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普通高中新入職教師教學能力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師的教學能力對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影響。本文通過對35名新入職教師以及1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從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評價與反思能力、教研能力四個方面描述了新入職教師教學能力的現狀,分析了造成新入職教師教學能力欠缺的原因,進而提出了幾點可行的建議:高師學生和新入職教師自身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學校要增強新入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提高入職培訓的質量。
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根據一定的教學知識和技能,順利完成教學活動所必須的,并直接影響教學活動質量和效率的個性心理特征,是以智力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綜合[1]。教學能力作為教師職業的核心能力,是教師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表現,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及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發展。普通高中新入職教師的教學能力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為此,本文選取了XX縣第二中學的新入職教師及其所帶班級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35份,其中教師卷35份,學生卷100份,回收率為100%。經統計,有效問卷130份(其中教師卷34份,學生卷96份)。
一、新入職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及其分析
1.教學設計能力現狀分析
教學設計能力是教師在課前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優化組合的能力,是一種周密計劃和詳細安排的能力,是教師必備的一種能力素質。
(1)教學目標設計中對知識與技能目標的達成考慮不夠
新入職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時,對于知識與技能的考慮(65%)低于過程與方法(8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80%)的考慮。這種教學目標的設計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
(2)教學內容設計能力欠缺
①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從表2可以看出,只有44%的新入職教師對于教材內容有較好的理解,41%的新教師對于教材內容基本理解,12%的教師對于教材內容的理解相對淺顯,對教材內容有深入獨特的理解的教師僅有1人,占調查總數的3%。這表明,有53%的新入職教師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鉆研教材內容。②對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不盡如人意從表3(見下頁)中發現,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確定重點難點的方法不同。“根據自己的理解”“與其他教師共同討論”來確定重點難點的教師人數共有23人,占調查總數的70%,15%的教師對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只參照參考書,15%的教師是直接借鑒其他教師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此狀況表明,65%的教師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把握不盡如人意。
2.教學實施能力現狀分析
教學實施能力主要是指教師依據教學設計,利用教學媒體和技術,與學生展開交流和溝通,協調和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是教師教學能力結構中的核心組成部分[2]。
(1)導入、板書和運用教學方法的能力欠缺
①導入和板書能力欠缺從表4可以看出,有46%的學生認為教師的導入技能一般;32%的學生認為教師的導入技能不太好甚至不好;23%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板書不太好或不好。②運用教學方法的能力須要提高表4中,認為教師運用教學方法的能力不太好和不好的學生共有25名,占調查總數的25%。說明教師運用教學方法的能力須提高。
(2)運用技術手段表達的能力有所欠缺
調查結果顯示,46%的學生認為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表達的能力很好,能利用多媒體等進行教學、很好地呈現教學內容,同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54%的學生認為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表達的能力一般、不太好或不好。這表明,新入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表達的能力須提高。
(3)師生交往能力欠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能力欠缺
調查結果顯示,50%的學生認為教師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能力一般,13%的學生認為教師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能力不太好;9%的學生對教師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效果持否定態度。認為教師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能力一般、不好或不太好的同學占被調查人數的63%。這說明新入職教師在師生交往方面的能力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能力確實有待提高。
3.教學評價與反思能力現狀分析
教學評價能力是指教師對教學的價值進行評價的心理特征,既包括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即學生的學業評價,也包括對自我的教學評價。教學反思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教學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認真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綜合能力[3]。
(1)教師對自己的反思與評價的能力有所欠缺
調查統計結果表明,有56%的教師認為反思評價對自己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有41%的教師認為反思評價對自己的教學有點幫助,此外,還有3%的教師認為反思評價對自己的教學幫助不明顯。這說明,44%新入職教師不會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與評價。
(2)對學生的評價注重考試成績
