體系;農業發展
農業是國之根本,農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關系到其他產業的發展,農業機械化意味著農業現代化的未來,而技術推廣體系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力量。當前新修訂的農業技術推廣法對農業推廣體系中的各種改革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挑戰,國家應該加大重視,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撐,促進農業產業實現良好的發展,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化,農業轉型升級,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滿足現代農業發展要求。
1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進程及現狀
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我國農業機械化工作已經小有成就。農業機械裝備的總體數量上有很大提升,大中型拖拉機、水稻插秧機、聯合收割機等數量大大增多,據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全國機械總動力達到了11.44億Kw,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的巨大飛躍。先進的農業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農業機械化覆蓋范圍已經從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發展,由生產機械化向農產品初加工及農業可持續發展方向發展,在水稻、油菜、玉米等作物生產機械化集成作業上取得重大突破,創新性地推出了秸稈粉碎還田裝置和復式作業農機,促進機械化保護性耕作,同時提高農業機械化的數量和質量[1]。21世紀是農業發展的新時期,是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受政治環境、研究力量和傳播媒介等各方面的影響,盡管我國農業機械化取得一定成就,但在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方面仍存在著不少短板。
1.1缺乏資金支持
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需要必備的資金作為工作基礎,資金的缺乏,將會成為農業機械技術推廣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目前我國在農業機械化方面投入不高,盡管了一些利農惠農政策,農民購買農業機械時有一定的補貼,但農民收入水平不高的現象仍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買不起農業機械的農民大有人在。一些國家支持的農業項目由于地方配套制約或資金不到位等原因難以開展,農業機械科研創新長期缺乏支持,得不到發展,技術引進和創新能力薄弱,技術推廣人員待遇不高,農民對機械化技術學習也缺乏資金保障,導致雙方興趣都不高,缺乏積極性,嚴重制約了技術推廣和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1.2基礎設施落后
新農村建設改變了部分農村面貌和環境,但是基礎設施的完善仍有待加強。交通道路建設存在落后現象,大型機械化設備難以進入到生產地進行作業,機械化設備的安置地建設也處于空缺狀態,棚戶的缺乏或建設不完善,不僅會影響機械化設備的日常使用,還有可能縮短設備使用壽命,除此之外,相關配套設施建設落后,例如設備維修網點少、或因缺乏管理長期處于無人狀態或工作怠慢,機器壞了也無人能修,影響機械效能正常發揮,設備利用率低[2]。
1.3管理機制不健全
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需要相應的激勵機制來激發推廣人員的積極性。目前我國各級農業機械管理部門和技術服務部門由于經費缺乏,設備簡陋,難以達到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推廣人員責任分配不到位,互相推卸,服務不到位。對技術推廣工作缺乏熱情,對自身不明確和不成熟的技術沒有潛心學習的毅力,導致農民技術培訓時積極性不高,機械化設備出現問題需要維修時求助無門,難以滿足高新農業機械發展和指導農民掌握現代農業機械化技術的需要。
1.4經營性推廣不夠,推動力不強
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的對象是分散的農民,由于目前農民收入低、文化水平較低和交通不便等多種因素影響,對其提供幫助和關心的主要是政府部門,企業贊助和社會。融資困難,資金投入少,學習渠道窄,推廣應用機構規模?。?]。開展經營性推廣的機構大都重視產品推介,輕技術推廣,推廣形式單一,推廣方式有待擴展。由此可以看出,動員社會群眾的力量,對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是十分有效的,應當多引導農業技術創新,開展有償服務,拓寬技術推廣渠道,促進農業機械化。
2新時期推廣農業機械化技術相關建議
2.1加大政府支持
政府對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的支持是最直接有效的。經濟上加大資金補助和支持,引導農業機械化科研學習和創新發展,引進和發展人才,確保每一筆資金使用到位,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在道路和機棚等機械設備和維修裝置上加大投入。政策上,著力修訂和改正新的農業技術推廣法并落實,健全結構,完善人員編制,嚴格落實持證上崗,開展教育培訓和學習,采用聘用制度和獎懲激勵制度,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4]。做好有關法律的宣傳貫徹工作,將技術推廣的公共服務履行到位,做好糧食生產機械化、資源節約型生態友好型農業機械化等重點工作,實行有重點的示范教學,促進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穩定發展。
2.2促進人才隊伍的建設
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需要有高素質人才隊伍配合,隨著現代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更新,必須有一批與時俱進的高素質農機技術人員來推動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向前發展。技術人員必須跟上時展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和學習經驗,來滿足技術推廣工作的要求,在這方面,機構可以定時舉行學習活動,通過相關科研院校組織對農機推廣人員的培訓,加強機構間的交流與合作。要加強農機推廣工作技術人員與農民之間的交流,組織農機推廣人員深入到農民日常生產活動中去,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與農民建立友誼,增強生產者學習積極性,了解農民新需求,使農業機械化技術充分發揮最大的作用和價值。
2.3推進農業機械化機構推廣建設
完善農業機械化體制建設和管理,需要明確不同等級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部門的職責,注意區別基層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農機企業及農機營銷企業,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部門的權限不能給營銷企業和農機企業使用,保持機構的服務型與公益性。根據農業機械化發展狀況,對法律條文中與實際發展需要不符的條目進行調整修改,使推廣工作在有法律保障的前提下進行[5]。優化農機資源和從業人員的合理配置,擴大主體多元化的農業機械化專業合作組織,降低農業機械化成本,提高農業機械的使用效率,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發展在線互助合作組織。
3構建經營性推廣和公益性推廣協調發展機制
多元化機械投入組織對于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鼓勵多元組織以技術轉讓、承包、和入股等形式提供技術與服務,獲取經濟效益。扶持發展農機合作社等服務組織,鼓勵多元力量服務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激發市場活力。引導科研學校和教學單位開展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服務,使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進來,發揮機構的公益性和服務職能。同時將可持續發展視為農業發展的方向,嚴格控制農機耗能排放,保證其符合國家排放標準要求,加大對節能型農機產品的研究和投入使用。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機械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關系到我國經濟結構的完善建立。加大人才隊伍的建設和政府投資力度,完善管理,拓寬融資渠道,發展多元化推廣,對有效促進農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峰.農機推廣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南方農機,2016,47(10):22-23.
[2]丁志新.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體系構建研究[J].北京農業,2015(35):119.
[3]方飛瓊,方建光.探討加強新常態時期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必要性[J].南方農機,2015,46(4):92-93.
[4]李安寧,王德成.我國農機化技術推廣體系發展問題探討[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4,35(5):1-4+16.
[5]吳昭雄.農業機械化投資行為與效益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3.
作者:曹茂昌 單位: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