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文化育人路徑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校園文化對學生具有價值引導、環境熏陶、精神激勵和行為規范等隱性教育價值,有時比顯性教育更易于被學生接受。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需要積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并在其中引入工匠精神,提升“文化育人”的教育效果,促使學生將工匠精神落到實踐中。對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性以及面臨的困境,提出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校園文化育人路徑。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育人;路徑
引言
高職院校肩負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責任與使命,加強對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對各高職院校探索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方案具有重要的決策參考價值。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的體現。工匠精神追求卓越與專注,通過突出精益與創新,實現良好的職業價值。高職院校將工匠精神融入文化育人,有助于更好地從專業素養及文化精神兩個方面,提升高職院校多方面教育水平,促使工匠精神中優秀思想,得以面向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充分滲透,為提升高職院校職業人才核心競爭力夯實基礎。
(一)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良好專業素養及文化精神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在師資力量、教育資源及生源質量等方面,相比于普通高校處于弱勢地位。企業及社會對高職院校職業人才提供崗位支持也較為單一。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工作難以有效改變企業及社會對高職院校人才泛化認識。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可以從文化育人的發展視角,推動對高職院校職業人才專業素養及文化精神的培養,促使高職院校職業人才能在專業技能、文化積累等方面縮小與普通高校學生的差距,更好地提升新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發展競爭力。因此,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并非單方面幫助大學生吸納工匠精神中優秀思想,做好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多方面專業水平及文化水平的提升,方是工匠精神在文化育人方面發揮教育引導作用的根本。
(二)強化高職院校學生專注、創新的教育思想滲透
近年來,追求功利主義及享樂主義,成為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存在的核心問題。促使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丟棄專注、創新意識,其扭曲的價值觀念,對于大學生未來學習、工作埋下隱患。同時,也降低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教育有效性。以工匠精神為載體,做好多元化文化育人發展體系的構建,可以幫助高職院校更好擺脫以上教育困境,提升高職院校對大學生專注、創新思想的培養能力,使部分優秀精神思想理念,能照亮高職院校大學生未來的人生道路,更好彌補早期階段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結構性缺失,并幫助高職院校大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積極努力,更好樹立積極的核心思想價值觀,為未來階段高職院校大學生在崗位工作方面充分發揮專注、創新的工作優勢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面臨的困境
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體系,有助于提升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教育有效性。但由于部分高職院校尚未構建完善文化育人發展體系,針對工匠精神核心思想,未能做好有針對性的教育優化,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在文化育人方面教育融合能力不足,不利于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長效化推進,同時,也對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形成阻礙。高職院校必須要充分做好問題分析,基于當前現狀科學開展教育布局,推動工匠精神與文化育人的雙向融合。
(一)高職院校的工匠精神教育提取能力不足
工匠精神不僅是藝術及思想的傳承,同時,也是敬業、創新及專注等意識的體現。高職院校對于工匠精神思想內核的提取,必須要結合高職院校自身的教育需求及文化育人的教育特點,做好多方面的教育規劃。然而,部分高職院校受限于文化育人教育體系尚不完善及文化育人教育結構單一的影響,難以面向工匠精神做好思想內核的提取,對于部分工匠精神理念的運用,也不符合文化育人的基本需求。受此影響,高職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文化育人體系,不僅無法為文化育人工作的推進提供教育支持,反而,增加高職院校教師及學生的教育、學習壓力,拖慢教師實際課程教學進度,使高職院校文化育人教育環境的構建失去本質意義。最終,導致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文化育人流于形式。
(二)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及工匠精致缺乏有效教育銜接
工匠精神的教育應用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高職院校不應盲目地圍繞工匠精神開展文化育人的教育改革,要在適當的條件下做好前期階段的教育鋪墊,為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搭建良好橋梁,使文化育人及工匠精神的教育融入能形成雙向互補,以此,提升高職院校文化育人教育工作質量。但從實現教育環境來看,部分高職院校針對工匠精神融入文化育人教育體系存在急于求成的教育心理,在教育細節及教育結構方面,未能做好統一的教育規劃,相關文化育人的教育工作基礎節奏過于緩慢,難以科學運用工匠精神的教育思想,做好多元化文化育人教育布局。長此以往,高職院校文化育人教育質量勢必大打折扣。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體系也將成為一紙空談。
(三)高職院校的工匠精神教育融入方式滯后
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不應采取循規蹈矩的教育模式,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教育滲透,并將不同學科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使工匠精神能在各個基礎學科的文化育人教學方面有所體現,進一步從強化工匠精神學習滲透及生活滲透兩個層面,提升大學生對工匠精神的感知能力,使大學生在學習、生活方面能運用工匠精神思想,積極參與高職院校學習實踐活動。但部分高職院校對于工匠精神的教育運用,仍然采用一以貫之的教育思想,對于部分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及教育內容未能開展教育優化,使工匠精神中部分思想與當前文化育人的部分教育理念難以有效匹配,降低工匠精神的實際教育影響力,使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文化育人方面教育融入難度有所增加,不利于提升工匠精神的教育融合有效性。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科學路徑
