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影視類專業教學管理方法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學管理是培養人才、提升學校競爭力的強有力手段,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內容。本文以影視類專業的教學目標為基礎,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最終目的,探索影視類專業教學管理的方法與對策,以為文藝界輸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健全人格、良好文化素養和人文關懷,專業素養過硬的影視人才。
【關鍵詞】影視類專業;教學管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人民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對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此相適應,人民大眾對文藝作品的質量、品位、風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今后,不僅要在物質生產上有平衡充分的發展,而且要在文化藝術領域有更高水平的供給,只有優秀的文藝工作者才能創作出優秀的文藝作品,這就對文藝工作者的能力有了更深一層的要求,藝術類專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影視作品是文藝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創作質量直接影響了文藝風向。影視類專業學生作為文藝界的堅實儲備力量,擔負著文化繁榮的重任,因此,影視類專業教學管理成為了許多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難點,完善目前影視類專業教學管理的方法是實踐的重要方向。
一、影視類專業教學管理目標
按照《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中的規定:“學校藝術教育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培養現代化、與世界接軌的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為目的,通過課內外的藝術實踐,因地制宜講究實效地進行藝術教育活動,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弊裱艘幎?,當前我國高校針對影視類專業學生所展開的教學管理的主要目標便是:其一,掌握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內容、基本立場和基本觀點;其二,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熟悉國家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其三,具備健全人格、良好文化素養和人文關懷,具有正確的職業道德、職業操守、社會服務意識與公民責任感;其四,具備深厚的藝術修養功底和文藝鑒賞能力;其五,系統掌握影視創作的基本規律和熟練的視聽表達能力。
二、影視類專業教學管理模式
影視類專業歸屬于藝術類教育體系,眾所周知,藝術類教育體系有著明顯區別于其他教育體系的獨特性。一切教學模式都以最終培養目的為基礎條件,藝術類專業因培養目的與其他專業不同,其教學管理也顯現出更加“藝術化”的特征。主要表現為注重思維與創意、把握實踐活動、追求個性發展、明確系統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內容、保證良好的教學環境。
(一)拓展思維與創意
思維與創意是影視類專業的重要培養目的。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達到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影視類專業學生的日后就業方向是從事文藝工作,而文藝作品是創作者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所以影視類專業在教學安排上對教學方法的要求更為嚴謹,它不同于其他普通文史或理工方向的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單一講授輸出,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路及創作理念,時刻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可以創作出富于創新、形式多彩的作品。影視類專業的課堂以學生為主導,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課堂為避免說教填鴨式教學,大多采取小班授課和分組作業的模式,減少課堂人數,再將學生分為一個個更為小型的團體,這使得老師可以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質和需求。同時,小組制的設置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中潛移默化地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討論能力。影視類專業課堂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激情,提升課堂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享受中創作。課程的教學內容方面,以啟發學生的創新思路為核心要義,鼓勵學生自由創作,打破思維定勢,在學生的創作環節中自然地傳授基礎理論知識和創作技術手法。教師對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方式的啟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視類專業老師注重因材施教,對學生的創意采用“鼓勵代替打擊”的方式,使學生形成其特有的創作思路。在學生為主導的影視類專業課堂上,學生取代老師成為了課堂的主角,課堂采用“學生說,老師聽”的答辯模式,學生站上講臺講述自己的創作思路、靈感來源和創作過程,老師在適時監管和指導的前提下任其自由發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一定要擺脫舊有的學徒式教學模式,始終堅持將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及思維能力作為高校教學的首要目標。
(二)確立產學研一體的實踐模式
