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園林建筑設計中我國傳統建筑元素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明,也有著豐富的傳統建設藝術資源,在現代園林建筑設計當中加入具有強烈的歷史氣息以及藝術氣息的傳統建筑元素可以使其更具個性和風格,也使其更具魅力和神秘感。本文闡述了中國傳統建筑元素的特征,分析了中國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園林建筑設計中的實際應用措施,以期為提高我國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園林建筑設計當中的實際應用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現代園林;建筑設計;我國傳統建筑元素;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建筑文化經歷了五千多年的演變與發展,形成了具有豐富文化底蘊以及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態,但在近代國際現代化建筑形式大量涌入以及我國建筑觀念轉變的影響下,當今我國建筑風格趨向工業化、模式化,建筑文化的承襲方面出現了巨大斷層,大量優秀的傳統建筑元素被丟棄。將我國傳統建筑文化重新發揚和傳承,需要在當代建筑設計當中充分加入傳統建筑元素,在保證建筑的使用舒適度同時使之更具觀賞性和文化性。
1中國傳統建筑元素的特征
我國的傳統建筑技術精湛、風格強烈,是世界上最具鮮明特色的精美藝術形式。在漫長歷史長河當中,逐漸形成今時今日具有獨特性和完整性的建筑文化體系,其影響范圍廣,存在時間長,是我國勞動人民歷經各種文化融合以及朝代更迭所遺留厚重而堅實的物質基礎。
1.1中國傳統功能性建筑元素
中國有很多傳統建筑元素是根據建筑構造需求,經過設計變化得來。如建筑當中的斗拱結構在歷史上原本是用作尺度衡量標志,其初始意義是古時人物權力等級的象征,它的主要功能是將屋面同上次結構傳下的負荷傳遞到柱,并最終傳至房屋基礎。雀替結構在歷史上原本用作降低梁柱跨度,強化梁端剪力,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演變,其性質也漸漸由功能轉化為裝飾[1]。
1.2中國傳統裝飾性建筑元素
中國傳統建筑當中不僅有功能性元素,還有藝術性以及裝飾性元素,是中國傳統建筑在美學以及文化上的鮮明體現。中國的古代建筑當中裝飾性建筑元素無處不在。我國傳統建筑多講求和諧對稱、中正平和,對于建筑的美觀性和藝術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也就出現了大量的裝飾性元素。如建筑結構表面的裝飾性畫作,都是古代我國文化藝術美學方面的具體體現。
1.3中國傳統歷史性建筑元素
中國傳統建筑元素自身就帶有各自鮮明的歷史痕跡,不同的歷史年代以及朝代更替都給建筑帶來了不同的積累和發展,其外在表現也有細微差別。文物、考古、歷史等學術界專家在進行建筑遺跡的年代判斷時,通常會根據其外在的細微之處判斷其建造的年代和用途,對于我國歷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如我國唐代、宋代、元代三個時期的建筑斗拱結構就和明代與清代建筑的斗拱結構有著明顯區別,在體積上較普通斗拱更大,其數量上較普通斗拱少。
2中國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園林建筑設計中的實際應用措施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以及生產的高速發展和進步,傳統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獨特的院落風格也基本在當代建筑中完全消失,現金社會當中可以使人感受自然與和諧的建筑元素更是鳳毛麟角[2]。
2.1傳統建筑元素的實際應用原則
為傳承我國傳統建筑文化以及特色,需要積極的將傳統建筑元素融入現代建筑設計當中,建筑進行合理的創新與改造設計,使其不僅在實用性上達到時代要求,更在美觀性上達到時代標準。我們所說的建筑設計創新不是單一的進行高新技術的應用,而是將更多元化的建筑因素有機的融合進入建筑設計當中,使建筑在美觀性與實用性雙方面平衡發展。將我國傳統建筑元素進行改造和重新利用需要經過系統的研究和探討,使之能夠滿足一定的標準和要求。第一,需能傳承并發揮我國的傳統歷史文化傳統,秉承我國歷史人文精神和理念,并避免其與當代文化及設計發生抵觸。第二,在進行當代建筑文化的重新構建過程中,依據可持續性發展的觀念,跨越當今建筑行業的經濟性為主的建筑設計理念。積極進行當代建筑元素的創新和轉化,大力發揮我國數千年文化的積累和沉淀優勢,將之與當今建筑工藝和技術進行相互糅合,創建更為優質、優美、優勢的現代建筑模式[3]。
