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是以課題研究的形式對高職院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探索研究,主要以課題研究的脈絡展開,經過課題的一系列解決的問題,最后提出了高職院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探索研究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能力;教學探索
1課題概述
計算機等級考試是多數高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理工方向學生必修的計算機基礎考試課,但計算機等級考試是否是符合現今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需求呢?通過對武漢幾所高校的調查表明發現如下:
1.1等級考試系統的制作和題庫的建設方面不能根據各校不同層次和專業特點,從難度、考試內容等方面區別對待。而無法講授的知識恰恰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必須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知識。
1.2應試教育阻礙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不能符合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最基本知識體系需要。
1.3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科目多樣性欠缺。自計算機等級考試開考以來,科目從未有過大的變化,如表1所示。并且計算機等級一級考試在很多職業院校都指定為MSOF-FICE,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強調的程序設計課程的基礎性,忽視其應用性,并且各個職業技術院校由于職業的不同,各有傾向性和側重點。如何將等級考試與專業培養聯系起來,有利的提高了學生在企業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發展與評價。
1.4同時,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并且出臺了一系列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全國范圍內舉辦職業技能大賽,就是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近年來,各級職業技能大賽舉辦的如火如荼,其展示師生風采,促進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對職業院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結合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在計算機方向的職業技能大賽(如“藍橋杯”、“挑戰杯”等)的引領下,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及實訓條件與設施等方面的改革作了探索與實踐。此改革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實現“教學做一體化”,貼近生產實際和企業要求,成效顯著。如我院學生參加計算機方向“藍橋杯”和“挑戰杯”比賽都獲得了可喜的成績。
2課題研究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原因,找到計算機等級考試、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如“藍橋杯”、“挑戰杯”等)與職業院校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契合點;構建以計算機等級考試為抓手,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如“藍橋杯”、“挑戰杯”等)為引領的高職院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探索研究迫在眉睫。這就是此課題研究的宗旨和目的。
3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①找到計算機等級考試、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如“藍橋杯”、“挑戰杯”等)與職業院校計算機應用能力知識培養的契合點。②構建以計算機等級考試為抓手,以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如“藍橋杯”、“挑戰杯”等)為引領的高職院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探索研究。③如何將計算機基礎教學與等級考試、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如“藍橋杯”、“挑戰杯”等)有機的無縫對接,使高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方向學習內容從知識考核到能力考核、從單一到多樣化的轉變,學習內容在應試率保證的前提下,向信息技術發展、學校專業應用需求、社會需求轉變。
4課題的重點和難點
計算機等級考試、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如“藍橋杯”、“挑戰杯”等)與職業院校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契合點、構建以計算機等級考試為抓手,以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如“藍橋杯”、“挑戰杯”等)為引領的高職院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探索研究。
5研究結論與改進措施
5.1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狀況。等級考試是經教育部批準,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面向社會,用于考查應試人員計算機應用知識與能力的全國性計算機水平考試體系。這個考試目的與應用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不完全相吻合的。因此,有很多職業院校也在努力摸索如何以計算機等級考試為抓手,以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如“藍橋杯”、“挑戰杯”等)為引領的高職院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探索研究,但還沒有絕對成熟的課程知識包和實踐效果資料顯示。
5.2改進措施。基于以上原因,提出以計算機等級考試為平臺,以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如“藍橋杯”、“挑戰杯”等)為引領的高職院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探索研究變得非常有研究價值與意義,建議能以以下幾點為借鑒:①增加教學內容:增加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課時總量。以培訓的形式講授,授課對象局限為高職院校有意愿參加等級考試并且所學科目對本專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計算機此方向的知識為必須的學生。教材建議選用老師根據自己學院學生在專業方向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側重點編寫的教材。②選取新型教材:此類教材不但要淺顯易懂、便于自學,而且對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對計算機等級考試要有指導性,例如使用較好的“案例式”等教學方法,將一些要點和難點以生動、有趣的例題形式穿插在教材之中等等。③通過努力宣傳,在學校內部掀起以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如“藍橋杯”、“挑戰杯”等)為引領的學習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熱潮。④相關部門的支持:比如主管教學方面的教務處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6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組成員將深入各職業院校具體專業模擬實驗操作點,同時通過社會實踐,了解企業對職業類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課題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現場調研法、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等。①現場調研法。到國內各職業院校進行調查,了解各企業對職業類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需求最基本的知識包體系。課程教學探索研究。②文獻分析法。廣泛系統地搜集國內外的研究資料,對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通過對我國不同專家學者論著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為研究本課題提供了宏觀的視野。③問卷調查法。請國內一些職業院校主干專業人員對平時可能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方便的問題進行現場問卷調查,專家填寫問卷的內容,統計分析問卷的結果用來指導課程教學探索研究。
7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①理論價值:此課題以企業對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為準繩,課程教學探索為基準、等級考試和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如“藍橋杯”、“挑戰杯”等)為發展平臺。二者既分工明確又協調統一,服務于學生應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既提高了全體學生的計算機素養,又激發了優秀學生的創新應用潛能。②實踐價值:該研究可以有效解決計算機基礎教學滯后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提高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能力教學水平的整體水平,具有推廣價值。將等級考試、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如“藍橋杯”、“挑戰杯”等)與計算機應用能力協同教學的創新理念,對于解決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具有借鑒意義。實現高職教育以應用型服務區域經濟及行業發展的宗旨。
參考文獻:
[1]孫爽滋,等.大學計算機公共基礎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4(1):78-80.
[2]張森.論我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今后發展[J].計算機教育,2005(10):18-20.
[3]盤煒生.計算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裝備制造技術,2007(3):105-107.
作者:余輝 蘇雪 單位: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