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內投融資平臺企業內部審計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通過內部審計新定義和價值鏈理論明確了內部審計增值的功能,利用平衡計分卡和關鍵績效指標,評價國內投融資平臺企業內部審計增值功能,針對其內審的現狀,探討內部審計對國內投融資平臺企業增值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內部審計;增值;投融資平臺企業;價值鏈;平衡計分卡
一、內部審計為組織增值的內涵
內部審計在增加企業價值方面具有自身優勢和特點。作為企業運行的關鍵組成部分,內部審計能夠從組織的全局角度,把監查、評價、咨詢、建議結合在一起,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實現公司戰略規劃。
1.內部審計定義的歷史變革。IIA在1999年首次提出內部審計的“增值觀”:“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在2001年修訂的《標準》中,又對“增加價值”一詞做了如下解釋:“內部審計師在收集資料、認識并評價風險的過程中,對經營與改良實際產生了深刻見解,這些見解可能會對機構帶來諸多利益。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可以以咨詢、建議、書面報告或通過其他產品的形式呈現出來,所有這些都傳達給相應的經營管理人員。”從IIA對內部審計的定義演變可以看出,內部審計與組織管理的關系日益緊密,確認功能與咨詢功能得到強化,服務范圍從傳統的內部控制發展到風險管理與公司治理領域,審計活動已由監督評價向確認和咨詢轉變,從“事后評價監督”發展到“全過程參與和咨詢,著眼未來”。今天,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深刻復雜變化,國內企業面臨著更大的經營風險,內部審計必然能夠發揮作用,實現組織增值的目標。
2.內部審計增值性的理論基礎-價值鏈理論。20世紀80年代,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戰略家邁克爾•波特提出了“價值鏈”理論,把企業為客戶、股東、員工等不同利益體創造價值所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總結為價值鏈。根據其理論,企業內外價值增加的活動分為基本活動和支持性活動,基本活動涉及企業生產、銷售、進料后勤、發貨后勤、售后服務。支持性活動涉及人事、財務、計劃、研究與開發、采購等。在“波特價值鏈”中,基本活動是企業價值創造的活動,直接參與企業經營過程;輔助活動、間接活動、質量保證是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各環節提供輔助和保證作用,不直接參與企業向客戶提供商品或勞務的過程,在企業價值的形成過程中起的是增值作用。按照在企業價值形成過程中所處地位來看,內部審計屬于價值鏈的支持輔助活動。內部審計價值增值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內部審計創造的直接價值,幫助企業預防和減少損失,通過對各職能部門的業務活動的組織、控制,進行獨立審查和評價,提出建議,從而提高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是內部審計創造的間接價值,它對管理者和其他職能部門產生潛在的威懾力,督促其維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內控體系;與此同時,內部審計通過信息溝通、協調管理,將研究與開發、生產營銷等基本活動納入自己的評價范圍,優化價值鏈為組織創造“潛在價值”。
二、投融資企業的內部審計現狀與面臨的問題
投融資平臺內部審計的現狀。國內投融資平臺企業,普遍存在負債率較高、資金使用效益不夠好、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制度執行力度較弱,缺乏有效監督等多重潛在風險,在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內部審計可以在防范和控制企業經營風險上發揮作用,加強對企業經營風險的甄別、評估、控制和防范,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促使并協助企業改進整個內部控制系統,以避免遭受嚴重損失。國內投融資平臺企業內部審計面臨的挑戰主要分為政治風險,涉及法律法規;經濟風險,涉及利率、通貨膨脹;信用風險,涉及違約、延期償付;工程風險,涉及工期延誤、質量風險;環境風險,涉及環保措施,五大風險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因此,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內部審計為組織增加價值的途徑,把內部審計納入組織的價值鏈中,使內部審計在企業價值創造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三、內部審計增值的路徑分析
內部審計通過完善自身管理機制,創新審計手段等改革措施,提高審計質量,節約審計成本,達到改善經營管理和提高效率的目的,幫助投融資平臺企業實現增值目標。
1.通過評價并改進風險管理過程,實現增值。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在企業的“經營-風險-控制-監督”過程中,通過對企業風險管理過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評估和報告,找出企業風險管理體系的薄弱環節,提供風險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控制措施,規避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損失,從而實現企業價值增值。
2.通過評價并改進企業的治理程序,實現增值。前SEC主席ArthurLevitt指出公司治理是“有效市場監管不可或缺的過程,是公司管理層、董事會和它的財務報告系統之間的一種關系。”在企業組織治理過程中,內部審計以顧問、協調角色處理董事會、管理層、外部審計之間關系,幫助改善董事會同管理層、外部審計師的相互影響,疏通信息傳遞渠道。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審計署的工作目標是“超越賬本,深入業務”,內部審計涉及到企業經營運作的各個方面。內部審計充當內部咨詢的角色,幫助公司分析行業情況和競爭對手情況;內部審計不但監督各部門對制度的遵守狀況,還對業務流程和有關策略、措施提出問題和建議,意在發現經營效果、公司內部資源的開發利用、產品質量和服務等各個方面有無改進之處,并將成功的經驗在企業內推廣,促進企業管理的全方位提高。①(周奕彬:淺談通用電氣與百事公司的內部審計對比及啟示)
