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思維品質培養策略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中階段是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關鍵時期,更是黃金時期,這一時期,學生思維的理智性增強,片面性有所改善,更善于思考、探究問題,批判、質疑觀點,這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高中階段的思維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鍛煉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嚴謹性、廣闊性、深刻性、批判性與創造性等,以便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本文立足思維品質內涵,探究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思維品質;培養策略
引言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存在許多弊端。教師在寫作課堂上往往一味地關注學生“寫”的結果,把作文課堂打造成“寫作技術訓練的戰場”,這種狹隘的課堂教學思想嚴重阻礙了學生寫作思維的發展,致使學生思維狹窄、凝滯、固化、機械,而寫作課堂也處于一種無序、隨意、無望的狀態。為了擺脫這種現象,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一定要在關注“寫”的過程中,突顯學生主體性,抓住思維培養的關鍵時期,強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一、思維品質的內涵
學生語文作文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該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強,則作文水平高。而思維能力的高低又取決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好壞。良好的思維品質,會讓學生在寫作時保持清醒的頭腦,確保寫作更有邏輯、更有序、更飽滿、更新穎,更容易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1]。所謂“思維品質”,從根本上說,是思維能力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智力與能力發展的重要標準和標志。思維品質建立在思維能力的基礎上,它是對能力的一種衡量。在語文這門工具性的學科中,教師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職責。從內容來說,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敏捷性、嚴謹性、批判性、創造性六個方面。誠然,在語文寫作中,學生“寫”的內容來自廣泛靈活的思維,是學生思維的產物。以往的語文作文課堂只重視作文知識傳授及寫作技能訓練,弱化了思維品質訓練,這讓學生的寫作毫無內涵和生機可言。因此,語文教師有必要在寫作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思維品質培養。
二、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策略
(一)采用形式多元的訓練方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品質思維的敏捷性是重要的思維品質,它是指思維活動反應的速度。學生在語文寫作時,確保思維敏捷的好處有很多,如可快速搜尋寫作所需素材,及時檢查、處理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縮短寫作時間,提高效率[2]。古有“才思敏捷,下筆成文”之說,便是指敏捷性品質對思維的重要性。如何在寫作教學中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品質呢?我們可通過一些化大為小的多元化訓練方式來進行。化大為小,即不直接進行整篇作文寫作訓練,而是通過一些零碎的、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來提高思維的敏捷性。首先,擬對聯。如給出“春風吹綠千枝柳”的上聯,讓學生對下聯,學生在擬下聯時要考慮到對聯的語言特點、修辭手法等,費時少、擬得到位則思維敏捷性強,可擬出“時雨催紅萬樹花”等。其次,填句子。給出一段話(以寫景為主),缺失一個或多個句子,讓學生根據上下文進行填寫,看誰寫得既生動形象、氣韻流暢,又優美和諧。最后,改句子或者寫小詩。給出一些句子,讓學生按照要求進行改寫、擴寫、縮寫或重新排列等。寫小詩,即給出一個主題,讓學生寫有意蘊的小詩。假如給出“竹子”讓學生試著寫小詩,學生可這樣寫:“空有高聳的枝葉,內里卻空空如也”。這種方式對學生的思維反應和思維敏捷性要求頗高。
(二)巧妙創設邏輯性強的問題,培養思維的嚴謹性品質思維的嚴謹性體現在學生寫作時有嚴密的邏輯思維,如作文立意精準、表達精確無誤且邏輯性強,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主要內容,思維不蔓不枝,表達恰到好處。在語文寫作中,教師可設置邏輯性強、層層深入的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這里以一則材料作文為例,來進行說明:“在奔向人生的大道上,我們每天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事物數不勝數,也許是園林里的一棵古樹,也許是懸崖上的一株花朵,也許是與外人的一次邂逅,也許是父母的一句叮嚀……這一切,皆可入筆,成為寫作對象。”請立足自然或生活,捕捉人、事、景、物,以“,是一抹耀眼的光亮”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關于這一材料作文,教師可設置如下問題訓練學生思維的嚴謹性:(1)自然或生活,范圍是什么?能寫的對象包括哪些?(2)“,是一抹耀眼的光亮”,光亮指的是什么?(3)自然或生活的范圍很廣、很虛,要全部寫到嗎?(4)明確了寫作對象和寫作要表現的哲理內涵,如何安排順序,實現“對象”與“哲理”的精妙連接?這些問題,層層深入,有利于訓練學生寫作的邏輯性,讓學生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與討論后,面對材料作文,便不再思維混亂、茫然無措、不知從何入手了,而是具有嚴謹的邏輯思維,無論是立意,還是寫作構思,都能按部就班,一步步進行,使整個語文寫作也顯得相對順利。
