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人們對于藝術等精神享受的需求,促使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為保證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進行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必須體現生態理念。環境藝術設計和生態理念體現了人與環境需和諧的觀念,生態效應要求環境藝術設計充分利用各種城市遺存,延伸生態空間,實現生態環保。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生態理念;可持續發展
一、環境藝術設計和生態理念的含義
環境藝術設計和生態理念具有本質上的共同點,因而可以互相作用,使人們過上更加舒適的生活。1.環境藝術設計的本質含義環境藝術設計是指選擇一個適當的環境作為開發的客體,然后對環境進行充分研究,結合環境中的所有因素,比如,草地、建筑、花壇等進行布局設計,然后針對設計的總體架構選擇材料,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選擇低價格的材料。從20世紀末開始的生態環境藝術是生態和設計結合的結果,涵蓋內容復雜,效果顯著。2.生態理念的含義生態理念,顧名思義,是在一個體系的各個環節運行得有條不紊,整個體系欣欣向榮,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其中獲得滿足[1]。設計過程要結合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讓和諧發展理念起主導作用,來讓空間和生態都進行良性循環,同時確保資源環境保持最優條件,進而降低浪費水平[2]。
二、環境藝術設計同生態理念之間的關系
在許多年前,人類為了改善生存環境,開始了諸多方面的探索,最終人們逐漸開始走向征服自然的道路,卻發現人們用自然資源換取物質財富,對生存環境產生了不可磨滅的破壞,所以,有人逐漸著力于保護環境。尤其是近些年生存環境惡化加劇,其惡化程度已經嚴重阻礙了人類的生存發展,因而人們開始致力于實施綠色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等戰略。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對各行各業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戰略,其作用事關人類未來發展。現在人們對藝術的需求逐漸增加,而近代藝術受20世紀末綠色生態藝術的影響,開始逐漸加入綠色生態理念,生態設計的主題思想成為新的社會風尚。環境藝術設計和生態理念結合的思想在可持續發展的協調下互相融合、互相作用,進而發展成以生態美為核心的城市發展理念[3]。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在選擇結構功能材料時都會主動舍棄那些能耗較高,且對環境有一定污染的材料,進而選擇綠色材料。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生態就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應表現在對自然環境的處理方式的優良性上。在個人生存環境層面可以認為,生態環境是為了生活在其中的人提供良性的溫度、空氣、陽光等多種環境。從大環境來看生態理念主要體現在對自然界索取的量始終保持在一定程度內,還要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盡量小。對于這兩個觀點的具體踐行在于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同時減少可能產生廢棄物的應用,然后對三廢進行妥善處理。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加強,綠色消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對于原材料節約的環節、回收利用、處理三廢的關注程度加深,因而破壞水資源和自然生物的環節勢必遭到淘汰。
生態理念的應用能讓設計過程在傳統基礎上取得和自然之間的聯系,能采用各種各樣需求的景觀及布局,可以構建完整的循環體系,降低廢棄物的產生率,進而保證生態水平和設計的整體質量[4]。生態理念在環境藝術中的具體應用主要包括循環利用和能源利用等方式。1.生態效應的延伸和拓展環境藝術設計過程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以原景為設計因素,利用其原有的部分元素,保持一部分原景[5]。比如,美國有個公園在設計時保留了工廠里的各種廢棄的機械設備,如蒸汽機和裂化設備等。這在設計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創新,在結合煤氣廠公園設計要求時挖掘了其公園應有的特色,為其中各種廢氣設備賦予新的職能。這些原景作為設計中的基礎元素,通過設計師的開發得到了新的歷史意義,滿足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概念需要,同時又盡可能減少了對環境的危害。2.能量和物質的循環再生當今人們的話題多數集中在對于能源的再利用和節約上,因而環境設計過程中對于能源的循環利用占有十分重要地位。設計者利用各種原材料的性質進行再開發的同時,也要關注能量的節約和再利用方法。如果能將已經沒有使用價值的能源重新利用起來為人們所利用,則能源危機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現在已經有設計者采用再生紙來創造世博會展館,這種思維值得提倡,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依然需要考慮物質循環是否契合環境等方面因素,同時對于雨水收集機制的利用也可以加以推廣,這些都是有效節約物質資源的方式,能體現生態循環的理念。3.場地樣貌的維持可持續發展技術的開發已經成為現代環境設計的一大典型。比如,我國一些省份已經開始有關項目工程,恢復生態系統的再生能力,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大幅度改善了人們的生存環境。還有一些項目,比如濕地中的污水畸形再處理,通入池塘等凈化系統重新變清澈,然后注回水源。這些方法對生態系統來說有十分良好的改善作用,對于場地樣貌的維持也達到很好的效果。4.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善藝術環境設計和生態方法結合時,不僅要從節約再利用等方面考慮,還要盡可能考慮高新技術。科學技術可以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同時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進而保證現代環境適宜居住的特性。5.恢復生態平衡生態設計過程中一個主要因素在于維護生態系統自身的特性,保證物種多樣性及包括水資源、能量資源等多種資源的再利用[6]。以前的過度發展消耗了過多的不可再生資源,因而面對資源日益減少的趨勢,人們需要靈活運用各種手段對生態環境進行恢復,讓生態環境恢復自身的恢復能力,但這種恢復能力在實際情況中受各方面的影響,比如,人為的阻礙和破壞等。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注意考慮有關垃圾場等多種可能影響生態壞境恢復的因素。核心思路在于用生態環境的手段對廢棄場地等已經被人們破壞的區域進行恢復,保證設計環境內的生態環境能進行自我恢復,所以,系統的自我發展的保護也是設計師面對的難點之一。設計師面臨這樣的難題時,首先應著力于恢復自然生態,然后再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確保生態系統的發展。
四、結語
生態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生態理念和環境藝術設計如何結合并有效應用已經成為需要深入探索的重要研究課題。在設計過程中,尊重自然秩序,確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最基礎的原則,也是新時期人類與環境之間特殊關系的表現方法。時代逐漸發展,環境設計者也需要跟隨時代步伐開始對生態環境進行審視與融入,只有充分融合自然環境和人類技術的設計才能在最基本的環節緩解人類發展和自然生態平衡之間的沖突問題,為人類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張綺曼.環境藝術設計與理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7.
[2]李開然,馮煒.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手法探析[J].規劃師,2016,17(4).
[3]周鵬.試論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J].中國農學通報,2015,25(24).
[4]趙慧寧.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情感意義[J].藝術百家,2017(1).
[5]夏晉.淺論環境藝術設計中符號學的應用[J].理論月刊,2015(9).
[6]王吉.試談水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審美意義[J].科技、經濟、市場,2016(7).
作者:姜姝娟 單位:煙臺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