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應優先做好對工匠精神理念及精神思想的提取,利用對工匠精神與文化育人雙向互補機制的構建,提升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文化育人方面的教育應用有效性。結合新時代教育新方法及新方式,做好文化育人視角下工匠精神教育培養多元化布局,科學調整文化育人及工匠精神教育背景下的教學考核、評價方案,實現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影響下的工匠精神教育培養多位一體協同開展。
(一)加強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工匠精神教育優化能力
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不應單一的滿足形式上的教育需求,要深入做好對工匠精神思想內核的提取,加強對各類不同思想理論及核心概念的教育運用,切實提升工匠精神視角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工作質量,使高職院校文化育人能從多個視角穩步推進。這其中,高職院校應面向工匠精神的教育應用,定期開展工匠精神學習研討及學習實踐活動,從學生、教師兩個層面,推進文化育人體系建設,使教師隊伍能為學生樹立良好工匠精神學習榜樣,在教師的進一步影響下,配合工匠精神的教育滲透,可以更好實現對學生工匠精神學習能力的強化,并幫助學生利用工匠精神的核心思想,更好融入文化育人的學習實踐環境,為后續階段高職院校充分利用文化育人持續做好工匠精神思想的汲取提供有力保障。
(二)構建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及工匠精神教育雙向互補機制
構建文化育人及工匠精神雙向教育互補機制,主要目的在于解決高職文化育人及工匠精神之間教育銜接的問題,提升文化育人及工匠精神教育培養的對接能力,進一步為工匠精神融入文化育人體系搭建良好對接橋梁。為此,高職院校要根據文化育人的基本特點,簡化對工匠精神教育思想的運用,將有利于當前文化育人教育工作穩步開展的內容,應用于文化育人的教育實踐工作,避免從結構上對工匠精神教育思想進行照搬,要圍繞保證教育適應性及教育有效性做好科學的教育調整,從細節上做好逐級遞進的教育優化,使文化育人與工匠精神教育培養之間能形成良好內在聯系。充分將工匠精神貫穿于各個基礎學科的教育課程,使工匠精神能更好嵌入文化育人主體結構。
(三)創新高職院校文化育人視角下的工匠精神教育應用新方式
創新高職院校文化育人新方式,并將具有時代前瞻性及先進性的工匠精神教育培養理念運用于教育實踐,有利于更好深化教育融合。對此,高職院校應積極做好教育協調,將文化育人具有基礎教育特色內容進行提取,適當將所提取的教育內容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培養體系,使工匠精神教育培養能充分突出文化育人的基本特征,進一步將教育選擇權及學習選擇權交友教師、學生手中,通過對文化育人教育體系及工匠精神教育理念的生活化改造,能更高實現工匠精神在各個方面有效滲透,加強文化育人對于工匠精神中各類不同元素的教育運用能力,為后續階段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工作高質量開展奠定良好根基,提升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對于工匠精神的教育應用實效性。
(四)改革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教育考核模式
針對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教育考核模式進行改革,可以將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應用于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教育體系。高職院校應圍繞當前教育考核、評估機制,建立雙層教育考核結構。第一層級應面向學生日常學習表現及理論學習成績進行評價。第二層級則要將產品制作及操作實踐作為考核參考標準,根據學生產品制作精細度、產品功能及特點等,面向工匠精神進行教育賦能,使工匠精神能真正意義與文化育人形成一體化融合,提升工匠精神視角下文化育人的教育質量。通過對產品制作環節加入文化育人的教育考核,一方面,提升教師對于工匠精神的教育應用能力,使教師能秉承工匠精神思想做好對學生教育指導。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更好理解工匠精神的思想內涵創造有利條件,提升工匠精神對學生的教育影響。
(五)強化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多位一體教育發展建設
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多位一體教育建設,可以為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創造足夠空間,避免高職院校盲目的面向工匠精神教育培養推進教育改革。強化多位一體的教育建設,實際意義在于幫助高職院校改變傳統一以貫之的教育邏輯,從推動文化育人的多元化發展角度,使文化育人能形成更為完整的系統生態,讓工匠精神在文化育人體系中具有更為廣闊發揮空間。因此,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做好對當前文化育人教育結構條件,面向大學生未來就業發展、學習深造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優化,既要有效維持文化育人發展及工匠精神教育培養之間的平衡,也要充分提升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對多方面教育資源的應用能力,通過對教育資源的整合,為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發展開辟多條新的路徑,以此,提升工匠精神面向文化育人發展的教育實踐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體系,對于提升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教育水平具有一定幫助。高職院校必須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從更高維度做好文化育人教育布局,為工匠精神進一步在文化育人方面發揮積極教育引導作用做好充足準備。
參考文獻:
[2]譚芳.供給側改革視域下工匠精神融入國土資源高職院校文化素質課程的現狀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35):40-41.
[3]朱思偉,隆娜娜.“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工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5):5.
[4]張義俊,陳蒙.文化育人視野下高職工匠精神培育的困頓、成因與破解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25):24-28.
[5]郭杰彬,石磊,劉志忠.新時代高職院校文化育人長效機制研究[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7(2):41-44.
作者:畢德全 錢興霞 單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