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開放教育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開放教育較之普通高校教育最大的區別就在于開放性,開放性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實就是學習者個性需求的滿足。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指導下的教育工作要求重視學習者個性學習需求,探索適合開放教育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是開放大學建設的內在驅動力,實用性、創造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本文探討研究的目標。
關鍵詞:個性化;教學模式;開放教育
一、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的界定
個性化學習是要讓學習者居于教育系統中心,個性化教育體系應該貫穿教育始終,讓學習者更多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想學什么以及怎么學習,讓學習者掌握更多的主動權,這樣理念指導下的學習模式讓學習者更高效的接受教育。個性化學習是通過自我實現、自我提高和自我發展實現個人的發展,學校和教師應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習者積極、可靠、和具有自我激勵傾向,所以推動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是符合教育職業道德要求的。開放教育是公民終身學習實現的最佳途徑,讓教育資源多元化,但是僅僅提供平等多元的教育平臺是不夠的,還要提升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習資源需求者的重視,認識到“每一位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的核心是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無論是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選用還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都要圍繞著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和天資來構建和思考的教育體系,力求達到最優的教育效果,而這種教育效果不是單獨的追求知識的灌輸,而是要達到學習技能掌握、學習內容豐富、學習過程生動。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既要追求高質量的專業水平,也要重視長期持續學習、以及深度參與。需要注意的是,個性化學習不是簡單的個別化學習,個別化學習強調的是以“個人”形式,脫離集體的學習模式,個別化學習模式阻礙了學習者的社會或者集體的交往,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個體又很消極的影響。個性化學習強調的是學習者在集體中學習,尊重個體的獨特要求和風格等需求,所以個性化學習也不是簡單的將學習者扔到集體中任其獨自冥思苦想。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是要根據學習者的智慧、心理、知識以及社會背景,確定個性化的學習目標和需求,教師根據學習者個體不同學習方式調整教學的一種呵護個體天資的教育模式。
二、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
目前,開放教育教學實踐中,還是以大規模的知識灌輸和個別化教育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習者的個體需求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缺乏個性化學習的導向意識、課程設置以及教育教學方法,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很多根本上的區別,具體體現在:
1、教師角色定位不同
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基本上在課堂,對學生進行知識的主動灌輸和管理,教師的教學占有主導地位。即便是在個別化教育下,處于課堂外的教師也僅僅是遠程教育的引導者。而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對教師本人在課堂內外并無嚴格要求,教師需要具有傳統教學的所有教育技巧和管理能力,同時也必須具有同其他教師以及各種教輔人員包括教學助理、監護人、引導者、輔導人員以及其他滿足學生特殊要求、增強學生能力,開拓學生視野的人員。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下的教師能力和素質較之傳統教學模式要求提高很多。
2、學習效果評價標準不同
傳統教學模式下,對學習效果評價大多局限于知識的辨識和掌握,學生的成績顯得尤為重要。為了這樣的學習評價標準,教師都是在考慮課堂上大多數學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盡量的提高成績,這就會出現教師大規模灌輸知識或者遠程發號施令,指引學生盡快的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而機械的教與學模式實現的教育往往僵滯低效能。過分關注學生平均水平,推進整體向前的教學模式讓天資較好的學生被忽視,學生能力的提升不能實現多元化,只能按部就班跟著教師的引導走,抹殺了天才學生的智慧資源;同時,相對能力較差的學生也存在得不到針對性輔導的風險。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是基于學習者自身條件和需求,長期分享性的標準,成績不是衡量學習者的重要標準,更致力于個體潛力開發,特別是個人學習技能的提升,以及創造力和社會能力等都囊括在內的綜合性素質教育。在這種評價標準下,教師會更重視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和興趣,有針對性地排除學習中的阻礙以求是個體熱愛學習這件事。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的教師負責監控學習者每一個階段的動態,各與不同個體所需要的支持,針對不同學生制定有區別的教學方案,教學手段和內容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面對較強的學習者就可以給額外的發展和增強活動效果所需的教學資源,而相對差一些的學習者也會獲得額外的教學幫助,達到平均水平。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中占優勢的教育不再是面向整個班級的教師教學,也不是信息通訊技術及遠程學習系統提供的資源教育,而是利用整個集體、教輔團隊和個人的資源整合,根據目的和需求的變化而適時調整的動態教學模式。
