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西方繪畫藝術視閥下的當代藝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唐奕佳 單位: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一、前言
20世紀以來由于西方國家政治、經濟、科技和軍事上的領先地位,西方國家的文化和藝術也受到世界的普遍關注,似乎形成一種西方藝術也處于領導國際藝術發展潮流的形勢。西方宗教對人們的思想的禁錮是十分嚴重的,異教徒是一個最嚴重的罪名。而東方的儒教道教在敬天敬地的同時,也把人看做是萬物之靈,對人性也十分的敬重。由這兩種宗教態度衍生出來的藝術必然是有很大的不同,現代西方繪畫藝術是由古典繪畫藝術逐步演變過來的。古典藝術家追求對現實的再現,現代藝術家著眼于表現個人情感,而當代藝術家則關注表現方式。
二、古今藝術史
藝術本身存在激情,藝術家的藝術之旅需要一次次突破,才能呈現更加富有情感的藝術。除了源源不斷的激情,古今藝術史對了解現代繪畫藝術來說也非常重要。
1、文藝復興是藝術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文藝復興在歷史上的地位不可磨滅。科學繪畫體系的產生把透視學、解剖學、光學、色彩學、數學和比例等法則在畫面中體現出來,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提香等眾多藝術巨匠的出現,可以說從這個時期開始,人性被看作是做重要的表現因素。圣人自身神圣的光環被削弱,圣母變成了充滿母愛的美麗的女性形象,拉斐爾的圣母子畫像,幾乎成為了典范。拉斐爾極力追求人物、色彩間的平衡。除去畫面的色彩,黑白灰的富有節奏感。與此同時,聚光燈一樣的舞臺效果的布展方式,本生就想舞臺劇一樣引人入勝,令觀者肅然起敬。
2、近現代藝術的興起
逐漸從19世紀開始,寫實主義發展到極致,由盛而衰。現代藝術蓬勃升起。觀賞馬蒂斯的電影,歷史儼然從那個嚴謹的時代跳躍到了現當代。單純且對比強烈的顏色,簡筆畫一般的形象,裁剪,拼貼,藝術家們放棄了模仿外部世界的傳統,企圖用色彩、線條等形式要素建立一種純粹的視覺結構,這種野獸派的藝術家追求平面性的空間結構和主觀地用色,以吸引觀眾的注意。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表現主義,波普藝術,大地藝術等各種潮流匯聚成現代藝術。這些流派充分論證了藝術不僅僅是要對現實事物的摹寫。到了抽象表現藝術的時代,繪畫更是放棄了形象,甚至改變了繪畫工具,各種工具讓我們感受到,藝術創作的本生就是一種藝術,而創作這種藝術的媒介多種多樣,只要能加以表現,只要對畫面有利,任何工具都是好工具。
三、當代藝術的魅力
當代藝術在時間上指的是今天的藝術,在內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現代精神和具備現代語言的藝術。之所以現在的展覽普遍用“當代藝術”的提法,是因為用“現代藝術”的名詞容易與已有過的“現代派藝術”混淆,同時,“當代藝術”所體現的不僅有“現代性”,還有藝術家基于今日社會生活感受的“當代性”,藝術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環境,面對的是今天的現實,他們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時代特征。由于西方發達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上的先行,西方“現代藝術”對全球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各國的藝術就是西方的翻版。世界各國都希望以符合本身特定價值觀和歷史積淀的方式贊助文化藝術,創造豐富的藝術和文化生活,現在重要的是向世界彰顯中國藝術成長的地域背景。當然不是說藝術只能在其原生地才有意義,也不是指背景是理解作品的唯一方式。強調地域,不是爭辯地域背景比其它內容更為真實具體,亦非否定全球化的力量在文化方面的存在。地域概念并非是憑空想象出來的一個殘余文化空間。這個概念是視地域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背景,全球化的力量在其中周旋。
四、當代藝術家的困惑
不管是傳統藝術還是當代藝術,都是為了發揚我人類的精神保存我人類的智慧果實而存在的。在時展迅猛今天,我想我們所有不能稱之為畫家的畫者對當代藝術大多都是可畏可敬的,在相當的程度上還存在著疑惑跟迷惘。并不是每個藝術家都能像畢加索一樣一生中擁有無限的創造力。讀《梵高傳》的時候,梵高因為有人做他的模特亦或者學會了透視這之類的一點點小成就就能很激動地寫信給提奧,而高更要離開的時候就不知所措的割下自己的耳朵,我深深感觸到作為梵高生前本身一種不被認可的悲哀,同時也無比佩服這一代宗師的執著與激情。這似乎讓人產生一種誤解,似乎只有像梵高、波洛克這類精力充沛,對藝術入迷到某種病態的藝術家,才能有源源不斷的激情來創作。也許是歷史的偶然造就了這種誤解,生活中我了解到很多學習藝術的人,他們很多因為生活所迫,最終并沒有從事藝術行業,有的或許只把繪畫當做副業。
其實現實生活中,就算是再有才華的天才藝術家,也需要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既然有太多千里馬,伯樂來不及發現,那么千里馬也可以自己跑到伯樂面前去尋求一種認可,在一個相對公平的平臺中去競爭,給藝術家自由,同時給藝術家挑戰,競爭激烈但又有存在機會。對于現在身在學校中的學生來說,其實可以利用的資源是很少的,我們缺少歷練,很少合作,因此更是要利用有限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盡情潑灑顏料,宣泄情感。我想每一個畫者都希望能成為一個有自己思想的藝術家,不論是在傳統藝術領域還是在當代藝術領域都能綻放異彩。
五、結語
人類文化藝術現象都有一個形成、發展、與變化,以及對其進行界定與建構的過程。藝術的形成與發展也不例外。世界各國的藝術家既深受自身文化傳統的浸染和影響而表現出自身強烈的地域性特色,同時也處在國際文化大背景的交互作用當代性之中。因此,優秀的藝術作品也就是在深厚的文化傳統基礎之上,同時體現了我們時代的文化特征,以及個人獨特的藝術語言的創新之作。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流緩緩地一步一步向前推進,并使自身不斷地簡約化和概念化,直到發展到廢棄了藝術的基本要素。但是人們終于對這種極端的、冷冰冰的純潔無暇感到厭煩和不滿。即使這樣,在追尋藝術的道路上我們仍然堅持前行,披荊斬棘,不論是西方藝術還是東方藝術,不論當代藝術怎樣發展,前進還是后退,那些心懷夢想的藝術家們都一如既往的在藝術的領域燃燒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