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設計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文章將視覺素養的培養整合到環境設計教學中,構建面向視覺素養培養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混合式學習、教育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以及建構主義等理論為指導,并結合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學習的理論,構建了技術支持的面向視覺素養培養的環境設計混合式教學模式模型,供參考。
關鍵詞:環境設計;視覺素養;混合式教學;培養研究
1引言
當下大眾的視覺素養越來越高,因為生活中受到強烈的信息的轟炸,而且信息的視覺化程度也普遍提高,約翰.戴伯斯將視覺素養從低到高分為視覺感知、理解和表達三個層次。由此圖像潤物細無聲地正在改變著傳統教育,讀圖時代已經占據了市場,成為教育和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影響因子。讀圖時代下直觀思考圖像的能力成為一種關鍵技能,教育和教學應做出怎樣改革,培養學生視覺素養就成為當今教育的重要課題。因此,視覺素養的培養顯得更加重要,故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正肩負著接受圖像和制造圖像的雙重使命。將視覺素養的培養整合到環境設計人才培養中,構建面向視覺素養培養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數字化為代表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把信息技術和教學媒介運用到教學設計中,從而提高學生的三維空間感,提高工作效率,它是教育理論發展的新成果。
2構建面向視覺素養培養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隨著國際教育界對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的轉變與提升。未來教育技術已趨向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突出學生視覺素養的培養,那么在教與學的設計中就要科學合理地運用媒介,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是把教學環境、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資源、教學媒體混合,即整合傳統教學與新型數字媒體教學的優勢,發揮兩者的長處,它也是教育理論與教育理念的混合。混合式教學模式旨在強調在對的時間運用合適的學習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單一的網絡化或者數字化的學習環境,而且還降低了課堂教學成本,完美地體現視覺素養的培養,學習效果突飛猛進,符合時展信息化教育模式的發展方向[1]。此模式的構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在教學目標上強調掌握學科知識與培養視覺素養的混合
學校在做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就應該強調加強視覺素養的培養要求,明確教學目標,在課程設計中加入培養視覺素養的需求。內容主要包括:1)培養學生準確地理解視覺材料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獲取圖片視覺信息的能力。學生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準確獲取潛在的信息,增強視覺感知的敏銳度。2)培養學生對視覺材料進行收集整理的能力。在收集到的信息中,能夠把重要的元素甄別出來,從中獲取創意靈感,把設計靈感表達和傳遞出來。能夠把視覺傳達的元素作為知識寶庫儲存起來。3)培養學生運用相關設計軟件進行創意設計,開展課程設計,進行創作實踐。培養運用軟件技術對視覺材料進行的技術處理的能力,優化圖像。
2.2教學媒體的運用上強調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的混合
基于環境設計專業的專業特性,教學上需要大量的圖片,設計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太多,因此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關鍵是教學媒體的選擇。此模式采用傳統的教學與現代媒體結合的方式,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加入一些輔助教學手段比如3D技術,圖片信息,視頻信息技術,多媒體課件和傳統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靈感,提高教學質量[2]。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授課建立知識信息群,利用概念圖制作知識框架體系。以培養視覺素養為基礎,學生通過圖片工具處理點、線、面、色彩,整體把握知識體系,準確獲取專業知識信息,制作專業知識的全景圖。學生通過這種全景圖不僅能在視覺材料制作上能夠正確處理點線面色彩的關系,提高視覺素養能力,還進一步提高了視覺觀察能力、視覺判斷能力、視覺組織能力。如果PPT中有復雜的圖形和內容無法用語言或者圖片詮釋出來,可以采用其它的虛擬仿真效果來表達,虛擬仿真作為當下的熱門,可以令圖片或文字內容更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形象、易懂、直觀。在教學中充分運用虛擬仿真技術,學生置身于虛擬空間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還能拓展學生的設計藝術視野和靈感。提高學生的視覺素養分析的能力。
2.3教學宏觀結構上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的混合
傳統的教育模式主要是重視教學中的知識的傳遞和表達,而忽視學生的學,學生只是被動接受。而在混合式的教學模式中,宏觀層面上教師在教學中起到組織、監督、調控的作用。教師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的建議,是教學環境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根據教學大綱制定合適的教學進度和內容;制定教學任務指導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情境;探索新的教學步驟及方法。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課堂中和學生互動交流,倡導設計主題,做設計任務書,使學生在設計實踐中增長知識技能的同時,還提高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團隊精神。
2.4學習模式上強調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的混合
混合式學習模式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協作學習”的基礎是“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體現的是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的差異性。學生在自主設計中可以調控和評價,兩者在教學中展現了完美統一。在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中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揮和培養,有利于設計的創新。
2.5課堂教學與網絡學習的混合
混合式的教學要兼顧課堂與網絡自主學習相結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和網絡學習的優勢,傳統教學的課堂注重和學生的正面溝通,而網絡媒介學習的自主性和人機交互可以完全不受授課時間和地點的約束。特殊專業知識的獲取和實踐操作,需要教師和學生面對面的教學,教師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運用,而有些專業知識是可以通過網絡教學達到學習效果的,學生可以有效整合多媒體資源,把授課的各個環節整合起來,有效學習。建構網絡化教學環境正是實現師生交流的重要平臺。環境設計專業的人培和其它學科不同,理論課時少,實踐學時多,故學生一周與教師交流機會很少,大部分時間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要求教師必須做到了解學生,才能做到教學組織的有的放矢。因此教學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進行應用。
2.6教學環境強調傳統教室環境與數字化虛擬環境的混合
傳統教學支持不需要情境配合,知識被固化,不能靈活運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把重點放在課程設計情境中,即實踐活動。混合教學環境是傳統教學和數字化虛擬學習環境的整合,課程設計以實踐為主,主要突出鍛煉學生的實用技能。混合模式的構建致力于為學生提供設計獨特、區別于傳統教學的專業課程,將視覺素養的培養與課程教學整合起來,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在課程設計中采用虛擬仿真軟件,使學生在虛擬的仿真空間環境下進行設計,空間貼近實際效果大大增強了設計實踐能力。虛擬仿真環境拓展了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范圍,可以有效在教學活動中加入信息技術、媒介等不斷培養視覺素養的能力。
3結束語
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方式靈活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以視覺素養培養基本模式為設計基礎,根據不同授課內容恰當采用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堂授課或者網絡虛擬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不但能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還能在教學設計中促使學生提高視覺素養。
參考文獻:
[1]喬森納.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M].上海: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鄭燕林,李盧一,王以寧.“混合型-探究式”本科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實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0(3):50-54.
作者:封妍 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