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續論下的大學生英語思辨能力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我國大學英語進入改革階段以來,英語教育界便一直在探索作為一門重要語言學科的英語,究竟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而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教育者們越發認識到英語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培養學生語言基本技能和語言應用能力等方面,還應該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該文結合續論,研究探討了如何對大學生英語思辨能力進行培養。
關鍵詞:續論;大學英語;思辨能力
1續論研究及其核心
續論研究全稱為續理論研究,它的出現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雛形,被稱之為“寫長法”,具體是誰首先提出來的已經無從考證,但其后由王初明等教育研究者進行研究整理,結合英語教學,提出了“英語寫長法”,由此得到廣泛且深入的研究。英語“寫長法”提倡在英語學習的中級階段,以寫為引導手段,以長度為可控變量,達到“以寫促學”的目的。這一理論的核心內容主要有五點:(1)以“寫長”作為手段,鼓勵學生在寫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以此達到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進行產出的目的。(2)英語“寫長法”的對象必須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這是因為學生在寫長的過程中,必須運用一定的語法和詞匯才能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3)“寫長法”僅適用于寫作教學的中級階段,在我國它更適用于高中英語教學。(4)推行英語“寫長法”之前,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5)寫長并非越長越好,長度應靈活控制,具體視學生水平而定。從這五點來看,“寫長法”的應用還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別是對于大學英語教學而言,“寫長法”對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相當有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讀后續寫”教學模式應運而生[1]。第二階段的“讀后續寫”的核心內容是讓學生閱讀一篇已經刪除結尾,并不完整的英文文章,并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充分運用自己的理解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然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文章已刪除部分補充完整。在續寫過程中,為了保證續寫部分在邏輯和語法等方面都能夠與前文相互呼應,保持一致,學生們必須反復研究原文的邏輯關系、主題思想、表達手法、句法結構等。這就讓學生在整個讀后續寫過程中突破了語言輸入和輸出不連貫之間的壁壘,讓學生從傳統閱讀中的單一語言接收者或是傳統寫作教學中單一的語言輸出者變成了輸入和輸出的結合者,從單一的模仿者變成了拓展和創造者。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靈活地學習和應用學習材料中的相關語言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讀后續寫”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即補全、拓展和創造。所謂補全,是指學習者必須在完成閱讀任務后,將所讀材料補充完整,以補全的方式將自身理解和語言產出緊密結合,以此來強化輸入和輸出之前的互動協調,并帶動學習者語言模仿能力和運用能力的提升。所謂拓展,是指學習者在續寫過程中,需要充分釋放自己的學習潛力,充分發揮想象力,延伸原作內容,以獲得更多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以此來打造學習者的語言連貫表達能力[2]。所謂創作,則是學習者在續寫過程中以創造的方式來激發內部動力,在原作基礎上,不斷生成新的內容,以此來保持學習者的交流意愿和持續的學習動力[3]。“讀后續寫”對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提升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它主要應用于英語讀、寫、譯能力的提升,對于英語聽、說能力的提升并不實用。針對這一問題,加上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學英語教學者們又在“讀后續寫”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提出了實用范圍更廣、實用對象更全面的續理論,簡稱續論。第三階段的“續”論既包括了傳統的“讀后續寫”,又延伸出了“讀后續譯”“聽后續說”“聽后續寫”等新的形式,是將英語聽、說、讀、寫、譯各項能力相互交叉的應用,相互促進的理論研究。續論的出現不僅讓大學英語教學能夠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緊跟時代,同時又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課外自學和課堂互動的積極性,為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率打開了嶄新的局面。由續論研究的發展和實質,我們可以看到:續論的核心其實就是通過學習者、教學者、教學材料三者之間的緊密互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緊密結合,由傳統的語言被動接收者變成語言學習的主動探究者,而在這一角色轉變的過程中,強調的正是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2英語思辨能力培養
