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的轉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使得企業及市場對于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有了新的的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積極探索國際商務人才培養的新目標、新方法新途徑和新模式,以期滿足市場需求,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跨境電商;國際貿易;專業轉型
1跨境電商與傳統國際貿易的區別
跨境電子商務是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跨境進出口貿易,即指借助專業的電子商務平臺,完成貨物的購買和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的方式完成貨物的轉移的一種國際貿易形式。這種新興的貿易方式和傳統的外貿在交易環節、磋商手段、營銷推廣、物流運輸、海關監管、結算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可以看作是“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的綜合體。
2為什么國際貿易專業需要轉型
2.1跨境電商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現狀
2.1.1行業缺口大,跨境電商人才供給不足
目前就業市場的現實是每年國際貿易專業和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數量不少,但是兼具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特征的復合型學科人才卻很稀缺。阿里研究院也曾給出數據表明未來三年里,我國至少要培養出100萬名合格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才能適應目前高速發展的跨境電商業務,以阿里巴巴、亞馬遜為代表的跨境電商企業需要更多地既具備外貿基本知識與技能又懂跨境電商店鋪運營的復合型人才。兼具跨境電商綜合知識的國際貿易人才的缺失會成為未來制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以及國際貿易轉型的關鍵因素。
2.1.2跨境電商缺乏專業的人才培養
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種依托于互聯網、以在線交易為核心、以便捷物流配送為優勢的新型國際商務方式,對國際商務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是復合型商科人才,即不僅通曉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和知識,還要同時具備電子商務的相關知識技能。但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還沒有專門設置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只是有些試點學校在國際經濟與貿易或是電子商務等專業的基礎上加開了跨境電商專業方向。
2.1.3社會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多元化渠道不健全
目前社會對于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渠道比較單一,主要還是以高校的學校教育為主,企業培養為輔。由于跨境電商屬于交叉性學科,而我國高校培養的多是具有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或是商務英語的單一性專業人才,再加上企業自行培養所需人才的成本較高,且人員穩定性不足,使得企業不愿意花大力氣培養人才。這就造成了崗位所需技能和畢業生所掌握知識之間的匹配度不夠高,從業人員適應崗位的時間拉長。
2.2現有國際貿易專業條件分析
2.2.1課程體系建設仍然面對的是傳統外貿業務
目前,多數高校的國際貿易專業還是面對的傳統國際貿易實踐進行授課的,主要涉及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物流與貨運、報關報檢實務、國際結算、外貿函電及外貿單證等課程,課程體系較為成熟,與外貿業務的相關崗位也比較貼合,但是多數院校針對跨境電商內容的課程開設的非常少,即使對國際貿易專業學生開設的例如《電子商務》等先期課程,也只是針對國內電子商務平臺、商品推廣以及網絡營銷等知識的講授,很少是專門針對跨境電子商務的。
2.2.2基于跨境電子商務的實習實訓環境缺乏
跨境電商和傳統國際貿易在實習實訓的要求上有著較大的區別,尤其是在涉及商業機密、利潤分配等問題的情況下使得跨境電商企業在教學全過程中的參與度遠遠不夠。這些專業條件的缺失使得跨境電商這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發展受到制約,但同時也給我們指明了跨境電商專業發展的方向。
2.2.3具備跨境電商業務背景的教師嚴重缺乏
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從事跨境電商教學研究的教師多是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的學術派以及從事過外貿業務的實戰派構成,這些教師多年來的教學研究重點都是傳統的外貿形式及內容,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國際貿易模式,相關的專業理論發展迅猛,實踐技術更是日新月異,原有從事國際貿易專業教學的教師缺乏跨境電商的實戰經歷,更多的是從理論的角度去理解跨境電商,使得這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無法真正落地。這些實際的困難使得多數高校的國際貿易專業在轉型上停滯不前,無法順應時展向社會輸出合格需要的專業人才。
