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業旅游促進礦產資源城市經濟轉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礦產資源型日益嚴重,礦產資源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隨著開采的深入,礦產的儲量也隨之降低。目前,我國已經有69個城市被認定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礦產資源幾乎枯竭。許多資源枯竭型城市陷入了經濟發展的困局,由于多度開采,部分城市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使得這些城市的發展進入了惡性循環。如何實現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是當前迫切待解決的問題。工業遺產旅游作為一項能夠實現開采后的礦山工業遺產再利用的一項舉措,是解決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方向。
但目前我國各資源枯竭型城市在旅游業開發方面效果不理想。針對以上問題,2014年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力發展工業遺產旅游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從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重要途徑、從國際經驗看資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轉型、撫順工業遺產旅游發展與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調研報告、阜新市發展工業遺產旅游促進城市轉型戰略研究報告、焦作旅游業發展與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調研報告、云南個舊利用旅游業帶動城市轉型的實地調研、石嘴山利用旅游業帶動城市轉型研究報告、法國洛林工業遺產旅游案例研究報告、世界工業遺產旅游發展脈絡研究及對我國資源型城市發展、阜新工業遺產案例幾個方面對工業旅游促進礦產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進行了論述。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原有經濟主導產業為礦產資源開采,礦產工業經濟占比超過50%以上,隨著礦產資源的枯竭,這些城市面臨以下問題:(1)生態環境污染;(2)產業布局單一;(3)經濟發展滯后;(4)經濟增長粗狂;(5)就業壓力大。因此,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過程中,要選擇可持續發展性較強的產業,解決當前礦產資源的枯竭帶來的障礙和現有人員就業問題。工業遺產旅游作為一種能夠充分利用廢舊工業礦產廠房、設備的營銷方式,具有兼備工業文化、文明以及休閑旅游的功能。
本書從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問題、工業遺產旅游的空白與機遇、當前工業遺產旅游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對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途徑進行了分析,本書認為工業遺產旅游能夠充分利用現有廢舊工業設施,將廢舊的礦產工業遺留資源轉化為新的生產力。我國的部分資源枯竭型城市已開展了工業遺產旅游項目,但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文化深度不夠,只是簡單的參觀工業流水生產線,游客的參與感、藝術感受、文化感受得不到提升,影響了工業遺產旅游的發展。結合國外工業遺產旅游經驗,本書提出工業遺產旅游開發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提升旅客的體驗。一是開發博物館式旅游模式,充分利用礦區現有資源,保持原有大型設施,利用原廠工人擔任導游提升游客的歷史感與認同感;二是來發主題公園模式,將廢棄廠房開發為融入娛樂因素的主題公園,滿足年輕游客的娛樂感受同時,為年長者提供回憶往昔的感受;三是綜合型開發模式,將礦區開發為綜合性娛樂旅游區,如將礦車開發為代步工具,將礦坑開發為人工湖,配套多種娛樂設施,滿足游客需求。撫順、阜新、焦作、個舊、石嘴山等城市開展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工業遺產旅游建設,在工業遺產旅游方面雖取得了進步,但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基于工業遺產旅游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重要性,結合本書所闡述的理論,對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工業遺產旅游未來發展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工業遺產旅游認知的審視,目前存在我國很多資源枯竭城市認為受資源匱乏等問題影響,開發難度較大,無法吸引游客的誤區。然而,資源枯竭城市又有著歷史發展遺留的傳統意義旅游資源,這些資源包括礦區遺跡、工業文化等有著一定的歷史淵源與情懷,那些銹跡斑駁的礦區設備記載著地方經濟發展,能夠引起游客的共鳴;第二,深入開展工業旅游遺跡的內涵挖掘,根據市場需求結合工業遺跡現有狀況,對工業旅游的特征進行準確的定位,對于不同的文化,調整旅游開發形式,形成多元化的工業遺跡旅游,實現文化底蘊的升級;第三,工業遺產旅游項目的把控,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要摒棄傳統工業旅游的單一模式,開發多元化、滿足不同人群需要的旅游項目,通過對項目的分析與把控,準確的定位工業旅游方向,以市場去修為切入點,選擇效果最佳的旅游產品。
工業遺產旅游的開發有利于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實現了廢棄礦區的資源化,促進了工業遺產保護,豐富了旅游產品內涵。由于工業遺產旅游開發的其特殊性,我國的工業遺產旅游開發仍有較長的路要走。《大力發展工業遺產旅游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探討了資源枯竭型城市工業遺產旅游開發的理論與典型案例,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可為工業遺產旅游的開發提供借鑒。
作者:張園 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