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醫學實習生分層遞進教學效果評價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分層遞進教學在臨床醫學實習生培養的應用效果,為不斷提高臨床臨床實習生教學質量提供參考。方法: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生60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名;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觀察組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采用分層遞進培訓,對兩組實習生帶教后的教學效果及滿意度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臨床醫學實習生結束時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考試成績、病例分析成績及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分層遞進教學在臨床醫學實習生帶教中的應用,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增強臨床醫學實習生的臨床技能,提升了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分層遞進教學;臨床實習;臨床帶教
臨床實習生的帶教為臨床教學工作中較為重要部分,通過實習將課堂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掌握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是醫學實習生向臨床醫生轉變的重要階段,對實習生畢業后可否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師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2]。隨著醫療競爭及市場經濟的發展,醫學模式發生轉變,臨床教學帶教工作需不斷創新,醫院每年接收較多臨床實習生,而臨床教學帶教工作與病房帶教工作有所不同,在教學帶教方面要求更高,且生活時間及工作不定,且臨床實習生初期對實習的環境及工作存在恐懼感與陌生感,從而導致臨床教學帶教工作質量的影響[3]。因此對臨床實習生采取分層遞進式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作者對臨床實習生帶教工作中使用分層遞進式教學的效果進行了評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生60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名,兩組輪轉科室及實習時間相同,其中對照組男生10名,女生20名,年齡20~24歲,平均(21.77±1.01)歲;觀察組男生11名,女生19名,年齡19~24歲,平均(21.80±1.24)歲。兩組實習生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由符合臨床帶教資格的老師按照《深圳大學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實習教學管理辦法》和《深圳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實綱》的要求,完成臨床實習帶教任務。
1.2.2觀察組由符合臨床帶教的老師按照《深圳大學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實習教學管理辦法》和《深圳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實綱》的要求,完成臨床實習帶教任務的基礎上,進行分層遞進實習帶教。分層遞進的實習帶教側重臨床疾病鑒別診斷內容和學科的新進展,以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畢業后臨床崗位工作的勝任力為教學目標[4];在臨床帶教上,帶教老師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由臨床帶教老師按照每周一個疾病的學習計劃,提出臨床問題,實習同學根據帶教老師提出的問題查閱相關的資料,帶教老師根據所提出的問題在病區選擇合適的病例進行教學查房,查房結束后,并以組內討論課的方式,實習同學結合臨床病例對各自查閱的資料進行匯報交流、討論,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帶教老師根據同學們討論的結果進行分析重難點,并解答所提出的問題。使學生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提高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1.3考核指標
比較兩組實習生的理論成績、操作技能成績、病例分析成績及層次分布情況;比較兩組學生的對臨床帶教老師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對收集的兩組數據使用Eipdata軟件雙人錄入,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x±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或Z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實習生考核成績比較
觀察組實習生的理論成績、操作技能成績及病例分析成績均高于對照組成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分層次實習生分布比較
觀察組中優秀層的實習生占比較對照組高,基礎層占比較對照組低,學生實習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Z=–2.460,雙尾P=0.014),見表2。
2.3兩組實習生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對臨床帶教老師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分層遞進教學有利于提高臨床醫學實習生的專業知識水平、臨床技能操作水平和臨床思維能力[5]。醫學生的臨床實習階段是通過實習將課堂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是培養臨床醫學生具備基本臨床操作技能和獨立臨床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6],是實現從教室走向病房、從學生轉向醫師的重要的、必經階段。醫學生最終將走向社會,去面對病人及家屬,去適應新的社會環境。面對當今復雜的醫療糾紛和高額的醫療賠償,作為臨床醫學教育工作者,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教學方法上,只注重單純的給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和臨床技能,更應考慮到學生畢業后如何去勝任臨床工作崗位,面對病人及家屬,怎樣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臨床醫學的教學要促進醫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向所有的醫學生。醫學實習生既有學生共同特征,又有各自的特點。常表現在學生較多的為獨生子女,缺少相互協作、相互溝通的經歷,在臨床診療患者的過程中,缺少同情心、責任感及對患者的理解,且情緒波動較大,價值觀、道德修養和職業素質常易受到外因影響[7],從而導致對醫療事業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及學習動機等方面的差異,進而出現學習成績上的差異[8]。新的醫學教育標準強調,因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應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已經成為全國教育發展的共識[9]。分層遞進教學是根據學生所學的知識將學生科學地分組,臨床帶教老師根據分組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遞進教學,可激發達標層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理解層學生的積極性,幫助提高層學生的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和畢業后對臨床工作崗位的勝任能力。表1、表2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實習生的理論成績、操作技能成績及病例分析成績進行比較,觀察組的成績及臨床思維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分層遞進教學應用于臨床醫學教育中能夠真正面向所有的臨床醫學實習生,滿足不同需求層次學生的需要,實施綜合素質教育,優化臨床教學的一種新策略。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對臨床帶教老師教學態度及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分層遞進教學方法在臨床實習生帶教中應用效果明顯,此種方法有助于達到教學目的,促進完成實現教學目標,更利于提高臨床學院的教學質量。本研究對臨床醫學實習生采用分層遞進教學方式進行臨床帶教,使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最大限度地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畢業后對臨床工作崗位的勝任能力。分層遞進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顯著提高了臨床實習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3〕楊海燕,馮慧芬,靳榮榮.臨床本科醫學生實踐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6):1021-1023.
〔4〕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加強醫教協同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Z〕.教高〔2018〕4號,2018-9-17.
〔5〕王志峰,李霞,張超,等.分層次教學模式在醫學生臨床實習帶教中的運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2,6(8):68-69.
〔6〕胡娜,楊亮,王亮,等.提升醫學實習生臨床思維能力策略研究〔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39(1):53-55.
〔8〕李婧睿,呂鵬,李永紅,等.高等醫學院校臨床實習質量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7(3):391-395.
〔9〕周玉中.個性化教學在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J〕.河北中醫,2017,39(4):637-640.
作者:黎列娥 張頤蓉 曾麗娟 單位: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