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化教學在高職經濟法課程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020年,線上教學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信息化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其中以手機為載體的移動信息化教學方式更是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以超星學習通為例,探討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經濟法基礎課程中如何將移動信息化教學手段更好地予以應用。
[關鍵詞]移動信息化;經濟法基礎;學習通
隨著“互聯網+”浪潮的洶涌而至,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也開始尋求新的突破,移動信息化教學逐漸成為高校教師青睞的新型教學手段。移動信息化教學,實質上是將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教師可以在手機、電腦等移動通訊設備上為學生安排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學生可以在手機上完成課程的預習和復習,打破傳統教學拘泥于課堂的模式,使學生能夠真正利用好手機,為學生和教師打造一個多維立體的教學空間。超星學習通是一款由超星公司打造出品的移動信息化教學客戶端,教師可以在教學平臺上創建教學空間,添加班級、上傳學習資料等課前準備工作均可在教學空間中完成,課上還可以使用學習通的簽到、搶答、選人等功能活躍課堂氣氛,課后還可以通過學習通查看每位學生的課堂參與和得分情況,使教師能夠多維一體地了解學生的動態,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尤其是在2020年,為了維持正常的教學進度,各大學校均采取線上教學方式,傳統教學向新型教學方式轉變的步伐被迫加速,而超星學習通則成為不少教師選擇的教學平臺。筆者從2019年開始在經濟法基礎教學中采用超星學習通平臺,以教學班級為試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高職經濟法基礎課程教學的特點與現狀
(一)經濟法基礎課程教學的特點
1.課程地位重要經濟法基礎不僅是會計專業的必修課程,還是初級會計考試的科目之一。自從2017年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之后,初級會計師證成為會計專業學生的入門級證書,成為其就業的敲門磚,初級報考人數也是逐年增加,該課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2.課程內容廣而雜,教學難度大該課程是經濟與法律兩方面知識相交叉的學科,涉及內容廣泛,知識點繁多且零散,記憶難度大。教學內容涵蓋了法律基礎、會計核算與監督、支付結算、稅收制度等跨度大、實用性強且具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對學生和老師都具有一定的挑戰。3.學生對課程認知片面,且學習主動性不強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薄弱,且普遍存在學習主動性差、自控能力弱等狀況,當面對手機、電腦等誘惑時往往將學習拋諸腦后,特別是碰到難度較大的課程時,難免采取逃避的態度對待。雖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不斷強調該課程的重要性,但是不少學生仍不為所動,認為日后無需考取初級會計證,而不愿意學習,加之課程本身難度較大,從而加深了學生的厭學情緒。
(二)經濟法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
1.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當下大多數教師仍是采取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將所有的知識點以口授的方式傳達給學生,較少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但由于經濟法基礎的課程特點,教師“說”,學生“聽”的方式會使學生很快呈現疲勞狀態,課堂效果會大打折扣。2.教材更新慢,無法適應教學需求近些年,我國的稅收法律制度在不斷更新。例如增值稅法律制度,“營改增”政策從2012年開始試點到2016年5月1日全面實施,稅率也從17%降為16%再降至13%;個人所得稅制度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分類計稅逐步向綜合計稅轉變,稅率和征收管理也隨之變革。政策更新速度快、頻率高,而教材卻很難跟上更新的步伐,這使教師在備課和授課過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能導致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產生誤解。3.學生個體差異大,課堂玩手機現象普遍傳統教學方式下,課堂上一個教師需要管理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生,教師為了課時進度,無法顧及每位學生的個體需求,這就使一些接受能力強的學生要求加快進度,而接受能力弱的學生則無法跟上節奏,再加上課堂上不專心聽講,偷玩手機,教學效果自然不理想。
二、移動信息化教學運用于經濟法基礎課程的可行性
(一)打破教學時空限制,搭建師生線上互動的橋梁
互聯網不受時空的限制,教師可以利用學習通軟件在線上向學生發放學習資料、查閱學生的學習情況、批閱學生作業,學生也可以在學習通上進行課程學習、做練習等,有問題時還可以隨時向教師發消息。移動信息化教學為師生雙方搭建了線上互動的橋梁,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
學習通平臺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生課前和課后都可以利用課程資源進行探究式學習,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1]。教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還可以設計搶答、選人、分組測試、投票等小環節,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迅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也可以降低學生玩手機的幾率。
