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道德法制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首先明確了新課標下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的必要性和教學要求,然后闡述了新課標下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策略,包括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的內容要生活化,注重回歸生活實踐;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過程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要組織開展各種實踐活動。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注重回歸生活實踐
小學生處于生活與學習的初級階段,缺乏一定的生活經歷,在小學道德與法制基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能夠充分保證道德與法制教學課程的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進而促進小學生基礎道德價值觀與法制思維體系的形成。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是對基礎教材內容的進一步延伸,這一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結合道德與法制課程的基本教學特征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將教學內容與小學生日常生活相結合。例如,在教導學生學會感恩這一過程中,教師單純地引導小學生學會感恩,可能無法幫助小學生理解感恩的真實意義和情感,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父母辛勤勞作的場景或從其生活經歷出發,讓小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父母的辛苦,進而產生感恩父母的情感,獲得感恩這一復雜的情感體驗。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有助于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而學生只有真正地理解教學內容,才能逐步形成正確、全面、完整的道德價值觀和法制觀體系。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道德與法制課程中教學內容的生活化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滲透。從課程特征來看,新課改推進下教師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和教學風格的多向轉變是實現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基礎,因此教師需要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才能更好地引導小學生道德價值觀和法制觀念的構建。具體來講,教學方法的創新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展開。一方面,教師結合新時代下互聯網的發展特征和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在教學過程中以多媒體為載體,通過多媒體動畫教學的方式來詮釋教學內容,幫助小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常見小事,在課堂教學中模擬情境的創建,再結合教學內容來實現對小學生的基礎教育,引導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構建自己的思想價值觀和法制觀體系[2]。
三、組織開展各種實踐活動
組織開展實踐活動是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的必然選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將實踐活動與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內容相結合,能夠加深小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幫助小學生豐富生活體驗,加深小學生的對思想道德觀念的認知。在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的內容拓展到課外實踐,結合小學道德與法制每一節課的主題,設置相關的體驗、調查活動,讓小學生在切身參與中去感受、體驗教學內容,這樣他們才會真正地明白這些知識的意義。例如,“這些是大家的”是“我們在公共場所”這一單元的第一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校園公物小調查”活動,讓學生走訪校園,認識學校里的公物,感受公物和“我”學習、生活之間的關系,并了解公物的使用情況,發現“愛護公物”的問題,產生對這一問題的關注。通過這一實踐活動,教師在引導學生在尋找和思考中探索愛護公物的方式的過程中,達到了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的教學目標[3]。綜上所述,對小學生道德與法制教育的培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要求與小學生的基本特征來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谛抡n標對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要求與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從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幾個方面入手,對小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生活化延伸教學,并及時進行實踐反饋,通過課程教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來強化小學生對思想道德和法律的理解,以此來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敏.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討[J].華夏教師,2018,111(27):69.
[2]史淑超.借助情境創設,提高小學生道德與法制教育效果[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9):119-120.
[3]王文娟.談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中的安全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55.
作者:劉堃 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寧安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