3.通過評價并改進戰略管理,實現增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艾貝•肖克曼教授首先提出了戰略審計這一概念。他認為企業戰略審計是以被審計單位的戰略管理活動為對象,通過綜合的、系統的、獨立的和定期的核查,確定問題所在和各種機會,提出行動計劃的建議,改進企業戰略管理效果的活動。內部審計人員在公司的戰略決策過程中扮演“顧問”和“參謀”的角色,通過對董事會戰略過程的監督,直接對公司戰略提出可行性建議,增加戰略決策過程的可行性程度。對戰略實施過程中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進行及時監控,監督戰略在執行過程中是否背離目標,為企業的戰略實施保駕護航,提高戰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進而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
4.通過加大非現場審計力度,降低審計成本,實現增值。內部審計應遵循經濟增加值理論(EVA),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使其工作成本小于其為企業帶來的效益。非現場審計恰恰可以實現這一目的。通過審計手段信息化,建立內部審計數據庫,依據預定的程序和方法來分析、評價和監測企業的經營狀況、風險管理和控制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報告審計結果,提出審計整改和處理意見。非現場審計工作的廣泛開展,有效提高審計工作效率,降低審計成本,從而實現組織的增值目標。
四、內部審計增值的評價體系
根據StanleyAlanFarmer(2004)的觀點,內部審計評價體系必須要符合三點:一是保證內部審計遵守職業準則;二是證明內部審計的價值;三是適應全球環境的變化。經濟增加值(EVA)機制、自我評估、相關利益者、目標管理、關鍵績效指標(KPI)和平衡計分卡是目前內部審計增值研究最主要的評價方法。平衡計分卡(BSC)是由哈佛商學院的羅伯特卡普蘭教授和復興全球戰略集團創始人兼總裁大衛•諾頓在1992年提出的一種績效評價體系。它以公司的戰略目標為導向,通過財務、顧客、內部業務流程、學習和創新這四個維度制定一系列的具體績效指標來評價企業的績效。我們在將平衡計分卡引入內部審計部門時,必須結合內部審計部門的特點,才能真正發揮平衡計分卡的作用。內部審計平衡計分卡的基本模型,應該包括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管理層、外部審計師、內部審計流程及創新與學習,同時結合投融資平臺企業的特殊性,從完成政府使命的戰略角度出發,以防范政府性債務為重點,確定平衡計分卡的內容。如下圖所示:投融資平臺企業內部審計平衡記分卡模型作者信息:國內投融資平臺企業既有企業的特征又帶有政府的色彩,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內部審計績效評價,可以明確其戰略目標,同時兼顧企業內外部相關利益者的需要,幫助管理者關注到政府債務風險等關鍵性指標,通過財務和非財務衡量方法,以及外部和內部的業績等多個指標間的相互關系,更好的完成投融資平臺企業的使命,管控風險,形成完整的投融資平臺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
五、提升內審增值的路徑
1.選擇能夠勝任的審計人員。在內部審計實務執行中,內部審計從業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和技術水平是決定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關鍵。投融資平臺企業挑選內部審計人員必須符合發展戰略目標,具備科學、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對投融資業務有一定的了認識,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領導才能,嚴格按照審計準則和職業道德規范工作。同時,要重視現有內部審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多渠道組織學習,使內部審計人員積累廣泛的經驗。
2.確立科學的審計理念。內部審計應跳脫糾錯查弊的層面,更多的為投融資管理的決策和效益服務,從單一的監督職能拓展到評價職能、咨詢職能、控制職能,揭示和反映體制性障礙、制度性缺陷和重大潛在風險,確立以增加企業價值為目的和監督與服務并重的理念,使內部審計與企業價值管理實現融合。
3.重新定位,提高管理層對內部審計價值的認識。內部審計能夠在改進投融資經營程序、增進部門交流、加強風險管理等諸多方面對企業的經營產生積極影響,為企業做出重大的貢獻。因此,企業尤其是董事會成員和高層經理人員必須對其徹底轉變觀念,加以重視,認識到它對建立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作用。
六、內部審計能夠為組織增加價值的方向和空間
1.建立企業戰略審計增加組織價值。國內投融資平臺企業戰略最關鍵的環節是投融資決策和實施,因此,在對投資決策專項審計方面,內部審計應著重關注對外投資決策是否符合企業長期發展戰略,合理安排投資渠道和投資節點,避免企業資本流向高風險的領域,避免盲目建設而導致的風險增加。
2.建立風險導向審計增加組織價值。投融資平臺企業的風險本質上是政府債務風險,主要風險點是政策風險和金融市場風險,內部審計應著重從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防范及風險管理等幾個方面,對投融資風險進行預警,提高應對措施,切實增強企業經營管理的透明性和抵御抗擊風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鈞.《內部審計如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時代經貿.2008(4),166-167
[2]劉遠梅.《論內部審計如何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現代商業.2009(6),218
[3]沈靜秋殷麗麗時現.《基于企業目標視角的內部審計增值探析》.中國內部審計.2010(11),29-35
[4]馮茜.《中小企業EVA增值型內部審計評價體系探討-基于平衡計分卡的視角》.財會通訊,2014(3),70-72
作者:張澤民 單位:南京江寧上坊建設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