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尿沉渣檢驗在泌尿系統疾病中的意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尿沉渣檢驗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9月100例疑似泌尿系統疾病患者,采用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行尿沉渣檢驗,同時采用顯微鏡觀察,以顯微鏡觀察結果作為金標準,對比兩種檢查診斷方式的效果。結果本組100例患者中,肉眼血尿陽性率為4.00%,尿糖陽性率為15.00%,尿液脫落細胞異常陽性率為11.00%;與顯微鏡檢查結果相比,尿沉渣檢驗紅細胞陽性47例,準確率為88.33%,假陽性率為11.67%;白細胞陽性標本65例,檢驗準確率為83.33%,假陽性率為16.67%;管型陽性標本39例,準確率為83.56%,假陽性率為16.43%。結論尿沉渣檢驗泌尿系統疾病,準確度較高,診斷價值明顯,但是存在一定假陽性現象,應對尿沉渣檢驗進行規范,必要時配合鏡檢結果,對患者病情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
關鍵詞:泌尿系統疾病;尿沉渣檢驗;顯微鏡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2016年5月~2017年9月100例疑似泌尿系統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選病例均滿足尿沉渣檢驗操作標準。其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52.83±3.47)歲。所選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泌尿系統感染癥狀,部分患者合并尿痛、尿等待,納入研究的病例符合相關標準[1]。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類嚴重疾病及無法配合診療工作者;②合并肝腎心肺功能嚴重損傷者;③合并器質性病變及嚴重軀體疾病者;④合并其他內外科嚴重疾病者。
1.2檢查方法
收集尿液標本,標本送達后,采用玻璃棒對尿液標本進行攪拌,緩慢混勻后,采用5ml移液器吸取新鮮尿液,并將其緩慢放入離心試管中,保證離心試管的干燥性及清潔性。操作過程中合理控制劑量,避免離心試管太滿,產生尿液標本溢出現象,檢測操作應保證在2h內完成。與此同時,對離心試管尿液進行離心處理,控制在1000r/min,然后采用加熱醋酸法對上清液進行相應處理。本組100例患者送檢標本分別開展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由SYSMEX公司提供;型號:UF-100)檢測和顯微鏡尿沉渣檢驗。
1.3觀察指標
對本組100例患者肉眼血尿陽性率、尿糖陽性率、尿液脫落細胞異常陽性率進行統計,做好詳細記錄。將顯微鏡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對尿沉渣檢驗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紅細胞、白細胞及管型陽性例數,統計檢驗準確率,記錄尿沉渣檢驗假陽性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軟件對兩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尿沉渣檢驗結果分析
本組100例患者中,肉眼血尿陽性4例,肉眼血尿陽性率為4.00%;尿糖陽性15例,尿糖陽性率為15.00%;尿液脫落細胞異常陽性11例,尿液脫落細胞異常陽性率為11.00%;其中15例尿糖陽性患者,11例患者檢出真菌。通過臨床醫師證實,上述患者均患有2型糖尿病。
2.2對比檢驗結果分析
將顯微鏡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與顯微鏡檢查結果相比,尿沉渣檢驗紅細胞準確率為88.33%,假陽性率為11.67%;白細胞檢驗準確率為83.33%,假陽性率為16.67%;管型檢驗準確率為83.56%,假陽性率為16.43%.
