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事業單位管理會計與會計控制建設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事業單位對會計控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將管理會計合理應用到事業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中,將管理會計中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運用到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中,切實提高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優化事業單位的管理模式,已成為所有管理者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從管理會計與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聯系出發,闡述了將管理會計應用于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建設的必要性,并基于管理會計的視角提出了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建設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管理會計
一、引言
事業單位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是保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防止財務舞弊發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強單位內部管理,確保單位各項目標任務實現的重要舉措。事業單位具有很強的特殊性,隨著科教興國、科技創新戰略的實施與推進,事業單位的經費來源也呈現多元化、大幅上升的趨勢。面對事業單位業務日益復雜化,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建設尤為重要。隨著經濟發展、“互聯網+”、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推進與發展,我國的管理會計得到不斷的完善和發展。由于會計核算與管理方面聯系越來越密切,急需管理會計應用于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在傳統的管理理念中,事后的事件分析往往比事前的預測更為主要,而實際上是無法滿足事業單位在現代化經營環境中的管理需求。因此,應該在事業單位內部推廣管理會計模式,通過各層次管理人員提供重要信息來提高決策的科學性。由于傳統的會計模式在經濟現代化的發展需求下顯得捉襟見肘,事業單位為了能夠滿足各方面對財務信息的需求,引入管理會計顯得格外迫切。將管理會計和內部會計控制進行有效融合,能夠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使得內部控制制度能夠通過管理會計的先進理念和方法落到實處,構建適合事業單位發展的全面、高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提升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
二、內部會計控制與管理會計的聯系
(一)內部會計控制與管理會計的目標一致
內部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核心,1973年,美國職業會計師協會在《審計標準文件第一號》,將內部會計控制定義為“組織的計劃及保護該組織的財產和保證財務記錄的可信性有關的程序和記錄”。我國《獨立審計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和審計風險》,將內部會計控制定義為“公司為了匯總、分析、分類、記錄、報告公司交易,并保持相關資產與負債的受托責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記錄”。由此可見,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應達到的基本目標是:規范單位會計行為,確保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隱患,事前防止并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單位內部規章制度得到貫徹執行。1958年,美國會計學會管理委員會將管理會計定義為“管理會計就是運用適當的技術和概念,處理企業經濟信息,以有助于管理人員制定出合理的、能夠實現經營目標的計劃,以及為達到各項目標所進行的決策”。管理會計的目標是:通過運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參與單位的規劃、決策、控制、評價活動并提供有用信息,推動事業單位實現其戰略規劃。雖然內部會計控制和管理會計運用的方法不一樣,目標各有側重,但是兩者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升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二)內部會計控制和管理會計相互滲透
提高事業單位管理效率,是管理會計和內部會計控制共同的研究對象。在管理會計的實踐中,管理會計通過提供經濟信息的形式來預測經濟前景、參與決策、規劃未來、控制并評價經濟活動。而內部會計控制主要包括:授權與批準控制、會計系統控制、預算控制、財產安全控制、風險防范控制、內部會計報告控制、電子信息系統控制等。雖然內部會計控制和管理會計各有側重,又都有各自獨自的方法,但是兩者在目標、職能等方面又緊密聯系,兩者的建設具有較強的互補性。
三、基于管理會計視角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建設
(一)在內部會計控制建設中引入管理會計職能
管理會計的職能包括預測與決策、規劃與控制、分析與考核的職能,主要是服務于事業單位內部管理,通過利用有關信息,對財務與業務活動進行有機融合,在事業單位經營活動中具有分析過去、控制現在和規劃未來的功能。事業單位有效利用管理會計,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事業單位在制定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時,要主動對接管理會計,運用管理會計的相關職能,更有效地培養全員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有效地減少事業單位業務執行過程中的偏差,更好地建立健全適合事業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更好地服務于事業單位管理和發展。
(二)在內部會計控制中引入風險管理框架
內部會計控制實質上是對風險的控制,如何在事業單位中實施風險控制顯得尤其重要。由于我國事業單位的工作職能主要是為社會提供管理和公益服務,較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以很多管理者認為不存在經營風險。長期以來形成的這種錯誤認識,導致其對風險的認識不足,更加忽略了建立完整風險識別和評估體系的重要性,而引入風險管理框架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風險管理框架將內部控制分為“4目標+8要素”——即戰略、經營、報告和遵循目標,以及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映、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監督要素。風險管理框架目標、要素和范圍比較準確全面,框架結構和邏輯關系科學合理,在理論上全方位“拓展和細化了內部控制”(COSO,2004),在實際中應用可使事業單位滿足內部控制的需要,并轉向更加全面有效的風險管理。基于風險管理框架設計內部會計控制評價指標,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同風險管理規范的銜接。通過引入風險管理框架,一方面持續和定期評價單位風險管理運行效果;另一方面檢查單位現有的風險管理機制是否持續有效,以便改進和改善,從而將事業單位的風險降低到可控范圍內,確保單位安全運行。
(三)在內部會計控制評價中引入平衡計分卡工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程度日益激烈,平衡計分卡作為一種典型全面計量單位業績的評價方法,能夠適應信息時代和競爭環境的需求,從戰略的角度對財務和非財務的業績進行衡量。將平衡計分卡應用于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評價中,可以將單位的戰略目標轉化為可操作的衡量目標,逐一落實到每名員工的日常工作和績效目標中,促進各崗位工作的有序和有效,節約單位管理者的時間,改進單位的績效考核,將單位的績效管理與戰略管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可以更直觀地反映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實施情況,可以克服單位的短期行為,實現從粗略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有利于事業單位的長期發展。
(四)在內部會計控制應用中引入責任會計
責任會計是管理會計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在分權管理方式下,為實現經濟責任,在事業單位內部建立若干個責任單位,并對其分工負責的經濟活動進行規劃、控制、考核與業績評價的會計制度。責任會計強調在實際工作中的事先確定目標、事中核實監督、事后考核獎懲。將責任會計應用于事業單位,可以實行分權管理與集中考核相結合。具體來說,是在事業單位中建立以各處室為責任中心,授予各處室一定的管理權限,同時對其進行考核,將責、權、利相結合,使其能夠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避免工作中人浮于事,責任相互推諉,協作不利,影響整體工作效率。在內部會計控制中引入責任會計,可以降低業務風險,從而提高事業單位運行效率。
四、結語
推動事業單位會計改革已是大勢所趨,將管理會計的理念和方法,應用于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形成管理會計系統與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有機結合,必將提高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效益,釋放管理潛力,使事業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更加有效,從而滿足單位管理需要。隨著管理會計的發展,管理會計如何更好地服務事業單位,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促進事業單位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茂竹,姚岳.管理會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陳關亭,黃小琳,章甜.基于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型及應用[J].審計研究,2013(6):93-101.
[3]楊穎.淺議管理會計在內部控制中的應用[J].財會研究,2015(1):44-45.
作者:潘慈云 單位: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