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課程思政下基礎會計學教學實踐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過程,是提高高校人才質量的重要環節。本文分析了基礎會計學課程思政實踐的重要意義,然后從教師思政能力、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幾方面分析了實踐基礎會計課程思政障礙,最后提出了基礎會計學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基礎會計;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一、《基礎會計學》課程思政實踐的重要意義
從重要地位來看,《基礎會計學》是國內高校經濟管理各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它不僅為未來會計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夯實基礎,也為其他經濟管理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充分準備。它是會計學專業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也是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前接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思政教育應從源頭抓起,讓學生從一開始進入專業學習中就意識到思政的重要性。如果能在該課程中埋下“課程思政”的第一粒優良種子,那么再通過其他專業課程進行“課程思政”的精心呵護和培育,將來一定會擁有一個豐收的季節。從本身屬性來看,會計學也是一門科學,和其他科學一樣需要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精神和優秀創新能力等素養。作為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基礎會計學》在課程思政實踐中必將起到關鍵作用。從會計專業培養目標來看,培養具有很強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是其主要目標。古人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會計專業人才利用其技能可以在社會各方面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但若使用不當,必將對國家造成極大危害。無論是美國“安然事件”,我國的“鄭百文”、“銀廣廈”等事件,還是近年來頻發的上市公司披露虛假信息事件,都表明會計人員嚴重缺乏誠信和職業操守,會計思政尤為重要。從會計行業性質來看,會計行業人員所從事的業務工作直接與企事業單位的經濟財物緊密聯系。如果會計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沒有經過系統的課程思政教育,就沒有清晰的道德準則來進行自我約束,也就容易鑄成大錯,專業技能越強,對社會的危害越大,更妄談愛崗敬業。
二、《基礎會計學》課程思政的實踐障礙
(一)教師思政能力不足。高校教師直接參與學生的培育過程,其理應是執行課程思政育人功能第一責任人。要勝任其工作,高校教師在具備必要的專業素質外更應具備較高的思政素質。然而,目前大多數高校教師直接由學校到學校,特別是新進的博士教師在博士階段受到的是專門化的學術訓練,無師范院校背景而缺少教學的系統訓練,工作后很難在短期內在課程教學中系統融入思政元素。盡管資格較老的專業教師擁有深厚教學功底,但是未能深刻領悟共產黨歷年沉淀下來的思想精髓,也未能熟悉黨的各種路線方針政策,導致其充分挖掘專業思政元素的能力仍普遍欠缺,課堂教學難免有失偏頗。
(二)教材思政元素缺乏。目前,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教材仍然是全國會計學專業排名靠前的重點大學編寫的教材。從專業知識能力培養和訓練來看其是毫無挑剔的,但是引入課程思政的元素顯著不足,甚至于哪一章,哪一節,哪一知識點該融入哪些思政元素,以及如何融入思政元素,都無絲毫的涉及。顯然,現有的教材很難滿足課程思政建設的現實需要。
(三)教學內容思政元素無章。會計課程與思政課程內容如何對接,在基礎會計學哪些知識點中可以融入思政元素,融入哪些思政元素,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課程中去,這些是教師開展課程思政亟需解決的一系列問題。在我國部分高校中,普遍存在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空洞化、零散化局面,課程思政路徑無章可循,這就造成專業教師課程思政實踐無的放矢,在課堂上信馬由韁。
(四)教學方法落后。一方面,現在的大學生個性鮮明,在大學期間所接受的思政教育課時相對以往大學生超出不少,他們對簡單的思政說教已有抵觸心理;另一方面,現有的專業課教師大多數在講授過程中還是一味灌輸,已極大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果在課程思政過程中,不采用化鹽入湯的潛移默化的教學方式,勢必更不能激發起學生的聽課熱情,課堂效果勢必受到嚴重影響,思政教育也無從談起。
三、《基礎會計學》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
課程思政是一個涉及面較廣的系統工程,其牽扯方方面面。在完善這個系統工程之前,可以先從抓好教師隊伍、搞好教材建設、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用好教學方法四個方面來推進《基礎會計學》的思政建設。
(一)提升教師思政能力。高校可以利用教師發展中心,對新進教師思政教育制度化,對老教師也要不定期開展師德師風教育以及思政教學能力的提升培訓,使廣大教師提高課程思政的意識,深入研究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積極主動踐行課程思政。