(三)“一題多變,探究本質”,培養思維的廣與深的品質這里的“廣與深”思維品質,指的是思維廣闊性與深刻性品質。就前者而言,教師可采取“一題多變”的方式來訓練學生思維的廣度。何為一題多變呢?就是教師準備一個寫作素材,可將其變化成不同的題目,來訓練學生的廣闊性思維。或者呈現一個情境,分別從體裁、寫作角度等方面進行多種練習。如教師給出“面對春色,孩子笑了,媽媽陶醉了!”讓學生自由發揮,寫議論文、記敘文、抒情文等多個體裁的文章;還可以從孩子角度、媽媽角度來寫不同的春景。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可極大地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讓學生有更寬廣的寫作思路,使語文寫作也就不再閉塞、難行。除了思維的廣度,教師還要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這一品質。即教師在寫作中,可呈現一則材料,讓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探究深層次的哲理內涵,讓學生思維的觸角伸得更深、更遠[3]。例如,教師呈現一篇關于小草的哲理性寫作材料:“請蹲下去、蹲下去,觀察每一棵弱小的、無抗爭力的小草,這時,它也在觀察,甚至是仰視你,與你交流。終究有一天,它不再只是觀察和仰視你,而是直面你,自由地展示尊嚴、活力……那么,請蹲下去、蹲下去……”該材料表面是在寫小草,實則是將小草比喻成“社會底層”的弱者,而這里的“你”便是指驕傲的強者。學生對這則材料進行深層次探究,便可歸納出“強者不能漠視弱者,以強凌弱”“要謙虛,放低姿態和諧共處”等本質性的意義。在寫作中,教師要經常進行“探究本質”的寫作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四)巧用材料引導理性的辨析,培養思維的批判性品質思維的批判性同樣是十分重要的思維品質,在高中語文寫作中,批判性思維隨時都可能用到。平常的語文模擬考試,或者高考作文中,經常會出現具有辨析價值的材料,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可寫的話題,進行寫作。學生如果不具備批判性思維,對真善美沒有科學的辨析,想寫出十分出彩的作文就很難。因此,教師可經常強化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訓練,讓學生明是非、判對錯、鑒優劣、較高下。例如,可呈現以下的作文材料:受改革開放大潮以及現代社會功利性的影響和沖擊,很多學生產生了“讀書無用”“文化不值錢”“讀書越讀越苦,不讀也罷”“前途錢途,有錢就有途”等思想。請你列舉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并以此為例,寫一篇反駁性的議論文。反駁性的文章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鍛煉十分具有針對性。材料中呈現的價值觀明顯是片面的、錯位的,可以讓學生通過在寫作中的批駁、舉證,來鑒別真善美,提高思維的批判性。除了寫駁論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寫“思想雜談”,訓練其批判性思維。如在觀看《白毛女》電影后,有的學生認為:“喜兒家那么窮,再奮斗也沒什么用,干脆嫁給楊白勞算了。”教師可讓學生針對這一言論,寫一篇思想雜談,對此“驚人之論”進行批判。可見,在語文寫作課中,教師可呈現材料,讓學生進行辨析,以達到訓練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目的。
(五)激勵學生在寫作中探索與想象,培養思維的創造性品質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品質,也稱獨創性思維品質。它是指學生個體在思維活動中能夠獨立思考、敢于創新、不落俗套、標新立異。創造性思維品質屬于高階思維,它需要建立在聯想、想象等基礎思維之上。因此,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能激發學生想象、探究、聯想的拓展性課堂情境,讓學生積極探索,大膽想象和假設,提高思維的創造性。具體來說,教師可呈現具有想象空間、能刺激學生進行探究的作文素材,讓學生進行寫作。如可呈現以下的作文材料:“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個人了,萬籟俱靜之時,當他(她)獨坐在房間里,沙沙的腳步聲漸漸逼近,接著響起了急促的敲門聲……”這是一則材料,與之相關的作文要求是:不必擬題,進行續寫;續寫部分內容應符合科幻小說的特點;可大膽想象、創新,但要確保內容健康、合理、趣味;續寫部分的內容長短均可,保持在300~1000字之間最佳。這篇作文材料十分具有開放性,很多學生在拿到材料后,思緒開始發散,其思維的廣度、深度、創造性等均得到了鍛煉。當然,更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思維的獨創性,學生寫作的過程,便是進行大膽創新、形成創造性思維品質的過程。可見,教師善于呈現類似于以上例子的寫作材料,那么,培養學生“心騖八極”“神游萬仞”的創造性思維品質便指日可待了。
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背景下,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助力學生以良好優秀的思維品質打造文質兼美的語文佳作。高中語文教師要明確,寫作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與死板的技能呈現,而是以豐富的思維品質訓練充實寫作課堂,讓學生在寫作中會思考、能思考、巧思考、有效思考,繼而寫出內涵豐富、形式新穎、語言精妙的作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語文寫作的精髓,繼而輕松愉快地寫作,體驗語文寫作的無限妙趣。
[參考文獻]
[1]侯改改.高中生寫作思維訓練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2]余婷.初高中學生寫作思維能力培養銜接現狀及策略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3.
[3]夏紅梅.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品質培養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作者:陳麗璇 單位: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