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是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緊密聯系實踐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對網絡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具備組建小型網絡的能力。按照目前用人單位的需求,對學生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要求是越來越高,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明顯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迫切需要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路來突破這一瓶頸。本文探討了慕課和翻轉課堂的基本概念和內涵本質,并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闡述,進而提出了如何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這門課程當中將二者相互融合,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動手能力。
關鍵詞: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
1基本概念
1.1慕課
MassiveOpenOnlineCourse,英文縮寫為MOOC,翻譯過來就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簡稱慕課,最早是在本世紀初由美國學者提出來的,這一概念的提出在世界范圍內極大的促進了教育教學體系的變革。按照字面上的理解,慕課是一種全新的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可以為用戶提供大量的實時在線課程,不僅受眾人數較多,而且課程種類也較多。慕課的資源都是共享和開放的,用戶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隨時隨地的進行訪問,這樣在為用戶提供學習機會的同時,也為用戶提高了學習效率。目前隨著慕課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積極投入到慕課的制作與研發當中來,不少高校甚至已經開設慕課,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修學分,但目前多數為選修課程。慕課的主要特點可以歸納為規模性、開放性、資源優質、以學習者為中心等等。
1.2翻轉課堂
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翻轉課堂的最大不同點就是教師不再是課堂上的主體,主體變成了學生。在傳統課堂上,教師教授知識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并且是學習知識的唯一途徑,教師教授什么,學生就學習什么,授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自身的水平,整個教學過程中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而在翻轉課堂上,課內外的時間發生了調整,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了學生,教師將事先制作好的慕課或者互聯網上的優質慕課分享給學生觀看,通過教學視頻指導學生主動學習,進而把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用于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學習,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的難點,保證學生對知識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回歸到了課堂的本質,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完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符合教育的本質。
2慕課與翻轉課堂之間的關系
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二者的結合也在我國的教育界引發了極大的關注,二者之間的關系可以定義為相輔相成的關系。慕課為學生和翻轉課堂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都是貼近學習內容的資源,又或是一線名師的優質資源,學生通過課前學習可以發現重點或難點,并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交流。教師在翻轉課堂上進行教學會和學生之間進行良性互動,收集學生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將其制作成慕課,方便學生在課后進行跟蹤學習。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都得到了提升,學生提高了學習效率,教師提高了教學水平。
首先,利用慕課開展課前教學內容。教師在開課之前應該提供本次課程教學內容的參考教案,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出教學要達到的實際目標,然后制作或者搜集符合本次課程內容的慕課,用于提供給學生進行課前觀看,提供的視頻長度最好控制在十五分鐘以內,視頻內容要做到簡潔明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有的放矢。課前學習準備是評價慕課教學效果的前提和關鍵因素。其次,教師要緊緊圍繞慕課的內容來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設計。翻轉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在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合理組織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流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適時引入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合理安排學生進行問題討論,在明確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往下學習,讓翻轉課堂能夠順利進行。最后,教師在應用慕課進行翻轉課堂教學之后,要勤于反思。教師在構建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要善于發現和總結問題,然后再將問題的解決方案融入到下一輪的慕課制作過程當中。這樣在教師自我能力提升的同時,也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利用慕課資源,將翻轉課堂作為知識學習的檢驗場所,進一步改善學習效果。綜上所述,教師在構建基于慕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應該做好課前慕課的制作和教學資料的準備工作,再緊緊圍繞慕課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流程,讓教師和學生在翻轉課堂上進行自我迭代,不斷提高各自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時候不斷進行反思和總結,從而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杰輝.基于MOOC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4(06).
[2]易慶竑.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及其教學結構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04).
[3]易禎.大數據時代翻轉課堂的再解讀[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5(10).
[4]潘炳超.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高校教學的實驗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5(03).
作者:蔣磊 單位:南京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