(二)優化教材思政元素。撰寫能有機融入思政元素的教材不失為順利實現基礎會計課程思政實踐的一條捷徑。因此,各高校院系很有必要組織專業教師出版一系列具有思政特色的優秀教材。而現實中,專業教師專業知識儲備有余但思政理論知識積累不足,獨立撰寫符合課程思政理念的專業教材對他們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基于此,實現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的對接理應是提高教材質量的現實選擇。具體來說,由專業教師來構建課程體系并梳理基礎會計課程中每章每節每一知識點,思政教師負責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并結合當前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心理,共同探討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材的方式,共同完成好教材的撰寫。
(三)理順教學內容中思政元素。本課程的教學重點在于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會計實務。通過挖掘、理順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促使學生在專業理論學習和專業實踐中自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筆者以為基礎會計學課程各章節可以融入以下具體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具體來講,涉及會計學發展歷程時,可以介紹為會計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一些會計大師,如謝霖、徐永祚、潘序倫、雍家源、楊汝梅等,向學生們傳遞正確價值觀,傳播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引起學生強烈民族自豪感。涉及決策有用觀和受托責任觀內容時,強調資本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質量的晴雨表,會計是資本市場的核心因素。因此,會計必須肩負起其應擔當的重任,而會計工作者也應具備這種擔當意識。講到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具體內容時,一方面可以就財務造假事件對投資者經濟利益的巨大損害以增強學生們的擔當意識;另一方面,可以就財務造假事件相關責任人遭受國家監管機構重罰以警醒學生,使學生自覺遵守不做假賬的職業底線,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和法治觀念。涉及會計對象內涵和具體內容時,通過對資金有關內容的講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涉及到會計六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時,引導學生們要如實反映經濟業務,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涉及到會計科目與賬戶的設置時,可以介紹會計為適應中國特色市場經濟體制變化所做的在會計科目和賬戶方面的不斷創新,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講解借貸記賬法內容時,一方面可引入中國會計界先驅謝霖先生事跡,他于甲午戰爭后看到外國紛紛來華興辦實業掠奪我國資源從而提出“將收支單式記賬改為借貸復式記賬”,以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另一方面,可以向學生介紹,借貸記賬法從最初的一種純粹的記賬方法經歷代會計研究者和實踐者創新發展,最終演變到現在可作為一門國際交流的商業語言,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涉及會計憑證填制和審核、會計賬簿設置與登記內容時,提醒同學們細心、耐心,對待工作要精益求精,應具備新時代的工匠精神。涉及到貨幣資金和實物資產的清查時,告訴同學們實際工作中一定要現場核實,要有科學求實精神,處理問題要客觀公正,不能瞞報、肆意放縱,不要違背經濟論理。涉及會計報表編制時,可就部分違法個案如業績造假公司報表的分析以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和法治意識。涉及到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內容時,應讓學生誠信做人、誠信做事。從不題字的前總理朱镕基,卻破例給國家會計學院題詞“不做假賬”,這就是對底線的重申。以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職業責任感。
(四)靈活采取教學方法。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掌握青年大學生的個性,以真實案例模擬、視頻材料切入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圍繞能加入思政元素的專業知識點,確定思政主題,組織學生圍繞思政主題進行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拉近學生情感認知的認同感,使其潛默移化地形成集體榮譽感、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起到立德樹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海東,王遠等.量子力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93~96
[2]唐方.《管理學》課程思政實踐路徑探索[J].高教學刊,2021,12:193~196
[3]周謙,趙娟.“課程思政”視閾下財務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財會通訊,2021,11:165~16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2020-05-28].[EB/OL].
作者:林勇軍 單位:湖北經濟學院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