3討論
對于疑似泌尿系統疾病患者而言,及時開展尿液生化檢查,可對患者尿液中有形成分進行測定和分析,進而對尿液成分的理化性質進行分析,為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提供更加準確的診斷結果,對明確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義。尿沉渣檢驗主要是指對患者尿液標本進行一定離心處理,通過全自動分析儀或顯微鏡,對尿液沉渣的成分進行有效鑒別,從而實現尿液成分定量、定性分析[2]。一般情況下,健康人群的尿液不存在有形成分,例如白細胞、紅細胞、細菌等,即使有,其含量也極其微小,不足以對患者健康造成影響。但是,若在尿沉渣檢驗過程中發現尿液標本中含有上皮細胞或結晶,則提示有泌尿系統疾病的風險[3]。及時將檢驗結果交給臨床醫師,并結合其意見,對患者真實情況進行分析。顯微鏡尿沉渣檢驗及分析,能夠及時發現尿液標本中的有形成分,為泌尿系統疾病臨床診斷提供更加詳實準確的依據。鑒于顯微鏡尿沉渣檢驗的應用優勢,臨床常將其檢驗結果作為金標準。采用全自動尿沉渣檢驗分析儀對受檢者尿液標本進行檢驗,是目前臨床應用比較廣泛的檢測方式。此種檢驗方法以流式細胞檢驗技術為前提,通過激光散射及熒光技術對尿液標本進行檢查,可對尿沉渣中上皮細胞、紅白細胞、結晶、管型等進行檢查。但是臨床實踐發現,采用全自動尿沉渣檢驗分析儀進行檢測存在較大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檢驗結果假陽性上,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及管型。在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時,不能忽略顯微鏡尿沉渣檢查,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出現漏診和誤診現象。為此,要求嚴格按照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操作流程,并執行相關檢查標準,控制不良檢查結果。通過查閱近期文獻,發現關于尿沉渣檢驗數據存在較大偏差,不僅缺乏客觀性,同時也無法進行對比,給相關研究帶來較大影響[4]。最近臨床有人提出,采用尿沉渣分析板檢驗方法,對疑似泌尿系統疾病患者尿液進行檢查,不僅檢驗標準高,同時具有規范化,并且能夠對其開展重復檢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尿沉渣檢驗實效[5]。與此同時,此種方法操作比較簡便,檢驗準確性能夠得到有效保障,檢驗結果能夠一次性呈現出來,從而使檢驗數據符合量化標準,在操作過程中也能有效控制交叉感染現象,對提高患者檢驗及時性及安全性均有較大幫助。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組100例患者中,肉眼血尿陽性率為4.00%,尿糖陽性率為15.00%,尿液脫落細胞異常陽性率為11.00%,說明疑似泌尿系統疾病患者可出現一定的肉眼血尿陽性、尿糖陽性及尿液脫落細胞異常狀況,且調查結果顯示,這些患者多為糖尿病患者,提示臨床在為此類患者開展臨床診斷時,應對其基礎疾病情況進行分析,最大程度提高患者臨床檢出情況,綜合判斷患者身體狀況,為患者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更多科學依據。與此同時,與顯微鏡檢查結果相比,尿沉渣檢驗紅細胞陽性47例,準確率為88.33%,假陽性率為11.67%;白細胞陽性標本65例,檢驗準確率為83.33%,假陽性率為16.67%;管型陽性標本39例,準確率為83.56%,假陽性率為16.43%。權威文獻報道認為[5],采用全自動分析儀行尿沉渣檢驗,紅細胞、白細胞、管型的檢驗準確率均在90%以上,與本研究所得數據存在一定差異。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差異,可能與本研究納入病例數量比較少有關,但是同樣能夠說明其檢驗準確性比較高。但是,本研究與權威文獻[6]報道均出現一定假陽性病例,說明全自動分析儀檢驗容易出現假陽性現象,應加強檢驗質控管理,最大程度減少假陽性現象,為患者提供更加準確的檢驗結果。綜上所述,對泌尿系統疾病患者開展尿沉渣檢驗,準確度較高,與顯微鏡尿沉渣檢驗結果相比,全自動分析儀存在一定假陽性現象,應對此種現象加以關注,并對尿沉渣檢驗進行規范,提高檢驗質量及效果,必要時配合鏡檢結果,對患者病情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對于人為操作所帶來的不良檢驗結果,則應加以控制,避免離心處理不當所造成的檢驗偏差。
參考文獻:
[1]陳巖.尿常規應用干化學法與尿沉渣檢驗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2):14-15.
[2]湯發艷.尿標本的采集時間對尿沉渣檢驗結果產生的影響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8):124-125.
[3]馬芝金.用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進行尿沉渣檢驗的作用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23(22):35-36.
[4]張銀輝,諶曉燕,王霓,等.尿液檢驗中的尿常規與尿沉渣關聯性分析[J].醫學信息,2015,28(21):300.
[5]趙雅玲,張宇,王旻.尿沉渣與尿常規檢驗結果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6,31(07):831-832.
[6]任志勇.泌尿系感染30例尿沉渣檢驗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11):1433-1434.
作者:李建柱 單位: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