(三)及時反映學習動態,滿足學生的個體需求差異
教師可以通過課前發放預習資料讓學生完成預習工作及簡單的練習題,學習通軟件自動統計每位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師掌握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可以輕松找到課堂切入點,繼而有針對性地將重難點予以闡述。課堂上教師發放課堂練習,鞏固知識點,可以通過學習通將每位學生的作答情況投屏,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一目了然,教師也可以據此作出進一步的教學安排,調整教學進度,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滿足學生的個體需求差異。
(四)節約統計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在學習通軟件中完成練習題后,軟件會根據教師設定的答案自行批改,省去了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手動批改作業的時間,使教師能夠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備課和查找教學資料等工作中,提高教學效率。此外,學生在提交作業后可以立馬查看答案及解析,也省去了逐題翻書尋找答案的時間,可以最快捷地糾錯以鞏固知識點。
三、學習通在經濟法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施
(一)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學生的手機先安裝好學習通,登錄并加入上課的班級,查看教師是否了預習資料。2.教師課前準備教師登錄網頁進入教學空間,創建課程,上傳課程資料,如PPT、課前測試、課后練習、教學視頻等,為教學做好準備。授課前將預習PPT推送給學生,并發放課前測試題,題量根據知識點而定。課前根據統計功能,分析學生掌握較差的知識點,課上重點進行講解。
(二)課堂應用
1.課堂考勤教師通過發放簽到,可以實時查看學生的出勤情況。簽到方式有普通、手勢、位置、二維碼四種形式,同時結合現場人數,查看是否存在代簽等情況,有效節約口頭點名的時間。2.課堂講授由于經濟法基礎課程知識點多,理論性強,為了使理論更好地聯系實際,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引入案例是常用的手法。教師可以通過學習通向學生發送小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小視頻中的案例,嘗試用知識點對案例進行分析,并采用學習通中的主題討論功能,將學生的觀點進行收集,等課程結束后再公布答案,讓學生帶著懸念進行課堂學習,以調動學生的聽課積極性。在教師對一個知識點闡述完畢后,需要及時給學生發放練習題進行鞏固。經濟法基礎課程在初級會計考試中是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核的,這更有利于學習通在該課程中的運用。教師可以用學習通發放習題,并設置答題時間,給學生營造緊迫感,讓學生有更高的參與度,同時將答題情況進行投屏,讓學生了解自身存在的差距。教師也可以據此了解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決定是否需要對其再次講解,進而使教學更有側重點。每堂課即將結束時,教師需要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傳統教學中以板書為主,坐在后排的學生由于視線問題無法看清。此時教師可以使用學習通的白板功能,在白板上將課程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學生在手機上便能同步看到,學生不僅課上可以復習,課后還可以進行查看,有利于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回憶和鞏固,加深印象。如果學生仍對某些知識點不理解又不敢當堂提出,教師可以打開學生反饋功能,學生可以將問題通過手機反饋給教師,以便教師及時作出解答,實現了師生之間的“零距離”“不限時”的溝通。
(三)課后統計
課后教師可以在學習通上給學生發放作業,并設置好提交時間,讓學生更有時間意識,學生提交后可以查看答案及解析,以便更好地鞏固知識點。如果學生有疑問,可以在學習通上給教師發消息,教師查看后及時給予解答,可以節約時間成本,提高效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打開學習通的同步課堂功能,學生在課后便可以通過學習通查看課件,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回顧。期末時教師還可以將試題導入教學空間,向學生發放試題,學生進入考試模式后,教師進入監考模式,如有學生退出試題界面,教師端即可收到反饋,極大地提高了監考效率,也有利于學生養成誠信考試的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學習通的統計功能,查看學生的簽到情況、課堂表現、課后練習的完成情況以及期末考試的成績等,學生的綜合成績也一目了然,無需教師手動計算,極大地提高了考核效率。
四、總結
隨著線上教學方式的逐步推進,移動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過程相結合的優勢逐漸凸顯,其運用越來越廣泛,經濟法基礎課程作為會計專業學生的重要必修課,在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移動信息化教學手段為經濟法基礎課程帶來了更大可能,綜合利用線上線下的資源為師生打造立體交流空間,具有深遠的意義,是順應時展的新思路。同時對于教師來說也具有更大的挑戰,教師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搜集教學資源,整合教學素材,摸索移動信息化教學工具的功能,使其發揮更大的效用。移動信息化教學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陳玲霞,廖喜鳳.基于學習通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7):99-100.
[2]孫曉.基于智慧教學模式在經濟法課程中的應用:以雨課堂為例[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10):231.
[3]沙園雙.經濟法基礎課程教學的困境與破解思路解析[J].知識經濟,2019(27):165-166.
作者:黃曉歡 單位: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