調查結果表明,教師和學生對此問題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認為其評價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占71%,注重學生的課堂表現占24%,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僅占5%;而學生認為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注重考試成績的占48%,注重課堂表現的占17%,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占35%。這一差異表明教師思想上對學生的評價注重全面發展,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傾向于用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
4.教研能力現狀分析
教研能力是指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調查顯示,56%的教師認為參加教研活動對教學有很大幫助,44%的教師認為參加教研活動對教學有點幫助或幫助不明顯。說明,44%的教師認為教研活動對教學沒有多大幫助。這就要求新入職教師所在的學校要加強教研活動的有效性。綜上所述,XX縣二中新入職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對教師自身因素的考慮不夠,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不夠重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對重難點的確定方式不盡如人意;在教學實施中,導入、板書與運用教學方法的能力欠缺,師生交往能力須要提高;在教學結束后,新入職教師對自己教學的評價與反思能力不足,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評價能力還有待提高;最后,新入職教師的教研能力也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
二、新入職教師教學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1.新入職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不足
實踐性知識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形成的課堂情境性知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等方面的方法論知識。由新入職教師教學能力現狀的調查分析可知,其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反思評價能力、教研能力都有一定的欠缺。這表明:新入職教師在入職前和入職后,比較缺乏實踐與鍛煉,實踐性知識欠缺。
2.新入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欠缺
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不僅影響教師教學工作的質量,左右著學生的發展方向,而且對教師自身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問卷調查“您選擇教師這一職業的第一原因是什么”,“發自內心喜歡選擇教師職業”的僅占33%,出于“教師職業比較穩定”而選擇的占被調查教師的35%;“父母的選擇,巧合下成為教師”的占32%。同時,當被問及“您為成為一名教師而自豪嗎”,有29%的老師認為很自豪。偶爾自豪和無所謂的新教師占33%。可見,在目前就業普遍困難的社會背景下,很多人選擇教師職業并不是發自內心對教師職業的認同和喜愛。因此,教師職業認同感的欠缺直接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3.入職教育培訓不到位
(1)培訓未落到實處
崗前培訓是教師適應教育教學崗位的需要。許多新教師因沒有得到良好和有效的入職輔導,未能快速地完成從學生到合格教師的角色轉變,既影響了學校的教育質量,也影響了自己專業發展的進程。據訪談了解,100%的教師都參加了上崗培訓。但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2%的教師認為上崗培訓對其教學有很大幫助,56%的教師認為上崗培訓對其教學有點幫助。可見,該校的上崗培訓不到位或流于形式,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2)培訓形式單一調
查結果顯示,該學校對新入職教師的培訓主要是通過上公開課(100%)、讓有經驗的教師聽課評課(100%)、聽其他教師的課(88%)、校際交流(88%)、召開教研活動(88%)、配備指導教師(59%)、在職進修和脫產培訓(18%)等途徑來進行的,也就是以“師徒結對”的“傳、幫、帶”為主,形式比較單一。指導教師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有一定的局限,直接影響新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此外,由于經費和教學任務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新入職教師缺乏外出進修和脫產培訓的機會。
三、有效提高新入職教師教學能力的對策
1.高師學生和新入職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
高師學生在校應積極參加學校開設的各類教育實踐課程,如教育見習、實習活動;重視微格教學,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經驗,建構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性知識。同時在實踐活動中培養自己的反思性、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習慣。對新入職教師而言,教學研究與反思是提高其教學能力、改進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新入職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研觀念,在教研中深入思考教育教學問題,洞悉教育教學規律,掌握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從而提升教學能力。
2.增強新入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學校應該為教師提供優良的教育環境,努力改善教師工作條件,為教師的成長創造平臺,增強其職業認同感,提高教師的敬業精神。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為新入職教師搭建教育教學展示平臺,在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與反思以及開展教研活動等方面提供幫助和便利,不斷改進和提升新入職教師的教學能力,使新教師增強自信心,在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的基礎上實現自我價值。
3.提高入職培訓的質量
學校要積極開展入職培訓,使新教師理解教師的職業特點和要求,了解其權利、義務和行為準則,逐步掌握教育教學技能和科研方法,改變教學與科研脫離的現象;使新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協調發展。學校應運用多種培養方式來提高新入職教師的教學能力,如在職進修、建立新教師檔案使其不斷反思、聘請專家講座、進行校際交流等。此外,還可以加大行政主導的力度,保障入職培訓的人力、物力、財力,使入職培訓可以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宋志英.新課程理念下搞師生教學能力體系探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0(7).
[2]王憲平,唐玉光.課程改革視野下的教師教學能力結構[J].師資培訓研究,2005(3).
[3]魏喜林.論教師的反思能力及培養[J].現代教育科學,2007(5).
作者:韓吉珍1 彭鄧民2 杜維璐3 單位:1.太原師范學院教育系 2.太原師范學院經濟系 3.山西省太谷縣第二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