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俄聯合計算機應用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中俄高等教育合作背景
作為中國最大鄰國的俄羅斯,其教育歷史悠久、基礎雄厚,教育規模、水平和質量在世界均名列前茅。中俄兩國的國際地位、歷史淵源、地緣優勢、政治經濟合作等諸多因素決定了兩國在高等教育領域合作的戰略意義與價值。
1.1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現狀與面臨的問題
從1995年中俄兩國簽訂“關于互相承認學歷、學位證書的協議”至今,中俄兩國奠定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合作基礎,創建了優良的高等教育合作環境。伴隨著“俄羅斯年”、“中國年”等交流活動的舉辦,中俄文化教育領域的合作逐步深入。但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時,兩國教育交流合作仍然面臨合作辦學層次低、缺少有效的監控和管理、缺乏必要的相互認知等問題。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在如何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健全評估體系、發揮各自學科優勢、促進高校間科研合作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
通過聯合實訓基地的創建,充分借鑒俄羅斯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利用其成熟的、優秀的計算機應用實訓基地資源,結合國內對實訓基地建設與研究的先進理論,在最短時間內使學生專業技能、實踐經驗、工作方法、團隊合作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與國際型人才具有極其重要的實際意義。另外,2014年,面對全國85%本科院校轉型為職業技術學院的高等教育革命性變革,聯合實訓基地的研究將為新轉型的院校提供完整、成熟的實習實訓教育國際交流體系,為新一輪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2.中俄聯合計算機應用實訓基地的創建原則
實訓基地建設中依據的原則有創新性、適用性、技術性和效益性原則等,結合聯合實訓基地的建設目標和功能,確定建設原則有以下幾點。
2.1利益相關者互利合作原則
聯合實訓基地項目的利益相關者是與實訓技能的存在和發展有直接或間接利益關系,最終影響實訓人才培養目標或受其活動影響的個人或群體,主要包括受訓對象、實訓組織與實施者、企業組織、政府機構等。聯合實訓基地的建設必須理清各利益相關主體的利益訴求,堅持密切聯系的利益相關者互利合作的原則,尤其要堅持兩國家不同層面各利益相關者間的平等合作,這樣才能最終實現不斷提高實訓水平和質量,完成實訓基地可持續性發展的內在要求。
2.3仿真性原則
聯合實訓基地建設要求能夠體現仿真生產現場這一特點,為實訓參加者創設真實、綜合的職業實踐環境,使他們充分體驗技術開發、項目實施、生產實踐的全部運作過程。通過聯合實訓基地的培訓,幫助受訓者逐步具備與未來專業崗位要求一致的技術、技能和技巧,重點培養他們的技術應用能力,縮短或消除他們進入實際工作崗位的適應期。
2.4先進性原則與研發性原則
先進性原則是強調聯合實訓基地實訓項目應緊跟科技前沿,要能夠滿足未來企業的用人需求,要盡可能體現專業領域的新工藝、新技術。研發性原則是指聯合實訓基地應當具備新產品、新技術的設計與研發能力。
3.中俄聯合計算機應用實訓基地模式
3.1國內實訓基地典型模式
在公共實訓基地走入大眾視野之前,國內實訓基地的基本模式主要以在校內建立與產業運作相對應的仿真實訓基地或真實崗位實訓平臺、在校外建立校企聯合或股份制集團化的頂崗實訓基地為主。隨著公共實訓基地模式的逐步形成,目前國內實訓基地模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依托于這三種模式,又逐漸形成了工學結合、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等多種途徑和形式。
3.2國外實訓基地典型模式
當今許多教育發達國家在大學生實訓基地建設中已探索出許多行之有效的發展道路,以德國的“雙元制”、美國的“合作教育”、英國的“工讀交替”、日本的“產學合作”和澳大利亞的TAFE等實訓基地模式為世人稱道。目前國外實訓基地建設的主體模式與趨勢主要體現在加大校企合作方面,關于校企合作組織的研究主要側重于理論研究和組織模式類型研究。3.3聯合實訓基地模式針對IT領域項目外包類多、國際間交流協作頻繁這一行業現狀,借鑒國內外經典實訓基地建設模式,聯合實訓基地采取國內并行、國際間交叉-協作模式。學生實訓過程分四個階段,第一,兩國低年級學生分別在本國校內學習專業基礎理論并進行基礎技能訓練;第二,兩國中年級學生依據自己的專業方向在國內實訓基地進行中級模擬技能訓練;第三,兩國高年級學生到聯合實訓基地進行國際協作、項目研發等高級仿真技能訓練;第四,依托聯合實訓基地進行實際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操作。第一、二為國內并行階段,第三、四為國際間交叉-協作階段。
4.其他策略研究
4.1組織機構與管理制度
針對兩國共同建設的實際特點,聯合實訓基地在建立、健全管理組織機構環節成立了“基地管理聯合體”。基地管理聯合體由中俄兩國相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行業協會共同組成,同時希望得到兩國相關政府機構的加盟與支持。聯合體在完成對聯合實訓基地組織管理任務的同時充分發揮所有成員的優勢,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現多種資源共享,探索院校、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培訓機構的共生化、協約化、規模化的實訓道路。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順利完成聯合實訓基地各項工作的保障。聯合實訓基地應在兩國相關方針政策的支持和指導下,結合基地的建設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制訂契合實際的管理制度。
4.2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國內外對實訓基地的研究成果中,較成熟、可借鑒的人才培養模式有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等。通過對以上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融會貫通,最終確定了一種“綜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以聯合實訓基地為平臺,通過專項測試,將基地中學員按專業實踐能力分類,最高為A類,依次為B類、C類。A類學員側重訂單式培訓,B類學員側重頂崗實習式培訓,C類學員側重工學交替式培訓,高一級學員對低級學員可進行配對式指導示范。學員可有學員、員工、指導教師等多重身份,通過不同角色扮演與角色轉換,進行多方位的學習實踐,從中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的訓練。
4.3師資建設
聯合實訓基地要建立多元化用人機制,對中方教師側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對俄方教師側重“雙師型”教師的引進。師資建設過程中堅持“培養骨干、引聘名師、多方結合、專兼結合”的建設理念,注重提高教師素質、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強對教師實踐能力培養與提升,兼顧實訓基地教育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研究與創新。
4.4實訓教學體系建設
高校課程體系應以實訓基地為平臺,以企業崗位需求為核心,形成一個學校、企業、實訓基地合作建設的開放型體系。實訓教學體系的建設應與高校課程體系建設相結合,互為依托、相互促進。在實訓教學體系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匯聚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的智慧,在全面調研學生需求與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重新審視高校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逐步修訂完善課程教學目標,從而進一步達成實訓教學目標的實現。以借鑒國內外較成熟實訓教育研究成果為基礎,隨著聯合實訓基地建設的逐步深入,在準確界定聯合實訓基地理論內涵、實訓項目與實訓內容、實訓評估體系形成等方面還有待做進一步的研究。
作者:韓雪 單位:黑河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