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智能化農業機械應用及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通過對智能化農業機械的概述,分析了智能化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并提出了促進智能化農業機械發展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機械;智能化;應用;發展
1智能化農業機械概述
智能化農業機械是在傳統農業機械中融入一套智能化系統,負責農業機械的自動化操縱,可有效減輕農民勞動量,提高生產效率。農機智能化系統主要有3個組成部分,一是數據信息采集系統,負責信息數據的采集;二是決策系統,負責對采集的信息數據進行判斷分析;三是執行系統,負責農機操作執行。智能化農業機械還融入了GPS定位導航技術、智能傳感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等,提升了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有效節約了成本,降低了能源損耗,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2智能化農業機械的應用
2.1動力機械智能化應用
我國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智能化農業機械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成果。2009年我國在無人駕駛拖拉機的研制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率領團隊,在東方紅X-804拖拉機的基礎上,研發設計出了一套電控液壓轉向系統,有效實現了農業機械智能化導航,并在實際農田作業過程中還能夠實現作業機具升降控制與地頭轉向控制等,自動導航精度控制在了3cm以內,接近了國際先進水平,有效提升了動力拖拉機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近年來,我國的一些大型農機企業也加快了農業動力機械智能化研發步伐,2016年在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上,中國一拖正式了我國首臺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拖拉機—東方紅LF954-C,該拖拉機配備了多項智能化系統,如雷達及視覺測量系統、自動避讓系統、遠程遙控系統等,能夠對農田地形與農作物進行地毯式掃描,從而自動選擇最佳的工作路線與工作流程,且功能適用范圍較廣,可用于農田耕種、整地、植保等,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2.2農機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農業機械應用是一項系統化工程,需形成統一的管理網絡及系統,并實現管理功能區域性擴展,從最初的農場擴展到某個區域,再從某個區域擴展到全國。通過對農業機具信息進行采集、傳輸、分析及應用,從而使得農機智能化的功能價值得到更有效的發揮。農業智能化管理系統主要包含三個部分,分別是web系統終端、APP和硬件設施。農場主將相關定位設備安裝到所管理的車輛及拖拉機等農業機具上,可通過谷歌地圖對農業機具進行實時定位,還可通過web系統終端,對拖拉機耕作區域進行合理劃分,實時跟進拖拉機耕作進度,拖拉機司機能夠通過安裝在拖拉機上的APP查看農場地圖及耕作任務,還可通過一個小型的氣象站,將天氣狀況(如溫度、風向、風力、濕度等信息)傳輸到web終端系統中,供農場主及時了解天氣狀況。在農機智能化管理方面,國內也有應用實例。農機管理部門或高校與農機企業進行合作,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共同開展農機智能化管理。如浙江大學與北斗衛星應用產業研究院進行合作,打造了“北斗農機作業精細化管理平臺”,通過應用該平臺能夠對工作中的農業機械進行定位監控,并對與該平臺相關的農業機械進行統一的指揮與調度,同時也可以進行農田面積統計及相關信息管理等操作,有效提升了農機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使得農機管理變得更加智能化、精細化、高效化。
3智能化農業機械發展建議
3.1改善農村基礎條件
從新農村建設入手,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推進并完善農田基礎建設,促進農村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與完善,保證相關購機補貼的有效落實。引導廣大農民種植高附加值農作物,促進土地流轉,實現土地集約化和規模化生產,有效提升農民的收入水平。進一步加強農機手培訓,為后續的智能化農機推廣奠定堅實基礎。
3.2促使智能化農機研發更具中國特色
立足于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注重產學結合,加強智能化農機關鍵技術的研發,促使農機自動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使得智能化農機操作更加簡便。加強中小型、安全高效智能農機的研發,提升智能化農機的適應能力,使其能夠滿足不同地形的耕作需求。積極學習并引進國外先進的智能化農機技術,并結合國內農業發展實際,力求實現智能化農機本土化、國產化,降低智能化農機的制造成本與使用成本,促進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作者:仲繼林 單位:江蘇省東臺市漁舍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