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國農業機械化綠色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力推動農業機械化生產以及機械化生產過程的綠色無污染,是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本文對新常態下我國農業機械化綠色發展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期為相關農業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常態;農業機械化生產;綠色發展
1新常態化的內涵意義
新常態,是在河南省進行考察時提出的一個概念。新常態,意味著現階段我國的經濟已經呈現出了結構層次劃分明顯、任務責任分工明確、經濟形態更為高級的特點。新常態,代表我國經濟正處于一個高速增長、結構優化、資本驅動力充足的階段。廣大人民干部要從自身做起,適應新常態帶來的變化,為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作出貢獻。
2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現狀
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全球經濟發展趨于一體化,這些都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數據顯示,自2003年起,我國農業生產總量已經連續13年呈現增長的態勢,2016年全年,我國農業生產總量高達6.2億t,相較于2004年,生產總量提升了48%。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在一些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業生產機械化普及程度不夠,相較于東部沿海地區,農業生產量及生產效率都較為低下。同時,在利用機械化技術進行農業生產時,由于沒有較強的環保意識,使得機械化生產的污染直接排放入土地,造成土地污染富集、土地減產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
3新常態下我國農業機械化綠色發展存在的問題
3.1化肥、農藥等過度使用
化肥以及農藥雖然能夠促進農產品的總產量,但由于雨水以及施肥等問題,造成了嚴重的土壤污染以及水污染。短期來看,這種施肥、噴灑農藥的方法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生產量,推動農業經濟增長。但從長遠來看,農藥及化肥的過度使用使得原有的種植地污染富集,對于未來的種植不利。同時,化肥導致的土壤污染隨雨水進入水環境中,對水質也造成了污染。這種竭澤而漁的農業生產方式,既不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也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使農業生產環境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3.2農產品需求增加
筆者通過查閱中國農業網的相關數據發現,近年來,我國的農業耕地面積以每年45萬hm2的速度在減少,這是由于過度墾荒、過度使用化肥等導致的。另外,可以預算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的人口將以每年600~700萬的速度增長,因此對于農產品的需求量也更大。農業耕地面積減少、農產品需求量增加,2種因素加劇了對于農產品的需求量,使得農業生產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3.3農業生產成本上升
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生產的普及,單位面積農業生產的成本也隨之上升。現階段,農產品生產首先需要購置相應的機械化設備,其次還要保證設備的日常維護。然而,我國現階段人均耕地面積減少,倘若不是大規模進行農產品生產,購置機械化設備對于普通農村人家是較大的花費。另外,我國近些年來出臺的農業政策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銷售價與成本價差價過低甚至負差價的問題,這對于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是一種極大的打擊。
4.1在全國范圍內推動農業機械化
農業機械化生產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由于我國西部地區農業發展起步較晚,同時廣大農村群眾并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農業機械化設備的購置。因此,要想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效率以及機械化綠色發展,國家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推動農業機械化的普及,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
4.2推動農業生產區域協調發展
現階段,我國農業的發展呈現明顯的區域差異,因此,推動農業機械化綠色發展,能夠有效地減少區域生產差距,改善發展不均衡的情況。同時,這種較為均衡的農業機械化生產,可從整體上提升農業生產水平,推動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4.3規范機械化設備操作,減少化肥使用
由于我國從事農業生產的群眾整體上受教育程度相較于其他領域存在著一定差距,使其在進行農業生產時沒有較強的綠色生產以及環保意識,因此,我國農業相關部門需要制定一定的措施,減少化肥、農藥等的使用,并規范機械化設備的操作。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常態下,我國農業生產需制定相應措施,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實現農業機械化生產高效和環保的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1]韓振強.新常態下中國農業機械化綠色發展初探[J].南方農機,2018,49(15):79+87.
[2]張兵理.新常態視域下山東農業機械化發展探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04):127+130.
[3]陳肖瑋.新常態下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問題分析[J].南方農機,2017,48(18):162.
作者:楊平 張加松 單位:南京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