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會計教育的現狀解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會計作為高職教育的基礎組成部分,也是高職院校的常設課程之一,就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依然存在諸多亟需解決和完善的問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層次及水平進一步提高,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積極應對、不斷完善,培養出符合國家和社會要求的會計類人才。因此,本文重點研究高職會計教育的現狀與對策。
【關鍵詞】高職會計;會計教育;教學改革
與社會一般工作性質不同,會計工作具有一定的嚴謹性、規范性和保密性,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要求和標準較高。根據我國現行《會計法》有關規定,會計從業人員必須要獲得會計從業證或者具備一定的會計能力、會計從業經歷。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職院校,會計是其會計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就當前的教育現狀來看,高職會計仍然不能滿足社會對會計人才的基礎所需,存在的不足和問題較為突出。因此,高職院校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不斷健全和完善會計教育機制,為培養高端、復合型人才提供充足保障。
一、高職會計教育現狀
(一)教育目標不明確。21世紀,經濟的持續增長與社會的快速多元化發展,需要更多專業化、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的有力支撐,企事業單位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標準不斷提高。而高職院校是會計人才的主要培養載體,也是向社會輸送會計人才的重要渠道[1]。實踐證明,我國高職會計教育目標不明確、不清晰,受到傳統教育體制和觀念的影響,高職院校在會計類人才培養過程中,依然采取較為傳統和保守的教學理念、流程方法,加之教育教學目標不明確、定位不準確,缺乏實踐性、創新性,與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標準存在較大差距。(二)課程設置不合理。目前,在我國高職院校會計教育過程中,教學大綱及課程內容設置存在不合理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課程大綱、課程內容規劃、編寫過程中缺乏科學、充分的調查研究,內容修改、更新、編寫的效率、準確率較低,涉及到的行業廣度、深度不夠。一般而言,高職會計教學內容主要針對生產制造類企業,其他行業涉及到的知識以理論為主。因而,大綱設置、內容編排、課時安排等要突出重點。高職會計教育理論教學課時明顯多于實踐教學,由此造成學生的理論知識豐富、實踐技能欠缺的問題較為突出。因此,課程設置不合理是我國高職會計教育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三)實踐性教學欠缺。就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來講,實踐性教學明顯重要于理論性教學,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校、外出實訓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鞏固和強化理論知識,并轉化為實踐操作的基本手段。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會計專業實訓課程,也進行了模擬培訓基地的建設和實訓平臺的搭建,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受到課時、設施、條件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所開展的實訓課程很少,與預期目標和社會需求相比差距較大,尤其是會計實訓中缺少一些必要的環節,直接給學生日后的工作留下隱患。(四)師資隊伍水平較低。國內某知名院校會計教授曾經指出,社會對經驗豐富、技能和水平高超的教師挖掘、培養力度不夠,以至于會計職業教育培訓工作舉步維艱,不能從根本上滿足會計從業基礎所需。當前,我國從事高職會計教育的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獲得高學歷、高職稱的專業教師,盡管理論知識體系十分健全,理論教學水平較高,但是缺乏專業實踐,導致教學成效不夠顯著;二是部分從業經驗豐富、資歷較深的實務型人才,缺乏專業理論知識,也沒有經過正規、專業的教育,不能為學生提供專業而規范的教學。因此,我國高職會計教育面臨師資隊伍參差不齊的現狀[2]。(五)考核機制不健全。高職會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專業化、技能型、復合型、實用型會計人才。我國高職會計教育考核過程中,以學生的筆試成績為主要考核和衡量依據,忽視了日常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對學生日常實務性操作的考核明顯不足,這種以理論考試成績為主,忽視實踐性操作的考核機制明顯與會計人才的培養初衷、目標相悖。
二、高職會計教育對策
(一)明確教育目標。高職會計教育過程中,要明確教育目標,摒棄以往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堅持以社會、市場需求為導向,重新定位教育目標,突出理論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性。唯有此,方可從根本上解決會計職業化教育面臨的種種問題,才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符合預期需求和目標的專業化人才[3]。同時,只有明確教育目標,才能培養出理論豐富、實踐操作能力較強的職業化會計人才,不僅有利于會計人才職業科學規劃,而且能夠為國家和社會作出積極貢獻。(二)合理設置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在會計教學體系、教材大綱、課程內容等設置過程中,要緊緊圍繞會計教育總目標,堅持以市場基礎需求為導向,具體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教材選擇要有目標,結合社會、市場實際需求,確保采購的會計教材內容質量高、內容豐富,與實際需求密切相關;二是課程邏輯上要相互貫通,切忌出現交叉、重復的內容,突出教學質量和效果;三是堅持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統一,課程內容權重設計要科學、合理,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課時占比要勻稱;四是涉及一些社會考試內容,為理論學習成績好、實踐技能強的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提升空間,鼓勵其通過社會考試、企業實踐等方式來實現自身價值。(三)創新教學方法。高職會計教育的主要場所為教室,主要渠道為課堂。傳統教學模式下,高職會計課堂教學堅持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聽講,漸漸失去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所以,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采取提問式、案例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方法。由教師根據課程內容,提出有關問題,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給出答案,再由教師進行綜合點評,找出存在的問題,在剖析原因的基礎上,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同時,教師可以引用典型案例,在分析案例的基礎上,讓學生深入了解知識、掌握方法。另外,學生在分組討論、互動過程中,不斷培養團隊協作意識,增強實踐、操作能力,在緊張、團結、競爭的氛圍中不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四)提高師資力量建設水平。高職會計教育過程中,缺乏專業化、技能型、復合型教師,部分教師盡管擁有高學歷,獲得了相關資格證書,但是缺乏實踐經驗;也有部分教師技能較強、經驗豐富,但是卻沒有接受過系統、規范的教育,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直接影響和制約到高職會計教育教學水平[4]。因此,從政府層面來講,要不斷加大對高職院校的人才扶持力度,為會計專業人才提供科學的職業規劃和良性的發展環境,吸引和培養更多的人才前往高職院校任教;從高職院校層面來講,要爭取更多的人才扶持保障資金,為前來任教的尖端專業人才提供優質工作環境,并引導和鼓勵專業教師參加專業進修、培訓,進一步加大“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力度,在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中,不斷提高師資力量建設水平。(五)健全考核機制。長期以來,我國高職會計教育堅持以理論考試成績為考核評價標準,忽視了對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的考核、測評,以至于學生更加注重理論學習,整體實踐操作能力較低。因此,要進一步健全考核機制、完善測評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引入其中,摒棄傳統單一的考核成績方式,堅持系統、全面考核。也就是說,不僅要測評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而且要考核其財務軟件運用能力、財務分析能力以及會計實操能力,堅持日常和期末考核、理論和實踐考核相關聯,為培養專業化會計人才提供重要衡量依據。
三、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高職會計教育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壓力,要求必須從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建設以及考核評價機制等層面入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一批高質量、專業化、復合型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勝喜.關于高職會計教育相關問題的討論[J].科技展望,2016,26(34):309~310
[2]常繼明.高職會計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6,19:394
[3]王敏,王麗君.高職會計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探討[J].經貿實踐,2016,14:240,242
[4]吳婷婷.高職會計類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之路[J].教育現代化,2015,13:161~164.
作者:陳城 楊爽 單位:信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