3、教學資源設計理念不同
傳統的教學模式所需要的教學資源一般是根據教學大綱制定的國家必修課程,其中也會有一些學習者自有選擇的內容,但學生的權利也局限于決定何時、何地、學習的內容而已。傳統教學主要以講授為主,實踐教學相對較少,即便設置了實踐教學,往往實際效果也不理想,很大原因是實踐教學設置模板化,不能和學習者的需求相結合。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的教學資源保留國家課程框架,向學習者推薦學習研究的方向和原則,在此基礎上要對原有的課程資源進行壓縮,給學生提供多層次的資源。同時,要配套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實踐性教學環節,要求根據社會各個體需求,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三、構建新型開放教育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
1、轉變教師教學理念
以滿足學習者個性需求為目標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要轉變在教學中的角色,由傳統的主導性地位向輔助性方向轉變,這就需要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教學不再是簡單的教與學,教師和學校應該是學習的服務者,為學習者提供盡可能多選擇的教育資源。教師要具備對促進學習者進步有積極作用的敏銳觀察力,可以根據數據判斷教學過程中個體的接受程度和當時最急迫的需求,能夠幫助學習者明確目標并指引其如何最好的實現。
2、確立多元化學習效果評價標準
學習效果評價標準的確立應該依照學生潛力是否提升為原則,標準不能為簡單的成績判斷。確立多元化學習效果評價標準是構建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種多元化學習效果標準首要的是按個體需求和實際情況來制定不同的標準。每個個體都應該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效果標準衡量辦法,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具體來說主要有:知識的接受程度、創造力的提升、社會實踐性的增強以及邏輯思維方式的進步等幾個主要方面。
3、整合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教學資源
改變傳統教育資源老舊、脫離現實、模式化等問題,重新整合資源,建設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教學資源。讓學習者在學習中有更多的適合自己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的資源選擇。個性化學習模式的新型教學資源的整合要做到:第一,個性化的課程設置。課程的設計要有內在價值的理解和能力,為全體學生設置高期待和挑戰性的學習目標的同時,要根據個體差異,提供不同的時間、方式、資源等支持和幫助。第二、課堂外多創造有利于個人創造力的機會,為能力強者拓展學習范圍,也為較差者提供更多的可選擇的發展機會以刺激其未被發現的潛能。第三,提供更靈活實用的教材。根據國家課程要求,可以修改課程框架,壓縮精煉之后為學習者提供學習的主要方向,課堂結合線上教育共同教學,為學習者提供多層次的知識資源,滿足不同個體的具體學習需求。第四,設計真正符合個體需求的實踐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設計要重視學生的知識水平、家庭背景、社會道德價值觀等問題,不再單一性設計模式化的實踐教育。學校、社會和家庭共同聯合,為學習者提供多樣化的實踐教育活動。比如師范類的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愛好、知識能力等選擇接受幼兒園、義務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或者商業培訓等多方面的實踐教育,讓學習者從多個機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才能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是教育教學創新最好的嘗試,是以人為本價值觀的體現。開放教育中認真研究和探索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積極引入真正的教學實踐中來,對公民終身學習、整個社會的教育資源合理優化以及教育公平等問題都有很積極的作用。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也是致力于構建一個既是大眾的、又滿足個體需求的教育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劉莉.開放大學:戰略轉型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中國遠程教育學術論壇”綜述[J].中國遠程教育,2012,(11).
[2]姜新生.個別化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27。
[3]龔正行.學習方法指導[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
[4]于泳.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高中數學教與學月刊,2006,(7)。
作者:任慧超 單位:吉林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