思辨能力也稱作批判性思維能力,由英文“Criti-calThinkingSkills”翻譯而來,美國哲學界的權威報告《德爾菲報告》(TheDelphiReport,1990)中,將思辨能力定義為有目的的、自我調節的判斷。這種判斷是建立在對證據、概念、方法、標準或背景等因素的闡述、分析、評價、推理與解釋基礎上的。思辨能力是一種基于個人特質的抽象思維判斷能力,是個人底層邏輯的直接體現,對個人的學習、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在學習中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思維能力提升以及以后的工作能力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思辨能力對個人而言,有三個重要的理解維度,分別是認知、技能和特質。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能,卻忽略了認知和個人特質兩個維度在思辨能力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帶來的后果便是“高分低能”“書呆子”“死讀書讀書死”等現象的出現。教育部針對此現象,在2010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要“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這一綱要的,讓高校英語教育者們開始探索如何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不斷進行大學英語改革,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隨著改革探索的不斷深入,思辨能力的培養研究便逐漸出現在大家視野當中。而要培養大學生英語思辨能力,就應該對學生認知過程中“闡述、分析、評價、推理與解釋”能力進行培養。而培養大學生英語思辨能力就是要在訓練學生傳統的聽、說、讀、寫、譯五種語言技能的同時,將思辨能力的培養作為核心目標,從根本上真正提高大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目的明確,接下來便是采用何種手段的問題。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便是近十幾年來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核心問題之一。對此,眾多英語教育研究者從不同的研究角度出發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觀點,而續論作為其中的一個理論分支,在漫長的實踐驗證和演變中,逐漸得到了英語教育界的重視,并吸引了大量的教育者對其進行探索研究。
3續論與英語思辨能力培養的關系
續論之所以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英語思辨能力,主要原因還在于續論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認知能力培養的幾個核心能力需求:
3.1分析能力培養
分析能力是人在思維中把客觀對象的整體分解為若干部分進行研究、認識的技能和本領。在“續”的過程中,為保證延續性材料能夠與學習材料高度契合,學生必須對學習材料進行深入且有效的拆解和分析,這一拆解和分析過程與傳統教學的分析過程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而非教師分析、學生被動接收的過程。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在此過程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讓其在不斷的分析解決問題中獲得分析能力的快速提升。
3.2邏輯推理能力培養
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基礎是邏輯推理能力。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分析力是核心能力之一,而分析力的基礎便是邏輯推理能力[4]。“以續促學”的教學模式之所以能夠促進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關鍵還在于在續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對學習材料的邏輯關系進行不斷推敲,以保證自己的后續材料能夠有效承接學習材料。而這個過程,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往往被師生誤以為英語是一門文科學科而忽略的過程。
3.3闡述和解釋能力培養
邏輯性最基本的要求是“主張之后,提出論述”,也就是“說完想說的話之后,得好好說出理由”,讓主張言之成理。光是熱切地強調自己的意見,并不能說服對方。為了增強主張的邏輯性,還必須提出論述,因為只有主張,會讓人覺得莫名其妙。這便是闡述和解釋能力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從本質上來講,闡述和解釋能力是學生語言輸出能力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是其思維能力的最直接體現[5]。而所謂的“續”是指說話者在語言交際中承接他人的表述,闡述和解釋自己的思想,隨后進行關聯、推動交流。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續”的方式,讓學生與學習材料進行深度互動,承接學習材料的觀點進行延續性闡述和解釋,如此便能夠改變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中學生僅作為單一的知識接收者的現狀,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積極互動,不斷輸出,以此來改變以往的“啞巴英語”現象。
3.4評價能力培養
評價能力是學習能力中比較復雜的能力之一,其內容既包括了獲得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也包括了以一定的標準來判斷信息的能力[6]。“續”的最后一個關鍵步驟便是評價與反饋,這一步驟是學習者與其他學習者、學習者與學習材料、學習者與教學者之間的多維多點互動,通過評價與反饋,學習者不僅能夠對學習材料、其他學習者的作品、教學者的觀點進行深入解析,還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改變以往的“標準答案”“唯一答案”“教師答案”等至上情況,讓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一切事物,從而提升其評價能力。
4結論
在續論的研究和發展中,想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勢,就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前沿教育研究成果。從這點看來,續論雖然已經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但還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本文僅結合筆者實踐教學經驗,總結出部分內容,至于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還需要更多的英語教學者投入其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王初明.外語寫長法[J].中國外語,2005(1):45-49.[2]王初明.以續促學[J].現代外語,2016(6):784-793.
[3]王初明.從“以寫促學”到“以續促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7(4):547-556.
[4]石雨鑫.大學英語教學中對思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現代經濟信息,2017(34):454.
[5]謝菲.大學英語教學與大學生英語思辨能力培養[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2(4):202-203,206.
[6]杜倉宇.英語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對策研究[J].外語教育與翻譯發展創新究,2015.
作者:張健 單位:攀枝花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