實踐是影視類專業的第一教學模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是所有學科門類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遵循的基本原則。相較于普通專業以理論基礎學習為主要的課程內容,藝術類專業更注重理論在實踐中的實際應用。實踐課時在大多數影視類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中都占據了主要地位。因此,加強對影視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管理至關重要。缺乏必要的校外藝術教育活動是當前影視類專業教學安排的通病。由于課時有限、經費不足和學校支持不夠等方面的問題,大多數高校都選擇將教學場地放在了校內教室中,忽視了校外實踐對學生的驅動作用,學生的學習活動受到了明顯的局限和束縛,這種現象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經驗積累造成不利影響,學生對影視創作的流程和細節的把握停留在校內小組作業甚至是書本內容上,以致無法保證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銜接過渡。因此,高校對影視類專業學生的實踐課程安排,除了校內基礎教學外,還應積極聯系校外社會資源,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校外藝術教育活動結合起來,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實踐教學或參加線下展覽等,如與企業方簽訂實踐基地與實習合約,高校為企業提供人才,企業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可以選擇到優秀的應用型人才,進而增強其行業競爭力。企業為高校學子提供實踐場地和機會,不僅能增強藝術類大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能力,更能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對行業的了解也得以進一步加深,為日后的就業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影視類專業相比其他專業而言,更加注重實踐的教學管理。
(三)追求個性發展
追求個性發展是影視類專業的特色教學理念。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文藝工作應當遵循的基本方針。由此可見,文藝工作者應該保留自己的個性,敢于發出自己的聲音,在影視作品創作上既要有普遍共性,又要有鮮明的個性,實現共性與個性的完美結合。影視類專業學生作為未來的文藝工作者,具有個性鮮明、思想開放、感情豐富的特點,他們的想象力天馬行空,并善于將個性思維與領悟轉換為藝術創作,即“有感而發”,這種感性主義的存在極易受環境的干擾而影響情緒,造成波動。普通的教學模式往往采用講述式、談論式、指導式等常規教學方法,這樣就不可避免地面對枯燥雷同理論知識的單純輸出問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不容樂觀,長此以往,甚至會對學生的思維和格局有所禁錮,影響其藝術創作時的廣度和深度。因為藝術往往需要靈感來支撐,所以為保證藝術的生命力和創作力,高校在影視類專業學生的教學管理模式上應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呵護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在創作教學中以鼓勵創新為主,倡導學生打破常規界限,突破尋??蚣?,避免打擊學生的另類,增強學生的作品自信,使學生的個性與能力得到充分融合,以保證作品活力和學生能力的長足發展。此外,在文化市場文本高度雷同和抄襲風氣盛行的當下,“千人千色”的個性化發展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抄襲率,讓學生敢于發出自己的“聲音”,進而促使文藝產業的“百花齊放”與“百家爭鳴”。
(四)明確培養目標與內容
明確系統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內容是影視類專業的關鍵教學環節。為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影視類專業應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系統的人才培養內容,遵循我國教育主管部門所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和《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中的相關要求,尤其是《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中所提出的“學校藝術教育要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使學生在掌握藝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能夠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樹立終身學習的意愿,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文化修養,開發自身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倳浽赋觯骸扒嗄昱d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敝挥芯哂姓_積極價值取向的青年人,才能堅定不移地向著國家發展道路前進,愿意相信國家和民族有著遠大的未來,并為之奮斗。學生是祖國的寶貴后備力量,而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及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信息的爆炸傳播增加了學生受不良信息誤導的風險。高校在教學管理方面應將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與塑造學生的良好道德觀念相結合,在進行影視藝術知識教學的同時,對學生的思想情感、倫理道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進行正向引導,健全學生的思想心理建設,樹立正確觀念,培養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塑造積極完善的人格?;A知識能力教學與個人思想心理引導并行,二者互為教學目標的表里兩面,相輔相成,協調統一,共同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和道德觀念的協調發展。
三、結語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綜上所述,只要我們不斷增強對藝術類專業教學管理特點的認識,建立合理的教學管理制度,以思維與創意為重要培養目的,以實踐為第一教學模式,以追求個性發展為特色教學理念,確立明確系統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內容,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探索出一套高校藝術類專業教學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就一定能推動高校藝術類專業教學管理改革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申婷.普通高校非藝術類學生音樂教學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6.
[2]陳宇暉.藝術類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5.
[3]付梅.我國地方性藝術院校教學管理運行機制研究[D].云南大學,2010.
[4]張德誠,潘力,劉海麗.高校藝術類教學管理的特點和實施辦法[J].考試周刊,2010,(02).
[5]劉振華,鄭藝.遵循藝術教育規律打造藝院辦學特色——吉林藝術學院近年來教學管理改革回顧[J].現代教育科學,2008,(09).
作者:趙屹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