2.3跨境電商背景下對于國際貿易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雖然跨境電子商務本質上還是屬于國際商務的交易,需要相關從業人員掌握諸如交易前的準備、交易磋商、價格核算、國際運輸、外語溝通、商務談判等基本知識,但同時也在商品推廣、互聯網操作、網頁設計、小語種以及供應鏈管理等能力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說,在跨境電商背景下,需要培養的學生既能夠從事傳統外貿業務,又可以運營跨境電商平臺,還可以完成客戶服務溝通以及跨境物流及結算等工作,同時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整合資源的能力。
3跨境電商發展下國際貿易專業改革路徑
3.1轉變人才培養方向
跨境電子商務和傳統的國際貿易在知識體系、實踐環節、基本技能以及能力素質要求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區別,跨境電商可以說是傳統外貿+電子商務的混合體,因此,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貿易專業可以將跨境電商作為一個專業發展方向,在面向傳統國際貿易業務操作、跨境電商平臺運營、跨境電商產品推廣、跨境電商客戶服務和管理四大崗位群的基礎上,重新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訂立相對獨立的人才培養方案,將重點放在如何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縮短企業需求和人才培養之間的差距。
3.2重構專業課程體系
跨境電商背景下企業對于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需求發生了變化,對于國際貿易人才更加看重其實踐性和創造性,因此,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更為重視理論教育和實踐操作的契合,還需要加大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跨學科技能的培養力度。在前文對于跨境電商背景下的國際貿易的崗位及專業崗位能力分析的基礎上可知,高校在開展對于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更為重視學生以下能力的培養:即進出口業務操作能力、跨境電商運營及推廣能力、跨境電商物流能力、英語及小語種溝通能力等,也就是說跨境電商行業需要的是懂業務、會運營的復合型人才,因此現有國際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核心課程需要做出相應調整,以達到適應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貿易崗位能力需求的目的。
3.3促進校企深度合作
高校提供的畢業生能力不足,自行培養人才成本又比較高且人員穩定性不夠是跨境電商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校企合作才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最好渠道。既提升高效的教學質量和畢業生素質,又貼合企業要求且降低企業成本。跨境電商的人才培養需要的是實現“實踐—就業”的無縫對接,讓學生直接接觸和上手操作真實的跨境電商平臺。在“雙創”背景下,將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是大學和企業合作的最好方式。可以嘗試將跨境電商課程和創新創業類課程融合,學校層面可以和企業合作嘗試搭建創業淘寶街、跨境電商創業孵化園以及跨境電商創業工作室等,多渠道多手段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實踐熱情,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做”的環境,使得學生能夠有渠道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到創新創業實踐中,從而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職業素質的目的,切實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
3.4打造專業的“雙師型”、“雙創型”教學隊伍
國際貿易專業的轉型以及人才培養方案的落地都離不開優秀的教師隊伍,跨境電商背景下對于原從事國際貿易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更迫切的需要具有行業企業背景的一線跨境人才能夠直接參與到學校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中。如何在“創新創業”的背景下,打造專業的“雙師型”、“雙創型”教學隊伍,簡單地說就是要“引進+培養”兩手抓:一方面通過教育培訓、頂崗鍛煉等方式提升國際貿易專業教師在跨境電商領域的知識體系和實踐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和跨境電商行業企業進行從專業論證到實踐教學的全面深度的合作,建立具有跨境電子商務實踐經驗的“雙創”型導師隊伍,通過“創業大講堂”、“企業家進校園”等形式,進一步提升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度,從而縮短學校培養的畢業生和企業所需人才之間的差距,為國際貿易行業人才培養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參考文獻
[1]王外連等.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現狀分析及建議[J].電子商務,2013,(9).
[2]謝海燕.“互聯網+外貿”背景下本科國貿專業轉型與教師素質提升研究[J].對外經貿,2017,(11).
[3]趙海菲.“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究[J].經濟論壇.
作者:王夢楠 單位:鄭州工程技術學院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