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越來越被重視。通過會計技能大賽,可以考察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日常教學以及教學改革實施后的教學成果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檢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成效。基于技能競賽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通過構建集多學科知識交叉、滲透、融合為一體的“金字塔”知識能力結構,將技能競賽貫穿教學過程始終,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弊端,培養出更多的工匠型會計專業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技能競賽;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現狀
作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顯得尤為重要。結合其他國家及行業的先進經驗和優秀做法,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雖然進行了某種程度的改革,但成效并不明顯,一直是“重理論輕實踐”,導致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無法達到行業企業的需求,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嚴重背離了高職院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初衷。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肩負著為我國培養高素質技能技術型會計人才的重任,因此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意義重大,不容忽視。
二、會計技能競賽賽項分析
從2012年開始,教育部等36部委每年都會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會計技能大賽[1]。通過舉辦會計技能大賽,可以考察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實施后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應用能力,尤其是崗位職業能力,能夠檢驗人才培養的成效,促進會計專業建設,帶動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進一步實現產教融合,促進教學改革與發展。通過技能大賽,行業企業也會提高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的關注,調動其參與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水平,提高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通過舉辦會計技能大賽,可以使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建設更好地契合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需求,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急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從而促進高職院校健康、穩定地發展[2]。以2018年會計技能競賽為例,比賽主要包括會計基本技能競賽和會計信息化技能競賽兩個環節。比賽分上、下午兩場進行。會計基本技能競賽上午進行,會計信息化技能競賽下午進行。會計基本技能競賽以團隊方式進行,其中穿插了職業素養考核;會計信息化技能競賽以個人賽的方式進行,除基本技能考核外,還融入崗位職業素養的考核,包括嚴禁準確的精神、快速高效的作風、客觀誠信態度以及靈活應變的能力[3]。
三、基于技能競賽構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勢
(一)借助大賽資源,提高會計專業教學質量
通過舉辦會計技能大賽,可以考察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實施后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尤其是崗位職業能力。每年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都積極參加會計技能大賽,一方面,希望借比賽的優異成績來顯示學校的教學成果,提高學校的社會聲譽和招生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橫向比較檢驗學校的教學水平,通過比較分析自身的優勢與劣勢,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4]。每年參加會計技能大賽之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都會提前通過任課教師推薦和各種選拔考試選出參賽者,并選派優秀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對參賽學生進行集訓。從以往的集中訓練成果來看,經過幾周的集訓,無論是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層面,還是團隊合作能力層面,參賽學生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決定在2017級會計專業學生中成立大賽班,將以往會計技能大賽的訓練經驗,進一步應用到日常教學,特別是實踐教學中,這樣就能夠充分實現技能大賽和實踐教學相融合,一方面借助會計技能大賽的訓練資源提高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學院技能競賽的水平與成績。
(二)強調崗位素養,培養工匠型會計人才
2016年,在第二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上指出,要“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峰”“讓追求卓越、崇尚質量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通過在頒獎大會上的講話,“工匠精神”這個詞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同時也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除基本技能考核外,會計技能大賽還融入了崗位職業素養的考核,包括嚴禁準確的精神、快速高效的作風、客觀誠信的態度以及靈活應變的能力,這些正是成為工匠型人才必不可少的職業素養。對此,高職院校要重構具備工匠精神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重視職業道德的培養,注重知識的整合、能力的構建和素質的提高,構建三位一體的綜合考量評價體系,從而使畢業生實現“畢業即上崗”,為企業輸送高素質的工匠型人才。
四、基于技能競賽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路徑
構建基于競賽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要構建多學科知識交叉、滲透、融合為一體的“金字塔”知識能力結構,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工匠型會計專業人才[5]。第一部分以專業能力為原則,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整體素質;第二部分重點構建財務會計崗位的職業能力,將工匠精神的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每個實踐環節;第三部分圍繞創新創業的知識技能進行進一步推動和挖掘,以解決創新創業實際問題。
(一)理論課程模塊
第一步要開發職業理論課程模塊,開設涵蓋會計專業基礎理論、會計專業職業道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人文學及信息科學等方面的課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和專業拓展課三個方面。其中,公共基礎課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計算機應用基礎、大學英語、體育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專業課包括會計基礎、財經法規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納稅實務和會計信息化;專業拓展課包括審計實務、小企業會計、EXCEl在財務會計中的應用和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
(二)實踐課程模塊
第二步要重視實踐課程的建設。要基于會計專業工作崗位職業能力的需要,在校內進行小班化的實踐訓練,校外進行頂崗實習,同時開發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財務業務一體化等實訓類課程,提高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6]。
(三)創新創業課程模塊
第三步要打造創新創業課程。基于學生創新創業的發展需要,學校可以開設創業投資、營銷管理以及商務談判這一類的課程,同時采用校內校外結合、選修必修結合等多種形式,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財經應用寫作、市場營銷、創新創業等課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
五、基于技能競賽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實施與提升
(一)將比賽貫穿教學全過程
會計技能競賽能夠體現會計職業崗位對畢業生實際職業能力的需要和職業教育的基本理念。可以將技能大賽作為切入點,對會計專業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研究出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與需要的職業技能模式。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既可以模擬會計的真實工作場景,建設相關的學習情境;也可以模擬競賽的真實場景,培養學生的團隊能力及崗位能力,將比賽貫穿教學全過程。
(二)實施“教學訓賽”一體的教學方法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分崗實訓課程以制造業為背景,使用網中網會計技能大賽平臺,采取個人實訓與團隊訓練相結合的模式,增強學生的會計崗位認知,提高其實際工作能力,實現學生崗位素質與企業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會計分崗實訓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個人實訓環節,由學生分別扮演出納、成本核算、總賬和主管,教師進行指導實訓;第二階段為分組實訓環節,學生進行分組實訓,完全模擬會計技能競賽,四人一組分別為出納、成本核算、總賬和主管,進行班級內部實訓競賽,確定期末實訓成績。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充分的組間合作,學生能夠體會職業道德素養的重要,同時學校可以為技能大賽選出更合適的參賽選手,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夠提高學校的比賽成績[7]。
六、結語
基于會計技能大賽的比賽要求,通過構建多學科知識交叉、滲透、融合為一體的“金字塔”知識能力結構,打造注重工匠型人才培養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弊端,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工匠型會計專業人才。
作者:李庭 尹建新 陳欣星 單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