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健康教育模式對小兒支氣管哮喘治療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研究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兒支氣管哮喘患者(以下簡稱哮喘患兒)超聲霧化吸入治療中的運用價值及可行性。方法選取2016年6—8月在超聲霧化吸入室進行治療的2~5歲哮喘患兒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登記號碼的單雙數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一對一的治療、單向性健康教育模式。以患兒治療過程中的心理反應情況、患兒家長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作為評價指標。結果觀察組治療過程中的心理反應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患兒家長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實施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哮喘患兒對超聲霧化吸入治療的依從性,提高患兒家長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
〔關鍵詞〕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小兒支氣管哮喘;超聲霧化吸入;護理
小兒支氣管哮喘是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而實施健康教育是小兒支氣管哮喘患者(以下簡稱哮喘患兒)治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實施健康教育中,具體的健康教育模式對教育效果以及護理效果有較大影響[1]。2016年6月我科試將互動健康教育模式運用在哮喘患兒超聲霧化吸入治療中,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經無錫市兒童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6年6—8月在超聲霧化吸入室進行超聲霧化吸入治療的患兒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楊錫文主編的第六版《兒科學》中哮喘的診斷標準,首次在我院超聲霧化室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的患兒,年齡2~5歲。排除標準:有嚴重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患兒。患兒家長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根據登記號碼的單雙數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28例,女32例,平均(3.4土1.3)歲;觀察組男29例,女31例,平均(3.2土1.4)歲。兩組一般資料、霧化吸入裝置、用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自入超聲霧化室后,由具備一定專業水平和較好溝通經驗的護理人員對患兒進行治療,同時對患兒及其家長進行健康教育指導,采用一對一的治療、單向性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小兒支氣管哮喘的發生原因、病情變化規律、疾病轉歸及呼吸肌鍛煉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等;護理人員自行設計健康教育及滿意度調查表,當患兒再次來院時或通過電話(或微信)回訪完成調查表。觀察組患兒進入超聲霧化室后3~5例組成一組,邊玩游戲,邊由具備一定專業水平和較好溝通經驗的護理人員對患兒及其家長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健康教育的內容與對照組一致,護理人員在患兒玩耍過程中與患兒及家長互動,并指導家長協助完成治療,這是一對多的健康教育模式。同時建立“喘寶寶微信”平臺,延續院外護理服務。
1.3臨床觀察
(1)兩組治療過程中的心理反應情況: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的患兒為主動型;治療中有緊張、害怕情緒的患兒為畏懼型;不愿接受治療,在家長及護理人員強迫下進行治療的患兒為強迫型。(2)患兒家長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分為掌握并執行、部分掌握和未掌握3種。(3)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分為滿意和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1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治療過程中的心理反應情況比較:觀察組治療過程中的心理反應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家長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比較:觀察組家長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5.0%(57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7%(46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護理人員與患兒游戲互動,可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小兒支氣管哮喘因為反復發作或持續存在癥狀,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極大的負擔,霧化吸入可將藥物直接作用于支氣管的病變部位,不僅可以稀釋痰液、消除炎癥、解除支氣管痙攣并改善通氣,還具有用藥量少、起效快、不良反應少等優點,已成為臨床控制哮喘發作的主要手段[2]。由于兒童心理發育還不夠成熟,在生病就醫治療時會出現不同程度醫療恐懼,這些恐懼降低了患兒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特別是2~5歲的哮喘患兒,其情緒越緊張,咳喘就越加重[3]。傳統的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是由一名家長帶著患兒進入霧化室,由一名護師執行霧化治療,同時進行健康教育;一個陌生的環境、霧化器發出的噪聲、加上疾病引起的不適和用藥的恐懼很容易使患兒產生焦躁情緒而出現苦惱、逃跑、哭鬧、拒絕配合的現象,最終不得不采取強制措施完成治療。觀察組通過護理人員組織患兒玩游戲的形式,緩解患兒緊張、恐懼的情緒;通過小組集體治療的形式提升“榜樣效應”,緩解患兒對治療的恐懼和對醫療環境的恐懼;從而使患兒愉快地配合完成治療。護理人員與患兒家長互動,以促使家長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識:有調查顯示,當患兒出現緊張、哭鬧時,家長對外界信息的接受率往往低于30%,“喘寶寶微信群”的建立,有效填補了傳統健康教育的不足,使護理人員與患兒家長的溝通更簡潔方便、費用低、易操作[4]。此種模式既能起到護理信息共享,如就某個問題發起交流,又能起到個性問題共性化,防范其他患兒可能存在的問題出現,從而提升延續護理的質量。通過微信群的互動,提供在線咨詢護理服務,為患兒提供針對性的病情訪視、用藥指導等延續護理服務;針對性健康教育和防護內容;提供各種兒科常見疾病的科普宣傳知識,提升廣大患兒家長的哮喘防治理念。通過護患微信群的互動,能夠增進護患的溝通,提升護患之間的信任度,進一步提升延續護理質量,更好地促進患兒保持良好的遵醫行為,獲得更理想的護理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過程中的心理反應情況、患兒家長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實施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哮喘患兒對超聲霧化吸入治療的依從性,提高患兒家長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李京鵬,魏紅,李學軍,等.兒童支氣管哮喘社區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華兒科雜志,2014,52(5):353-357.
[2]馬麗.家長參與式互動護理對哮喘患兒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5):909-911.
[3]熊洪,王懷蓮,潘碧,等.健康教育對哮喘患者吸人治療的依從性和療效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7):611-612.
[4]甘家云.護患微信群對哮喘患兒延續護理效果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5,17(7):1447-1449.
作者:杜娜 朱雪鳳 王惠芬 朱海英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院兒童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