2.2我國傳統人文觀念的應用
我國一直以來的文化傳統核心理念當中,人們所追求的是自然與人的和諧共處,我國傳統建筑設計在這方面也有著相當的反應和體現。我國大部分傳統建筑設計之中,都有當時自然環境與社會歷史背景相互融合的痕跡,而自然環境與社會歷史背景也共同決定著當時建筑風格的走向與發展,因此,建筑設計也在各方面帶有不同特征的傳統建筑元素標志。在當代園林建筑設計當中融入傳統建筑元素并非單指在建筑設計外形上使用復古的色彩和圖案,最重要的應當是在建筑設計當中運用我國傳統建筑的內斂婉約特色,將實際條件與現代化建筑技術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將園林建筑對于自然生態的破壞性降到最低,不僅使之符合國人的審美感受,更能有效推動社會和諧進步。我國遼寧省沈陽市的標志性建筑物“方圓大廈”,在外形上選用我國古錢幣造型,寓意生意興隆財帛豐厚,建筑周邊綠地建設也采用了相應的中國傳統園林風格,配有亭閣、流水、拱橋等,大量中式傳統建筑元素的應用,讓方圓大廈充滿了厚重的中式傳統韻味[4]。
2.3中國傳統空間設計的應用
我國北京的四合院結構建筑是最能反映我國傳統建筑理念特點的建筑設計典范。四合院的最初設立理念是構建專屬的私人獨立居住院落,使之與外部環境進行有效的隔離。它巧妙的利用圍合式空間設計,使人們在居住空間的私隱性以及獨立性方面有了很大的保證,因其具有保證住所私密性的功效,成為了我國傳統建筑的特色元素存留并發展開來。與此同時,四合院當中設置的假山、石雕、竹林等傳統建筑元素也是當代園林建筑設計的優良素材,不僅可以向園林參觀者提供舒適和諧的視覺感受,也可通過藏、隱、露等一系列布局方式給參觀者營造豐富生動且有無限遐想空間的思維感受,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予以展現和傳揚。
2.4中國傳統建筑符號的應用
中國傳統建筑符號是我國傳統文化精髓和靈魂的具象化表現。傳統建筑符號可通過向人們輸送文化相關信息,促進群體文化認同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利用人們思維的聯想功能將我國傳統文化扎根在人們心中。所以,當進行現代園林設計工作時,設計人員如需使用某種具有既定意向的傳統建筑符號,應當預先將之進行分類與加工工作,再合理使用加工后的傳統建筑符號來傳遞當代建筑設計的理念和文化特征[5]。如我國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在博物館內墻面上飾以大量不規則形狀石頭和樹枝,雖表面看來粗糲簡陋,卻是我國古代文字記錄方式的實際展示。
3結論
在當代我國園林建筑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有效準確把握中國傳統建筑元素的內涵精髓以及象征寓意等方面原則,將之進行合理的創新和改造,并作為自身設計靈感的源泉以及展現方式,在現代園林建筑的實際設計環節當中對其進行靈活應用,發揮自我的獨創性,將之和諧生動的融入設計之中。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精髓,加強對我國傳統建筑元素的理解和應用能力,設計出符合現代人們審美標準的園林建筑。
參考文獻
[1]劉衛偉,玉有欽,陳瑾.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文化傳承在園林建筑設計中的體現分析[J].門窗,2014,05(5):255-256.
[2]覃彩鑾.南寧城市建設的地方民族特色及其意義[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10,03(8):17-23.
[3]紀東坡,樸永吉,鄧清明.園林建筑色彩研究綜述[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1,11(5):4-6.
[4]張建英,劉學航,郭莉梅.四川民居元素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9(9):82-83.
[5]齊羚.傳承•演變———江蘇徐州銅山區嬌山湖公園規劃設計解讀[J].中國園林,2012,04(4):116-123.
作者:韓瑋 單位:廣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