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機械化發展助推農業建設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農業生產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業機械化整體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生產力的重要基礎,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現代農業;發展
據聯合國人口預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突破90億,也就是說未來幾十年世界將面臨糧食持續短缺的問題。同時,我國已經進入了發展現代農業的新時代[1]。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不僅緩解了人口劇增給土地需求量增大帶來的壓力,而且保障了糧食高水平的供應和現代農業的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農業生產方式實現了以人、畜為主向機械化為主的轉變,成為現代農業發展中的突破性亮點。
1現代農業與農業機械化的內涵
1.1現代農業的內涵。
現代農業是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營管理方式緊密融合起來的農業,以保障農產品供給、助力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題中之義,從而實現農業機械化設備替代人力、畜力,最大限度的解放勞動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效率、資源輸出率和商品率,促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和企業化發展,推動農村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2]。
1.2農業機械化的內涵。
農業機械化是利用適用的機械設備等先進生產工具逐漸改善農業發展落后局面,并服務于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的過程,實現了農、林、牧、漁業等各部門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業機械化能夠顯著提高農業生產率和經濟效率,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產品質量,改善勞動者勞動條件,擴大生產規模,進而實現農業生產綜合力的提升[3]。
2農業機械化發展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作用
2.1農業機械化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地域廣闊,地形條件及氣候條件差異顯著,盡管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已在廣大平原地區得到了廣泛應用,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但是,部分較落后的山區仍采用傳統的以人、畜力為主的農業生產方式,農業生產效率依然較低。同時,由于我國采用的是家庭聯產承包經營方式,造成地塊零碎,使農業機械化在有些地區難以推廣,阻礙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因此,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要不斷開發適用于山區等特殊地理環境的農業機械化設備,改進裝備結構,及時清除障礙,使其能夠有效減少人力投入。
2.2農業機械化有效助力農民增收。
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和農民收入水平是衡量農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4]。農業機械化作為先進生產力的重要保障,是建設現代農業的核心要素。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農業機械化設備科技水平逐步提高,這就使得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而且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同時,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提高了農副產品單位面積的產量,節省了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種子、化肥、農藥和人力等資源的高投入,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直接為農民創造了社會財富,不斷縮小城鄉差距,推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5~6]。
2.3農業機械化有效促進現代農業科技的普及。
實現以人力、畜力為主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向以農業機械化為主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主要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農業增長方式由資源依賴型向科技推動型轉變,實現現代農業的長效發展[7]。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科技的有效載體[8],這是現代農業生產的主要特征,也是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表現。只有將科學技術不斷應用于改進農業機械化設備上,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才能讓農民真正體會到現代農業的優勢所在,提升其勞動積極性,從而穩定我國農業生產,進而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近來,大面積推廣使用的精量播種技術、深松整地技術、地膜覆蓋技術、機械收獲技術以及秸稈還田技術等均離不開農業機械化的普及。簡單說,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進農業,是建設現代農業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2.4農業機械化有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農業機械化的廣泛推廣不僅積極推進了糧食作物的機械化進程,也促進了經濟作物生產中的機械化,更促進了包括種植業、畜牧業等在內的其他領域的機械化發展,加快了農業不同階段不同環節的一體化進程,實現了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9~10]。同時,又致使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比重下降,農民從繁重的農業勞作中解放出來,更多的人從事其他行業工作,促進了社會的大分工,加快了世界經濟繁榮的步伐[3]。總之,由于農業機械化設備可以解放勞動力,允許農民用更少的勞動力創造更大的利潤,使更多農業剩余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大量轉移,部分農民實現再就業,使資源配置更有效,進而改善農業發展環境。
2.5農業機械化有效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農業機械化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志。世界經驗證明,農業機械化水平高的地區經濟實力均較強。加快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不僅大幅度提高了農村勞動生產水平,也極大的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條件,將農民不斷從高強度的農業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降低了他們的田間勞作量,讓農民有充分的時間體驗并享受現代物質文明成果,提高了生活的幸福指數,使農業勞動者切身感受到了農業機械化帶來的好處。當前,農業機械化設備已得到普及和推廣,帶動了農民學習農業機械化設備的熱情,讓他們較好的掌握了農業機械化設備的操作、使用、維修和保養等相關輔助技術,使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致富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從而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參考文獻
[1]白人樸.中國進入了減少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新時代[J].現代化農業,2002(4):25~27.
[2]王紅梅,李彥斌,王東峰,等.精準培訓新型農機手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關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市的思考[J].河北農機,2018(2):12.
[3]楊敏麗.中國農業機械化與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3.
[4]王海峰.以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7(21):96.
[5]張艷芬.農業機械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J].農業與技術,2014,34(5):55~56.
[6]白人樸,關于“十三五”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思考[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4,35(4):1~5.
[7]宮麗偉.淺談農業機械化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7(1):114.
[8]李西臣.農業機械化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支撐作用及推廣策略[J].農業工程技術,2017,37(17):43.
[9]艾山•熱合曼.農業機械化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支撐作用分析[J].科研,2016(21):20.
[10]洪冬花.試論農業機械化與現代農業發展[J].科技風,2017(12):234.
作者:杜宇茜 柳春紅 陳烝 劉磊 馬廣源 單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